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
〔三国〕 192 - 232 年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植白:季重足下。
前日虽因常调,得为密坐。
虽燕饮弥日,其于别远会稀,犹不尽其劳绩也。
若夫觞酌凌波于前,箫笳发音于后,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
左顾右盼,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当斯之时,愿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伐云梦之竹以为笛,斩泗滨之梓以为筝,食若填巨壑,饮若灌漏卮,其乐固难量,岂非大丈夫之乐哉?
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
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思欲抑六龙之首,顿羲和之辔,折若木之华,闭蒙汜之谷。
天路高邈,良久无缘,怀恋反侧,如何如何?
得所来讯,文采委曲,晔若春荣,浏若清风,申咏反覆,旷若复面。
其诸贤所著文章,想还所治,复申咏之也。
可令熹事小吏,讽而诵之。
夫文章之难,非独今也,古之君子,犹亦病诸?家有千里,骥而不珍焉?人怀盈尺,和氏无贵矣。
夫君子而知音乐,古之达论,谓之通而蔽。
墨翟不好伎,何为过朝歌而回车乎?足下好伎,值墨翟回车之县,想足下助我张目也。
又闻足下在彼,自有佳政,夫求而不得者有之矣,未有不求而得者也。
且改辙易行,非良乐之御;易民而治,非楚郑之政,愿足下勉之而已矣。
适对嘉宾,口授不悉,往来数相闻。
曹植白。
倚高台之曲隅,处幽僻之闲深。
望翔云之悠悠,羌朗霁而夕阴。
顾秋华而零落,感岁莫而伤心。
观跃鱼于南沼,聆鸣鹤于北林。
搦素笔而慷慨,扬大雅之哀吟。
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弦。
信有心而在远,重登高以临川。
何余心之烦错,宁翰墨之能传。
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父〕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
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
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
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父夜行,即杀之。
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太祖与袁绍相拒,绍谋臣许攸来奔,〕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
”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
”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
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
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1],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
”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
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
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斩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首,割得将军淳于仲简鼻,未死,杀士卒千馀人,皆取鼻,牛马割唇舌,以示绍军。
将士皆怛惧。
时有夜得仲简,将以诣麾下,公谓曰:“何为如是?”仲简曰:“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公意欲不杀。
许攸曰:“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
”乃杀之。
〔公将北征三郡乌丸[2],诸将皆谏不可,唯郭嘉劝行。
公遂出兵,败虏众于柳城。
〕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
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
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
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公西征,与马超等夹潼关而军[3]。
公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坂津[4],据河西为营。
公自潼关北渡。
〕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
张郃等见事急,共引公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