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明〕 1518 - 1593 年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释名
亦名花蕊石。
气味
酸涩、平、无毒。
主治
五内崩损,大出血。
用花乳石,煅过,研细。
饭后,以童便一小杯煎温调服二钱,病重者可至五钱。
血止后,宜服独参汤补身体。
此方名“花乳石散”,见葛可久《十药神书》。
又方:硫磺四两、花乳石一两,共打碎,晒干,装瓦罐中,以泥封口,再焙干,以炭火煅过,冷定后,取出研为细末,收存瓶中备用。
此方也叫做“花蕊石散”,见“和剂局方”。
治跌打损伤,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都很见效。
每服一钱,童便调服。
多年目翳。
用花乳石(水飞,焙过)、防风、川芎、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两,灸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茶汤送下。
脚缝出水。
用好铅丹加花乳石粉涂敷脚缝。
集解
《新修本草》曰:黄矾亦疗疮生肉,兼染皮用之。
黄矾出陕西瓜州、沙州及舶上来者为上,黄色,状如胡桐泪。
人于绿矾中拣出黄色者充之,非真也。
波斯出者,打破中有金丝纹,谓之金线矾。
《广州志》云:生波斯国,味咸、酸、涩,有毒。
主野鸡瘘痔,恶疮疥癣等疾。
打破内有金线纹者为上,多入烧家用。
气味
酸涩、咸、有毒。
主治
耳。
用黄矾二两烧枯,取二钱,棉裹成球,塞耳内。
身上瘢痕。
用黄矾(烧令汁尽)、胡粉(炒黄)各八分,研细,加猪油,共捣成泥。
先以粗布擦瘢,感到疼痛时,把药涂上,涂药五次以后,再用老鹰粪、燕窠草烧祳灰等分,加人乳调匀涂瘢。
皮肤能恢复正常。
急疳蚀齿。
用黄矾、绿矾各半钱,白矾(烧过)一钱,麝香一分,共研为末敷患处,吐出流涎,病渐愈。
释名
亦名黄牙石。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虚劳湿冷。
缓弱不仁,不能行走。
用金牙石、细辛、莽草、防风、地肤子、地黄、附子、菌蓣、续断、蜀椒、蒴根各四两,独活一斤。
共药十二味。
金牙石捣碎后,单独装在一个小袋子中,其余十一味,切成薄片,合装入一大袋子里。
两袋同浸酒内,密封四日。
取酒温服,一天服两次。
这种药酒叫做“小金牙酒”。
释名
亦称玉屑。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
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滋养五脏,止烦躁,宜与金,银,麦门冬等同煎服,有益。
附方
小儿惊啼;白玉二钱半,寒水石半两,为末,水调涂心下。
面身瘢痕;真玉日日磨之,久则自灭。
释名
亦名水银霜、白雪、白灵砂。
乃水银或水粉粉炼炼升华而成。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小儿急惊风。
用粉霜二钱,白牵牛(炒过)、水银粉各一钱,共研细。
每服二、三分。
薄荷汤送下。
以涎痰吐出为效。
小儿烦躁口渴。
用粉霜二至五分(即小儿年龄大小酌用),煮莲花汤送下,冬日用莲肉汤。
风热惊狂。
用粉霜一两、白面六钱,合做饼子,烤熟后研细,加水银粉半两、铅霜二钱半,共研为末,滴水揉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至十五丸,米汤送下。
此方名“神白丹”,治伤寒积热、搐风、惊狂,皆有效。
斑疹生翳。
用粉霜八分、朱砂一钱,共研细,水调少许,放在耳朵里。
杨梅恶疮。
用粉霜敷搽。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