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
〔清〕 1625 - 1682 年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
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
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
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
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
明亡后,科举不第。
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
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昼长嫌煞乌三足,谁耐唱、摩诃池曲。
好梦远如天,落絮平于褥。
彤墀火迸红榴肉,簪不稳、一枝寒玉。
怯暑那成眠,走觅银塘竹。
枕上春酲犹害,楼上东风偏大。
金笼鹦鹉唤人来,忙出花阴外。
不肯把箫吹,那便将花戴。
脸波底事十分红,莫误将人怪。
李皇周后年双小,玉树宫墙。
金缕鞋帮,胆怯潜提出洞房。
秣陵往事千年矣,如此疏狂。
莫管兴亡,便破家山也不妨。
昨冬并说西樵死,送尽英雄。
祇剩衰翁,寒日西颓贯白虹。
从兹东海无奇气,鱼眼波红。
鳌背霜浓,瑶岛琼台何处峰。
梅压板桥玉皱,人隔寺墙香透。
昨朝花下约同游,散春愁。
准趁平芜携手,还傍粉帘赊酒。
今朝细雨太绵绵,且高眠。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