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唐〕 701 - 762 年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
其父李客。
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闺里佳人年十馀,颦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征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白人焉,非天地,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笑以明其心。
而粗陈其大纲,一快愤懑,惟君侯察焉。
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
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
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
常横经籍诗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
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焉。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
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闻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
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
数年来观,筋骨尚在。
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
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
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朋情。
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
又昔与逸人东岩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
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
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
此则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
又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
因谓群寮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
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四海明识,且知此谈。
前此郡都督马公,朝野豪彦,一见尽礼,许为奇才。
因谓长史李京之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
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此则故交元丹,亲接斯议。
若苏、马二公愚人也,复何足陈?倘贤者也,白有可尚。
夫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是知才难,不可多得。
白野人也,颇工于文,惟君侯顾之,无按剑也。
伏惟君侯贵而且贤,鹰扬虎视,齿若编贝,肤如凝脂,昭昭乎若玉山上行,朗然映人也。
而高义重诺,名飞天京,四方诸侯,闻风暗许。
倚剑慷慨,气干虹霓,月费千金,日宴群客。
出跃骏马,入罗红颜,所在之处,宾朋成市,故诗人歌曰:「宾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门。
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须驱马埒华轩。」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声于天壤之间?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下士得也?而晚节改操,栖情翰林,天才超然,度越作者。
屈佐郧国,时惟清哉!棱威雄雄,下慑群物。
白窃慕高
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

洪河凌竞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
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
霜厓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
玄猿绿罴,舔舕崟岌。
危柯振石,骇胆慄魄,群呼而相号。
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岩㟼。
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
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
君不行兮何待,若反顾之黄鹤。
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
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巘崿。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
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
寡鹤清唳,饥鼯颦呻。
魂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
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乎夔龙蹩躠于风尘。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
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