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
〔清〕 1655 - 1685 年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
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
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妃、清太宗母)。
父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兄)女爱新觉罗氏。
从祖妹康熙惠妃纳喇氏(金台石曾孙、明珠从弟索尔和女),从曾祖姑表姪胤禔(惠妃纳喇氏子)。
康熙十年(1671年),时十七岁进太学。
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会试,因患寒疾,未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时二十二岁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帝(与容若为从曾祖姑表兄弟,且年齿相彷)爱其才,更兼出身八旗,世为皇戚,故常伴帝侧,授三等侍卫职,寻晋一等侍卫,数随帝出巡塞外,并奉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事。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卒,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容若「生长华阀,淡于荣利」(《清诗别裁集》),爱才喜客,「书史友生外,无他好也。」(《清诗别裁集》)所与游者皆一时名士,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如严荪友、顾梁汾、陈迦陵、姜湛园尤相契厚。
诗文均工,诗得唐开元、大历间丰格;词尤享名,喜学北宋,论者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眞切感人。」「诗情飘忽要眇,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年之不永,即于韵语中知之。」(《清诗别裁集》)谭复堂以之与项莲生、蒋鹿潭为「清词三鼎足」。
今人以其与曹实庵、顾梁汾称「京华三绝」。
集宋元来诸家经解,刻《通志堂九经解》。
有《通志堂集》。
词集《侧帽集》、《饮水词》。
生平见《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文苑列传·纳兰性德传〉》。
落日与湖水,终古岳阳城。
登临半是迁客,历历数题名。
欲问遗踪何处,但见微波木叶,几簇打鱼罾。
多少别离恨,哀雁下前汀。
忽宜雨,旋宜月,更宜晴。
人间无数金碧,未许著空明。
淡墨生绡谱就,待俏横拖一笔,带出九疑青。
仿佛潇湘夜,鼓瑟旧精灵。
斜倚熏笼,隔帘寒彻,彻夜寒于水离魂何处,一片月明千里。
两地凄凉多少恨,分付药炉烟细。
近来情绪,非关病酒,如何拥鼻长如醉。
转寻思、不如睡也,看道夜深怎睡。
几年消息沉浮,把朱颜、顿成憔悴。
纸窗风裂,寒到个人衾被。
篆字香消灯地冷,忽听寒鸿嘹唳。
加餐千万,寄声珍重,而今始会当时意。
早摧人、一更更漏,残雪月华满地。
暖护樱桃蕊,寒翻蛱蝶翎。
东风吹绿渐冥冥,不信一生憔悴、伴啼莺。
素影飘残月,香丝拂绮棂。
百花迢递玉钗声,索向绿窗寻梦、寄余生。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生怕芳樽满。
到更深、迷离醉影,残灯相伴依旧回廊新月在,不定竹声撩乱。
问愁与、春宵长短。
人比疏花还寂寞,任红蕤、落尽应难管。
向梦里,闻低唤。
此情拟倩东风浣。
奈吹来、余香病酒,旋添一半。
惜别江郎浑易瘦,更著轻寒轻暖。
忆絮语、纵横茗碗。
滴滴西窗红蜡泪,那时肠、早为而今断。
任枕角,欹孤馆。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