纳兰性德
〔清〕 1655 - 1685 年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
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
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妃、清太宗母)。
父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兄)女爱新觉罗氏。
从祖妹康熙惠妃纳喇氏(金台石曾孙、明珠从弟索尔和女),从曾祖姑表姪胤禔(惠妃纳喇氏子)。
康熙十年(1671年),时十七岁进太学。
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会试,因患寒疾,未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时二十二岁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帝(与容若为从曾祖姑表兄弟,且年齿相彷)爱其才,更兼出身八旗,世为皇戚,故常伴帝侧,授三等侍卫职,寻晋一等侍卫,数随帝出巡塞外,并奉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事。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卒,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容若「生长华阀,淡于荣利」(《清诗别裁集》),爱才喜客,「书史友生外,无他好也。」(《清诗别裁集》)所与游者皆一时名士,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如严荪友、顾梁汾、陈迦陵、姜湛园尤相契厚。
诗文均工,诗得唐开元、大历间丰格;词尤享名,喜学北宋,论者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眞切感人。」「诗情飘忽要眇,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年之不永,即于韵语中知之。」(《清诗别裁集》)谭复堂以之与项莲生、蒋鹿潭为「清词三鼎足」。
今人以其与曹实庵、顾梁汾称「京华三绝」。
集宋元来诸家经解,刻《通志堂九经解》。
有《通志堂集》。
词集《侧帽集》、《饮水词》。
生平见《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文苑列传·纳兰性德传〉》。
梦冷蘅芜,却望姗姗,是耶非耶?怅兰膏渍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绣,空掩蝉纱。
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
归来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鸾胶纵续琵琶。
问可及、当年萼绿华。
但无端摧折,恶经风浪;不如零落,判委尘沙。
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
令已矣,便帐中重见,那似伊家。
嫩烟分染鹅儿柳,一样风丝。
似整如欹,才着春寒瘦不支。
凉侵晓梦轻蝉腻,约略红肥。
不惜葳蕤,碾取名香作地衣。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
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
忆生来、小胆怯空房。
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
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
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
怕幽泉、还为我神伤。
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
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藕荡桥边理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
笔床茶灶太从容。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
画眉闲了画芙蓉。
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
茶名龙凤团,香字鸳鸯饼。
玉局类弹棋,颠倒双栖影。
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