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周〕 前565 - 前486 年
释迦牟尼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
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
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槃。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 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 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 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 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 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