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庄
〔明〕 1613 - 1673 年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字玄恭,号恒轩,入清改名祚明,晚年居庙称圆照,又有归藏、归妹、归乎来、元功、园功、悬弓、尔礼、普明头陀、鏖鏊钜山人等字号。
明诸生。
与顾炎武相友善,有“归奇顾怪”之称。
顺治二年,在昆山起兵抗清,事败亡命,穷困流离。
生平喜骂人,虽失之偏激,实多仗义执言。
善草书、画竹,文章胎息深厚,诗多奇气。
有《悬弓》、《恒轩》等集,传世者名《归玄恭文钞》、《归玄恭遗著》。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
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
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
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
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1];入春则游人杂沓,舆马相望。
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太湖之中,游屐罕至[2],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
庚子正月八日,自昆山发棹,明日渡湖,舍于山之阳路苏生家。
时梅花尚未放,余亦有笔墨之役,至元夕后始及游事[3]。
十七日,侯月鹭、翁于止各携酒至郑薇令之园。
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
临池数株,绿萼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清波。
其一株横偃池中。
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
口占二绝句,大醉而归寓。
其明日,乃为长圻之游,盖长圻梅花,一山之胜也。
乘篮舆,一从者携襆被屐过平岭,取道周湾,一路看梅至杨湾,宿于周东藩家。
明日,东藩移樽并絜山中酒伴同至长圻。
先至梅花深处名李湾,又止湖滨名寿址者,怪石屴崱,与西山之石公相值[4]。
太湖之波,激荡其涯,远近诸峰,环拱湖外。
既登高丘,则山坞湖村二十余里,琼林银海,皆在目中。
还,过能仁寺,寺中梅数百株,树尤古,多答藓斑剥。
晴日微风,飞花满怀。
遂置酒其下,天曛酒阑,诸君各散去,余遂宿寺之翠岩房。
自是日,令老僧为导,策杖寻花,高下深僻,无所不到。
某胜处,有所谓西方景览胜石、西湾骑龙庙者。
每日任意所之,或一至,或再三,或携酒,或携菜及笔砚弈具,呼弈客登山椒对局.仍以其间。
闲行觅句,望见者以为仙人。
足倦则归能仁寺。
山中友人,知余在寺,多携酒至,待于花下。
往往对客吟诗挥翰,无日不醉。
余意须俟花残而去。
二十四日,路氏复以肩舆来迎,遂至山之阳。
明日,策杖至法海寺。
归途闻曹坞梅花可观,雨甚,不能往,遥望而已。
又明日,往翁港看梅,复遇雨,手执盖而行。
二月朔,天初霁。
薇令语余:“家园梅花尚未残,可往尽余兴。
”欣然诺之。
薇令尚在书馆,余已先步至其园,登高阜而望,如雪者未改也。
徘徊池上,则白梅素质尚妍,玉叠红梅,朱颜未凋,绿萼光彩方盛,虢国淡扫,飞燕新妆[5],石家美人,玉声珊珊,未坠楼下,佳丽满前,顾而乐之。
就偃树而卧,方口占诗句未成,而薇令自外至。
薇令读书学道,吾之畏友,顾取余狂兴高怀,出酒共酌。
时夕阳在树,花容光洁,落英缤纷,锦茵可坐。
酒半,酌一卮环池行,遍酹梅根,且酹且祝。
已复大醉,每种折一枝以归。
探梅之兴,以郑园始,以郑园终。
以梅花昔称五岭、罗浮[6],皆远在千里之外,无缘得至;区区洞庭,近在咫尺,聊以自娱。
在长圻遇九年前梅花主人,已不复相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3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