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明〕 1518 - 1593 年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释名
青琅玕,生蜀郡平泽,采无时,此蜀郡赋所称青珠,黄环者也。
琅玕有数种色,以青者入药为胜,是琉璃之类,火齐宝也。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身痒,火疮痈疡,疥瘙死肌。
白秃,浸淫在皮肤中,煮炼服之,起阴气,可化为丹。
疗手足逆胪。
石阑干;主石淋,破血,产后恶血,磨服,或煮服,亦火烧投酒中服。
释名
铜钴母,一作钴母,熨斗也。
主治
铜钴母主治折伤接骨,捣末研飞,和少酒服,不过二方寸匕。
又盛灰火,熨脐腹冷痛。
铜匙柄主治风眼赤烂,及风热赤眼翳膜,烧热烙之,频用妙。
《大明本草》曰:铜秤锤主治产难横生,烧赤淬酒服。
释名
亦名黄金石、石黄、熏黄。
气味
夺、平、寒、有毒。
主治
骨蒸发热(按:即今之肺结核)。
用雄黄一两,加入小便一升中。
另取方圆尺的石板一块,以炭火烧热,把雄黄尿汁淋在石上,垫上薄毡,令病人解衣顶被坐石上,勿使漏风。
几次之后,病状即逐渐减轻。
伤寒咳逆。
用雄黄一钱、酒一杯,同煎,病人趁热嗅其气。
阴部蚀烂,痛痒不已。
用雄黄半两烧于瓶中,熏下部,有效。
偏头风。
用雄黄、细辛,等分研细。
每次取二、三分吹入鼻中,左痛吹右,右痛吹左。
此方名“至灵散”。
腹胁痞块。
用雄黄、白矾各一两,共研为末,加而糊调成膏,摊纸上,贴痞块处。
贴至大便畅泄乃愈。
胁下痃癖(按:胁下觉有积聚,呼吸时常抽痛)。
用雄黄一两、巴豆五钱,同研细。
加白面二两,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四丸。
以开过几次再放冷以后的水冲服。
大便畅通,病即转好。
此方名“煮黄丸”。
酒癖(饮酒过度引起头晕、恶心、呕吐,长期不愈)。
用皂角子大的雄黄六小块、巴豆(连皮油)十五个、蝎子尾巴十五个,共研为末,加面粉五两半,滴水做成丸子,如豌豆大。
丸子将干时放于麸中炒香。
炒后,取丸子放水里观察。
凡是浮在水面的就是好的,收存起来。
每服二丸,温酒送下。
此方名“酒征丸”。
油癖(特别喜欢吃油,缺油即病)。
用雄黄半两,研末,水调服。
症瘕积聚。
用雄黄二两,研细。
水飞九次,放入新竹筒中,以蒸饼一块封住筒口,蒸七次。
再用上等粉脂一两,和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七丸。
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阴肿。
用雄黄、矾石各二两,甘草一尺,加水五升,煮成二升,浸肿处。
食物中毒。
用雄黄、青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送下。
虫毒。
用雄黄、生矾等分,加蜡做成丸药,如梧子大。
每服七丸,开水送下。
13、便血。
用雄黄不拘多少,放入枣内,用线捆好,煎汤。
另用铅一两,熔化后,倒入汤中同煮。
自早至晚,不断添开水。
煮毕,取出研细,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
用原有的铅汤送下。
三服血止。
暑天泄痢。
用雄黄水飞九次,放在竹铅内蒸七次,研末,与蒸饼混合,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丸,甘草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有效。
疯狗咬伤。
用雄黄五钱、麝香二钱,研细,酒送下。
分二次服完。
百虫入耳。
烧雄黄熏耳内,虫自出。
马汗疮(按:牧马人多生这种疮,初起肿痛,后感烦热,重者可致死)。
用雄黄、白矾各一钱,乌梅三个,巴豆一个,合研为末,油调敷疮。
释名
亦名羊起名、白石、石生。
气味
咸、微温、无毒。
主治
丹毒肿痒。
用阳起石煅后研细,清水调搽。
滑精(元气虚寒,精滑不禁,手足常冷,大便溏泄)。
用阳起石煅后研细,加钟乳粉等分,再加酒煮过的附子末,调一点面粉把药合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直至病愈为止。
阳萎阴汗。
用阳起石煅后研细,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释名
亦名卤盐、寒石、石碱。
从碱地掘取,用作硝皮。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风热赤眼,虚肿涩痛。
用卤碱一升、青梅二十七个、古钱二十一文,密封于新瓶中,开水煮一顿饭时间,取出静放三天。
点眼,一天点三、五次。
牙齿腐烂。
取上好碱土,热水淋之,去渣留汁,瓦罐熬干。
刮下,加麝香少许,研细,搽患处。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9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