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
〔清〕 1715 - 1763 年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话说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
”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
宝玉见他哭了,也不觉心酸起来,因问道:“你心里觉的怎么样?”袭人勉强笑道:“好好的,觉怎么呢!”宝玉的意思即刻便要叫人烫黄酒,要山羊血黎洞丸来。
袭人拉了他的手,笑道:“你这一闹不打紧,闹起多少人来,倒抱怨我轻狂。
分明人不知道,倒闹的人知道了,你也不好,我也不好。
正经明儿你打发小子问问王太医去,弄点子药吃吃就好了。
人不知鬼不觉的可不好?”宝玉听了有理,也只得罢了,向案上斟了茶来,给袭人漱了口。
袭人知道宝玉心内是不安稳的,待要不叫他伏侍,他又必不依,二则定要惊动别人,不如由他去罢:因此只在榻上由宝玉去伏侍。
一交五更,宝玉也顾不的梳洗,忙穿衣出来,将王济仁叫来,亲自确问。
王济仁问原故,不过是伤损,便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怎么服,怎么敷。
宝玉记了,回园依方调治。
不在话下。
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
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儿的原故。
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
林黛玉见宝玉懒懒的,只当是他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
凤姐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的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着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
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
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
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
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
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
因此,今日之筵,大家无兴散了,林黛玉倒不觉得,倒是宝玉心中闷闷不乐,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叹。
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
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
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
要踢要打凭爷去。
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
话说宝玉见那麒麟,心中甚是欢喜,便伸手来拿,笑道:“亏你拣着了。
你是那里拣的?”史湘云笑道:“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
”袭人斟了茶来与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
”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
袭人道:“这会子又害臊了。
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害臊了?”史湘云笑道:“你还说呢。
那会子咱们那么好。
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我来了,你就不像先待我了。
”袭人笑道:“你还说呢。
先姐姐长姐姐短哄着我替你梳头洗脸,作这个弄那个,如今大了,就拿出小姐的款来。
你既拿小姐的款,我怎敢亲近呢?”史湘云道:“阿弥陀佛,冤枉冤哉!我要这样,就立刻死了。
你瞧瞧,这么大热天,我来了,必定赶来先瞧瞧你。
不信你问问缕儿,我在家时时刻刻那一回不念你几声。
”话未了,忙的袭人和宝玉都劝道:“顽话你又认真了。
还是这么性急。
”史湘云道:“你不说你的话噎人,倒说人性急。
”一面说,一面打开手帕子,将戒指递与袭人。
袭人感谢不尽,因笑道:“你前儿送你姐姐们的,我已得了,今儿你亲自又送来,可见是没忘了我。
只这个就试出你来了。
戒指儿能值多少,可见你的心真。
”史湘云道:“是谁给你的?”袭人道:“是宝姑娘给我的。
”湘云笑道:“我只当是林姐姐给你的,原来是宝钗姐姐给了你。
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
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
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说着,眼睛圈儿就红了。
宝玉道:“罢,罢,罢!不用提这个话。
”史湘云道:“提这个便怎么?我知道你的心病,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又怪嗔我赞了宝姐姐。
可是为这个不是?”袭人在旁嗤的一笑,说道:“云姑娘,你如今大了,越发心直口快了。
”宝玉笑道:“我说你们这几个人难说话,果然不错。
”史湘云道:“好哥哥,你不必说话教我恶心。
只会在我们跟前说话,见了你林妹妹,又不知怎么了。

袭人道:“且别说顽话,正有一件事还要求你呢。
”史湘云便问“什么事?”袭人道:“有一双鞋,抠了垫心子。
我这两日身上不好,不得做,你可有工夫替我做做?”史湘云笑道:“这又奇了,你家放着这些巧人不算,还有什么针线上的,裁剪上的,怎么教我做起来?你的活计叫谁做,谁好意思不做呢。
”袭人笑道:“你又糊涂了。
却说王夫人唤他母亲上来,拿几件簪环当面赏与,又吩咐请几众僧人念经超度。
他母亲磕头谢了出去。
原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可回说。
见宝钗进来,方得便出来,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的走着,信步来至厅上。
刚转过屏门,不想对面来了一人正往里走,可巧儿撞了个满怀。
只听那人喝了一声“站住!”宝玉唬了一跳,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他父亲,不觉的倒抽了一口气,只得垂手一旁站了。
贾政道:“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嗐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
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
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宝玉素日虽是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
如今见了他父亲说这些话,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呵呵的站着。
贾政见他惶悚,应对不似往日,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
方欲说话,忽有回事人来回:“忠顺亲王府里有人来,要见老爷。
”贾政听了,心下疑惑,暗暗思忖道:“素日并不和忠顺府来往,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一面想一面令“快请”,急走出来看时,却是忠顺府长史官,忙接进厅上坐了献茶。
未及叙谈,那长史官先就说道:“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皆因奉王命而来,有一件事相求。
看王爷面上,敢烦老大人作主,不但王爷知情,且连下官辈亦感谢不尽。
”贾政听了这话,抓不住头脑,忙陪笑起身问道:“大人既奉王命而来,不知有何见谕,望大人宣明,学生好遵谕承办。
”那长史官便冷笑道:“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
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
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
下官辈等听了,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因此启明王爷。
王爷亦云:‘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
’故此求老大人转谕令郎,请将琪官放回,一则可慰王爷谆谆奉恳,二则下官辈也可免操劳求觅之苦。
”说毕,忙打一躬。
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即命唤宝玉来。
宝玉也不知是何原故,忙赶来时,贾政便问:“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现是
话说众人见平儿来了,都说:“你们奶奶作什么呢,怎么不来了?”平儿笑道:“他那里得空儿来。
因为说没有好生吃得,又不得来,所以叫我来问还有没有,叫我要几个拿了家去吃罢。
”湘云道:“有,多着呢。
”忙令人拿了十个极大的。
平儿道:“多拿几个团脐的。
”众人又拉平儿坐,平儿不肯。
李纨拉着他笑道:“偏要你坐。
”拉着他身边坐下,端了一杯酒送到他嘴边。
平儿忙喝了一口就要走。
李纨道:“偏不许你去。
显见得只有凤丫头,就不听我的话了。
”说着又命嬷嬷们:“先送了盒子去,就说我留下平儿了。
”那婆子一时拿了盒子回来说:“二奶奶说,叫奶奶和姑娘们别笑话要嘴吃。
这个盒子里是方才舅太太那里送来的菱粉糕和鸡油卷儿,给奶奶姑娘们吃的。
”又向平儿道:“说使你来你就贪住顽不去了。
劝你少喝一杯儿罢。
”平儿笑道:“多喝了又把我怎么样?”一面说,一面只管喝,又吃螃蟹。
李纨揽着他笑道:“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
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

平儿一面和宝钗湘云等吃喝,一面回头笑道:“奶奶,别只摸的我怪痒的。
”李氏道:“嗳哟!这硬的是什么?”平儿道:“钥匙。
”李氏道:“什么钥匙?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去,却带在身上。
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
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
”平儿笑道:“奶奶吃了酒,又拿了我来打趣着取笑儿了。
”宝钗笑道:“这倒是真话。
我们没事评论起人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个里头挑不出一个来,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好处。
”李纨道:“大小都有个天理。
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
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敢驳回。
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
老太太那些穿戴的,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要不是他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了多少去呢。
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
”惜春笑道:“老太太昨儿还说呢,他比我们还强呢。
”平儿道:“那原是个好的,我们那里比的上他。
”宝玉道:“太太屋里的彩霞,是个老实人。
”探春道:“可不是,外头老实,心里有数儿。
太太是那么佛爷似的,事情上不留心,他都知道。
凡百一应事都是他提着太太行。
连老爷在家出外去的一应大小事,他都知道。
太太忘了,他背地里告诉太太。
”李纨道:“那也罢了。
”指着宝玉道:“这一个小爷屋里要不是袭人,你们度量到个什么田地!凤丫
话说薛宝钗道:「到底分个次序,让我写出来。」说着,便令众人拈阄为序。
凤姐儿说道:「既是这样说,我也说一句在上头。」众人都笑说道:「更妙了!」宝钗便将稻香老农之上补了一个「凤」字,李纨又将题目讲与他听。
凤姐儿想了半日,笑道:「你们别笑话我。
我只有一句粗话,下剩的我就不知道了。」众人都笑道:「越是粗话越好,你说了只管干正事去罢。」凤姐儿笑道:「我想下雪必刮北风。
昨夜听见了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众人听了,都相视笑道:「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
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
就是这句为首,稻香老农快写上续下去。」凤姐和李婶平儿又吃了两杯酒,自去了。
这里李纨便写了:
  一夜北风紧,自己联道:
  开门雪尚飘。
入泥怜洁白,香菱道:
  匝地惜琼瑶。
有意荣枯草,探春道:
  无心饰萎苕。
价高村酿熟,李绮道:
  年稔府粱饶。
葭动灰飞管,李纹道:
  阳回斗转杓。
寒山已失翠,岫烟道:
  冻浦不闻潮。
易挂疏枝柳,湘云道:
  难堆破叶蕉。
麝煤融宝鼎,宝琴道:
  绮袖笼金貂。
光夺窗前镜,黛玉道:
  香粘壁上椒。
斜风仍故故,宝玉道:
  清梦转聊聊。
何处梅花笛?宝钗道:
  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李纨笑道:「我替你们看热酒去罢。」宝钗命宝琴续联,只见湘云站起来道:
  龙斗阵云销。
野岸回孤棹,宝琴也站起道:
  吟鞭指灞桥。
赐裘怜抚戍,湘云那里肯让人,且别人也不如他敏捷,都看他扬眉挺身的说道:
  加絮念征徭。
坳垤审夷险,宝钗连声赞好,也便联道:
  枝柯怕动摇。
皑皑轻趁步,黛玉忙联道:
  剪剪舞随腰。
煮芋成新赏,一面说,一面推宝玉,命他联。
宝玉正看宝钗,宝琴,黛玉三人共战湘云,十分有趣,那里还顾得联诗,今见黛玉推他,方联道:
  撒盐是旧谣。
苇蓑犹泊钓,湘云笑道:「你快下去,你不中用,倒耽搁了我。」一面只听宝琴联道:
  林斧不闻樵。
伏象千峰凸,湘云忙联道:
  盘蛇一径遥。
花缘经冷聚,宝钗与众人又忙赞好。
探春又联道:
  色岂畏霜凋。
深院惊寒雀,湘云正渴了,忙忙的吃茶,已被岫烟/道:
  空山泣老鸮。
阶墀随上下,湘云忙丢了茶杯,忙联道:
  池水任浮漂。
照耀临清晓,黛玉联道:
  缤纷入永宵。
诚忘三尺冷,湘云忙笑联道:
  瑞释九重焦。
僵卧谁相问,宝琴也忙笑联道:
  狂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