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
〔晋〕 233 - 297 年
陈寿,字承祚。
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
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
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
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
以骁武给并州。
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
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
[一]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
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觽。
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
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注[一]英雄记曰:原子建阳。
本出自寒家,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
为南县吏,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辄在其前。
裁知书,少有吏用。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
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韂.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
布拳捷避之,[一]为卓顾谢,卓意亦解。
由是阴怨卓。
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注[一]诗曰:“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注:“拳,力也。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
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
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
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
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语在卓传。
允以布为*(奋威)
**[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
布自杀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
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
[一]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
卓死后六旬,布亦败。
[二]将数百骑出武关,欲诣袁术。
注[一]英雄记曰:郭汜在城北。
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
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注[二]臣松之案英雄记曰:诸书,布以四月二十三日杀卓,六月一日败走,时又无闰,不及六旬。
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
术恶其反复,拒而不受。
北诣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
燕精兵万余,骑数千。
布有良马曰赤兔。
[一]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而求益兵觽,将士钞掠,绍患忌之。
布觉其意,从绍求去。
绍恐还为己害,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
事露,布走河内,[二]与张杨合。
绍令觽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
[三]注[一]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注[二]英雄记曰:布自以有功于袁氏,轻傲绍下诸将,以为□相署置,不足贵也。
布求还洛,绍假布领司隶校尉。
外言当遣,内欲杀布。
明日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
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
绍兵卧,布无何出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
年十四,就师学。
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
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
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
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
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
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
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妆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
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
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
”乃着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颐质。
由是劫质者遂绝。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
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转领河南尹。
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
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
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
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
赐伎乐名倡。
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
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
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
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谥曰忠侯,子充嗣。
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惇邑千户,赐惇七子二孙爵皆关内侯。
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
初,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
楙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
充薨,子廙嗣。
廙薨,子劭嗣。
韩浩者,河内人。
(及)沛国史涣与浩俱以忠勇显。
浩至中护军,涣至中领军,皆掌禁兵,封列侯。
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
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
太祖起兵,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迁陈留、颖川太守。
及与袁绍战于官渡,行督军校尉。
绍破,使督兖、豫、徐州军粮。
时军食少,渊传馈相继,军以复振。
昌狶反,遣于禁击之,未拔。
复遣渊与禁并力,遂击狶,降其十余屯,狶诣禁降。
渊还,拜典军校尉。
济南、乐安黄巾徐和、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也。
*令音郎定反。
支音其儿反。
*为郡门下书佐。
有姿仪,大音声,侯太守器之,以女妻焉,[一]遣诣涿郡卢植读经。
后复为郡吏。
刘太守坐事征诣廷尉,瓒为御车,身执徒养。
及刘徙日南,瓒具米肉,于北芒上祭先人,举觞祝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
日南瘴气,或恐不还,与先人辞于此。
”再拜慷慨而起,时见者莫不歔欷。
刘道得赦还。
瓒以孝廉为郎,除辽东属国长史。
尝从数十骑出行塞,见鲜卑数百骑,瓒乃退入空亭中,约其从骑曰:“今不冲之,则死尽矣。

瓒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亦亡其从骑半,遂得免。
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
迁为涿令。
光和中,凉州贼起,发幽州突骑三千人,假瓒都督行事传,使将之。
军到蓟中,渔阳张纯诱辽西乌丸丘力居等叛,劫略蓟中,自号将军,[二]略吏民攻右北平、辽西属国诸城,所至残破。
瓒将所领,追讨纯等有功,迁骑都尉。
属国乌丸贪至王率种人诣瓒降。
迁中郎将,封都亭侯,进屯属国,与胡相攻击五六年。
丘力居等钞略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瓒不能御。
注[一]典略曰:瓒性辩慧,每白事不肯梢入,常总说数曹事,无有忘误,太守奇其才。
注[二]九州春秋曰:纯自号弥天将军、安定王。
朝议以宗正东海刘伯安既有德义,昔为幽州刺史,恩信流着,戎狄附之,若使镇抚,可不劳觽而定,乃以刘虞为幽州牧。
[一]虞到,遣使至胡中,告以利害,责使送纯首。
丘力居等闻虞至,喜,各遣译自归。
瓒害虞有功,乃阴使人徼杀胡使。
胡知其情,闲行诣虞。
虞上罢诸屯兵,但留瓒将步骑万人屯右北平。
纯乃弃妻子,逃入鲜卑,为其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
封政为列侯。
虞以功即拜太尉,封襄贲侯。
[二]会董卓至洛阳,迁虞大司马,瓒奋武将军,封蓟侯。
注[一]吴书曰:虞,东海恭王之后也。
遭世衰乱,又与时主疏远,仕县为户曹吏。
以能治身奉职,召为郡吏,以孝廉为郎,累迁至幽州刺史,转甘陵相,甚得东土戎狄之心。
后以疾归家,常降身隐约,与邑党州闾同乐共恤,等齐有无,不以名位自殊,乡曲咸共宗之。
时乡曲有所诉讼,不以诣吏,自投虞平之;虞以情理为之论判,皆大小敬从,不以为恨。
尝有失牛者,骨体毛色,与虞牛相似,因以为是,虞便推与之;后主自得本牛,乃还谢罪。
会甘陵复乱,吏民思虞治行,复以为甘陵相,甘陵大治。
征拜尚书令、光禄勋,以公族有礼,更为宗正。
英雄记曰:虞为博平令,治正推平,高尚纯朴,境内无盗贼,灾害不生。
袁涣宇曜卿,陈郡扶乐人也。
父滂,为汉司徒。
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
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
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
除谯令,不就。
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
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
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
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
”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有辱人,不闻以骂。
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独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
布诛,涣得归太祖。
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
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
自大乱以来十数年矣,民之欲安,甚于倒悬,然而暴乱末息者,何也?意者政失其道欤!涣闻明君善于救世,故世乱则齐之以义,时伪则镇之以朴;世异事变,治国不同,不可不察也。
夫制度损益,此古今之不必同者也。
若夫兼爱天下而反之于正,虽以武平乱而济之以德,诚百王不易之道也。
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惟公所以训之,则天下幸甚!“大祖深纳焉。
拜为沛南部都尉。
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
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
”太祖从之,百姓大悦。
迁为梁相。
涣每敕诸县:“务存鳏寡高年,表异孝子贞妇。
常谈曰:”世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全在斟酌之间耳。
方今虽扰攘,难以礼化,然在吾所以为之。
“为政祟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
后征为谏仪大夫、丞相军祭酒。
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涣言于太祖曰:“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
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
”太祖善其言。
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
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赐谷二千斛,一教“以太仓谷千斛赐郎中令之家,”—教“以垣下谷千斛与曜卿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
[一]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
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
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
[二]汉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
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为军司马,从中郎将张奂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悉以分与吏士。
迁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
征拜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三]迁中郎将,讨黄巾,军败抵罪。
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
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
卓伪欲捕鱼,堰其还道当所渡水为池,使水渟满数十里,默从堰下过其军而决堰。
比羌、胡闻知追逐,水已深,不得渡。
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觽而还,屯住扶风。
拜前将军,封□乡侯,征为并州牧。
[四]注[一]英雄记曰:卓父君雅,由微官为颍川纶氏尉。
有三子:长子擢,字孟高,早卒;次即卓;卓弟旻字叔颖。
注[二]吴书曰:郡召卓为吏,使监领盗贼。
胡尝出钞,多虏民人,凉州刺史成就辟卓为从事,使领兵骑讨捕,大破之,斩获千计。
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
注[三]英雄记曰: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
注[四]灵帝纪曰:中平五年,征卓为少府,敕以营吏士属左将军皇甫嵩,诣行在所。
卓上言:“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发暛命之秋。
吏士踊跃,恋恩念报,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
辄且行前将军事,尽心慰恤,暛力行陈。
”六年,以卓为并州牧,又敕以吏兵属皇甫嵩。
卓复上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乐为国家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州,效力边陲。
”卓再违诏敕,会为何进所召。
灵帝崩,少帝即位。
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
进乃召卓使将兵诣京师,并密令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
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
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
”欲以胁迫太后。
卓未至,进败。
[一]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将其觽迎帝于北芒,还宫。
[二]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觽所杀,[三]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
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觽,故京都兵权唯在卓。
[四]注[一]续汉书曰:进字遂高,南阳人,太后异母兄也。
进本屠家子,父曰真。
真死后,进以妹倚黄门得入掖庭,有宠,光和三年立为皇后,进由是贵幸。
中平元年,黄巾起,拜进大将军。
典略载卓表曰:“臣伏惟天下所以有逆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2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