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
〔唐〕 833 - 909 年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掌前流水驻无尘,掌下轩车日日新。
谩向山头高举手,何曾招得路行人。
铜梁路远草青青,此恨那堪枕上听。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东台失路岐,荣辱事堪悲。
我寝牛衣敝,君居豸角危。
风尘惭上品,才业愧明时。
千里芙蓉幕,何由话所思。
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
野晴霜浥绿,山冷雨催红。
游子灞陵道,美人长信宫。
等闲居岁暮,摇落意无穷。
岸叶经秋坠晚枝,袅烟凌鬓促征期。
家从泽国谁能问,路在侯门自不知。
但恐老侵多病日,每忧忙过少年时。
可怜江上人堪笑,独倚残阳弄钓丝。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9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