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巘
〔元〕 ? - ? 年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
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
官至大理少卿。
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
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
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
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
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
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
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
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
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
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
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余曩屡游姑苏,居多名刹,如大慈、北禅,乃东晋处士戴顒故居,皮日休、陆龟蒙尝避暑赋诗其间;如虎丘,乃吴王阖闾墓,金宝之气化为虎,据墓上,俄化为石,道旁有试剑石,又有剑池,引水以澹大众。
他如灵岩穹巃之类,尚多有之。
今昆山淮云院,盖顾君信所刱也。
顾为淮海崇明之钜族,其上世曰德者至元辛卯来居吴之太仓,庚子,命诸子营菟裘以老,久乃得之古塘之后泾,泾之北清旷平远,绵亘百里,东临沧江,西搰岩阜,真一方胜处,亀乃墨遂营宅,兆建庵庐,僧可通丁未长至日因扫松胥会庵次共图兴刱师祖正庭,为求檀施浮江而来者,辄受业焉。
正庭始欲迁永宁,信以淮淛异处,难之曰:与佛有缘,不若开山刱始之为愈正庭可之。
县曰:佛道如云之在天,无住亦无不住。
遂额以淮云间,于教所如其请,顾德捐己产为倡兄建大殿,自造山门,而朱长者邦富刱华严经阁香积厨,则正庭为之,不四三年一切皆备。
昔也榛莽荒芜,今也丹碧辉耀。
见者色然,莫不起敬,真无负获持之令旨矣。
虽然,传业嗣事又在,其子若孙,尚勉之哉,夫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三千大千一切恒河沙佛世界,皆在被冒沾濡中尚何淮淛之异乎。
道中何物不生焉,顷刻能开碧玉莲。
根脚好时花发越,源头活处水漪涟。
唤醒佛土从前梦,细绎陈诗最后篇。
霁月光风真洒落,千年此意后谁传。
涛波万木撼新秋,却笑茅庐似叶舟。
我但萧疏眠颍尾,君方矍铄向壶头。
早凉已喜无残暑,老别当须似壮游。
黄木扶胥最奇处,想留句子待浮洲。
苍凉初日破林霏,几度言归今得归。
兀兀篮舆续残梦,门前儿女挽人衣。
人生致足乐,莫如令兄弟。
绰绰而有裕,其中自春意。
龟溪有二孙,能笃友于义。
同居五十载,阖门数百指。
几微无间言,轮囷有和气。
粤从鸿雁散,惟恐棠棣废。
欲挽古道回,兹事良非易。
亦既成新居,始得遂初志。
和乐揭高扁,秀明屹对峙。
怡然两白发,埙篪伯仲氏。
子孙皆雍睦,闾里亦顺悌。
复如无事时,难得真可贵。
唐史传孝义,颇记张刘李。
迹其屡易世,往往干戈际。
义风不少衰,大书乃无愧。
嗟哉广明后,旌命曾弗至。
虽有笃行者,谁为纪姓字。
我闻二孙名,不觉为之喜。
两记信实录,联名尽名士。
先见众论公,必得一行史。
行看表门闾,乡邦夸盛事。
我诗甚鄙拙,愿尔多寿祉。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