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
〔清〕 1655 - 1685 年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
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
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妃、清太宗母)。
父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兄)女爱新觉罗氏。
从祖妹康熙惠妃纳喇氏(金台石曾孙、明珠从弟索尔和女),从曾祖姑表姪胤禔(惠妃纳喇氏子)。
康熙十年(1671年),时十七岁进太学。
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会试,因患寒疾,未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时二十二岁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帝(与容若为从曾祖姑表兄弟,且年齿相彷)爱其才,更兼出身八旗,世为皇戚,故常伴帝侧,授三等侍卫职,寻晋一等侍卫,数随帝出巡塞外,并奉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事。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卒,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容若「生长华阀,淡于荣利」(《清诗别裁集》),爱才喜客,「书史友生外,无他好也。」(《清诗别裁集》)所与游者皆一时名士,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如严荪友、顾梁汾、陈迦陵、姜湛园尤相契厚。
诗文均工,诗得唐开元、大历间丰格;词尤享名,喜学北宋,论者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眞切感人。」「诗情飘忽要眇,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年之不永,即于韵语中知之。」(《清诗别裁集》)谭复堂以之与项莲生、蒋鹿潭为「清词三鼎足」。
今人以其与曹实庵、顾梁汾称「京华三绝」。
集宋元来诸家经解,刻《通志堂九经解》。
有《通志堂集》。
词集《侧帽集》、《饮水词》。
生平见《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文苑列传·纳兰性德传〉》。
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
露脚斜飞,虹腰欲断,荷叶未收残雨。
添妆何处。
试问取雕笼,雪衣分付。
一镜空蒙,鸳鸯拂破白萍去。
相传内家结束,有帕装孤稳,靴缝女古。
冷艳全消,苍苔玉匣,翻出十眉遗谱。
人间朝暮。
看胭粉亭西、几堆尘土。
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绿杨飞絮,叹沉沉院落,春归何许。
尽日缁尘吹绮陌,迷却梦游归路。
世事悠悠,生涯未是,醉眼斜阳暮。
伤心怕问,断魂何处金鼓。
夜来月色如银,和衣独拥,花影疏窗度。
脉脉此情谁得识,又道故人别去。
细数落花,更阑未睡,别是闲情绪。
闻余长叹,西廊惟有鹦鹉。
峰高独石当头起,影落双溪水。
马嘶人语各西东,行到断崖无路小桥通。
朔鸿过尽归期杳,人向征鞍老。
又将丝泪湿斜阳,回首十三陵树暮云黄。
东风七日蚕芽软,青一缕、休教剪。
梦隔湘烟征雁远。
那堪又是,鬓丝吹绿,小胜宜春颤。
绣屏浑不遮愁断,忽忽年华空冷暖,玉骨几随花换。
三春醉里,三秋别后,寂寞钗头燕。
塞草晚才青,日落箫笳动。
慽慽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
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2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