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
〔清〕 1625 - 1682 年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
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
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
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
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
明亡后,科举不第。
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
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春困初浓,春愁难妥,又是花朝。
虾须半轴,蛾绿不曾描。
记得去年玉勒,相逢在、丝雨长桥。
秋千社,绣旗不定,画鼓频敲。
流水绿迢迢。
人不见、妆成知为谁娇。
秾春病酒,双脸印红潮。
欲借鸳机论恨,回文字,带泪斜挑。
肠断也,百花生日,只是无聊。
此地当年,萧娘妆阁,绿窗幽靓。
伤春情思,正日暖人微病。
捻花枝、悄近罗衣,眉峰送语烟难定。
掩屏风六幅,看他縆额,安黄端正。
那更人别后,冷落旧妆楼,温家玉镜。
无端又上,银蒜零星还剩。
只从前、箫局桃笙,看来不似今朝景。
便化为、玉剪重来,还认红香径。
珠栊寒粉靥。
偎罢银篝红兽热。
恰值青霜骚屑。
有一种瑶芳,白花翠叶。
海天皓月。
羡玉娥、生长绡阕。
斜春渚、竟川含绿,一笑嫣然绝。
妙绝。
顿成离别。
长则伴、儿家妆箧。
有时坠落帘茀。
看尽人间,多少蜂蝶。
五铢寒到骨,怅千里、洞庭飞雪。
伤情也、旧家何处,悄对素梅说。
此地孙刘,想万马、川腾谷涨。
公到日、雄关铁锁,东流无恙。
上党地为天下脊,使君文在先秦上。
更纵横、羽檄气偏豪,筹兵饷。
天上月,波心漾。
隔江笛,楼头唱。
叹江山如此,可消官酿。
侧帽高张临水宴,掀髯勇策登山杖。
踞寒崖、拂藓剔残碑,猿猱状。
春宵三五,正碧云合处,冰轮斜挂。
暗省年光,漫数韶华,偏沾惹。
平生旧事都忘也。
难忘是、凤城鸳瓦。
无灯无火,有花有月,偶然吟写。
此夜。
追欢买笑,有天街似水,暗尘随马。
讵料而今,几阵东风谯楼下。
吹去了、香车罗帕。
春衣卸、思量如乍。
且寻故老开元,月明闲话。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40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