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
〔清〕 1625 - 1682 年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
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
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
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
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
明亡后,科举不第。
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
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十载画楼烟月,凝想归何处。
黄絁新作瑶妃侣。
怅碧海茫茫,琼楼清苦。
无一语。
掩纱窗、低笼雁柱,将情诉。
妆楼一所,红粉墙围住。
歌声偏透红墙去。
想他墙内,新愁万缕。
伊知否。
隔墙一般悽楚。
翩翩自喜,跌宕青天里。
麦铁杖,鸢肩子。
盘空筝夜叫,削草鹰秋起。
轻俊也,一场搬弄真儿戏。
三十年前事,触著难忘记。
杨花港,桃花寺。
邻童谁更在,老眼频经此。
重拈看,原来依旧情如纸。
开元寺外水云宽。
竹檀栾,岸巑岏。
晴翠飞来,湿透几曾乾。
碧碧黄黄都滴向,篱落外,远林摊。
茅堂恰对此中安。
荻花滩,菊花阑。
长昼携僧,同注马蹄篇。
忽见荒城苍铁色,百战后,箭成瘢。
枉东风费力,陌头飘掠。
无灯何处好吹落。
独有一枝梅蕊,春意先觉。
且步过、寺桥溪阁。
一声幽磬,香气暗萦林薄。
寺门小立盼寥廓。
流水外,远山尖,积雪埋却。
甚日睹、翠螺如削。
蝴蝶成团榆荚飞。
轻狂恰称五铢衣。
若问年华刚几许。
数数。
晚峰十二正愁时。
莫道梁园非故土。
且住。
得人怜处不须归。
问控郎君堂后马。
偷跨。
陆郎从古爱斑骓。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