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宋〕 1019 - 1086 年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著雍执徐,一年。
高祖武皇帝十七太清二年(戊辰,公元五四八年)
春,正月,己亥,慕容绍宗以铁骑五千夹击侯景,景诳其众曰:“汝辈家属已为高澄所杀。
”众信之。
绍宗遥呼曰:“汝辈家属并完,若归,官勋如旧。
”被发向北斗为誓。
景士卒不乐南渡,其将暴显等各帅所部降于绍宗。
景众大溃,争赴涡水,水为之不流。
景与腹心数骑自硖石济淮,稍收散卒,得步骑八百人,南过小城,人登陴诟之曰:“跛奴!欲何为邪!”景怒,破城,杀诟者而去。
昼夜兼行,追军不敢逼。
使谓绍宗曰:“景若就擒,公复何用!”绍宗乃纵之。
辛丑,以尚书仆射谢举为尚书令,守吏部尚书王克为仆射。
甲辰,豫州刺史羊鸦仁以东魏军渐逼,称粮运不继,弃悬瓠,还义阳;殷州刺史羊思达亦弃项城走;东魏人皆据之。
上怒,责让鸦仁。
鸦仁惧,启申后期,顿军淮上。
侯景既败,不知所适,时鄱阳王范除南豫州刺史,未至。
马头戍主刘神茂,素为监州事韦黯所不容,闻景至,故往候之,景问曰:“寿阳去此不远,城池险固,欲往投之,韦黯其纳我乎?”神茂曰:“黯虽据城,是监州耳。
王若驰至近郊,彼必出迎,因而执之,可以集事。
得城之后,徐以启闻,朝廷喜王南归,必不责也。
”景执其手曰:“天教也!”神茂请帅步骑百人先为乡导。
壬子,景夜至寿阳城下;韦黯以为贼也,授甲登陴。
景遣其徒告曰:“河南王战败来投此镇,愿速开门。
”黯曰:“既不奉敕,不敢闻命。
”景谓神茂曰:“事不谐矣。
”神茂曰:“黯懦而寡智,可说下也。
”乃遣寿阳徐思玉入见黯曰:“河南王为朝廷所重,君所知也。
今失利来投,何得不受?”黯曰:“吾之受命,唯知守城;河南自败,何预吾事!”思玉曰:“国家付君以阃外之略,今君不肯开城,若魏追兵来至,河南为魏所杀,君岂能独存!纵使或存,何颜以见朝廷?”黯然之。
思玉出报,景大悦曰:“活我者,卿也!”癸丑,黯开门纳景,景遣其将分守四门,诘责黯,将斩之;既而抚手大笑,置酒极欢。
黯,睿之子也。
朝廷闻景败,未得审问;或云:“景与将士尽没。
”上下咸以为忧。
侍中、太子詹事何敬容诣东宫,太子曰:“淮北始更有信,侯景定得身免,不如所传。
”敬容对曰:“得景遂死,深为朝廷之福。
”太子失色,问其故,敬容曰:“景翻覆叛臣,终当乱国。
”太子于玄圃自讲《老》、《庄》,敬容谓学士吴孜曰:“昔西晋祖尚玄虚,使中原沦于胡、羯。
今东宫复尔,江南亦将为戎乎!”
甲寅,景遣仪同三司于子悦驰以败闻,并自求贬削;优诏不许。
景复求资给,上以景兵新
起昭阳作噩,尽阏逢阉茂,凡二年。
世祖孝元皇帝下承圣二年(癸酉,公元五五三年)
春,正月,王僧辩发建康,承制使陈霸先代镇扬州。
丙子,山胡围齐离石。
戊寅,齐主讨之,未至,胡已走,因巡三堆,大猎而归。
以吏部尚书王褒为左仆射。
己丑,齐改铸钱,文曰“常平五铢”。
二月,庚子,李洪雅力屈,以空云城降陆纳。
纳囚洪雅,杀丁道贵。
纳以沙门宝志诗识有“十八子”,以为李氏当王,甲辰,推洪雅为主,号大将军,使乘平肩舆,列鼓吹,纳帅众数千,左右翼从。
魏太师泰去丞相、大行台,为都督中外诸军事。
王雄至东梁州,黄众宝帅众降。
太师泰赦之,迁其豪帅于雍州。
齐主送柔然可汗铁伐之父登注及兄库提还其国。
铁伐寻为契丹所杀,国人立登注为可汗。
登注复为其大人阿富提所杀,国人立库提。
突厥伊利可汗卒,子科罗立,号乙息记可汗;三月,遣使献马五万于魏。
柔然别部又立阿那瓖叔父邓叔子为可汗。
乙息记击破邓叔子于沃野北木赖山。
乙息记卒,舍其子摄图而立其弟俟斤,号木杆可汗。
木杆状貌奇异,性刚勇,多智略,善用兵,邻国畏之。
上闻武陵王纪东下,使方士画版为纪像,亲钉支体以厌之,又执侯景之俘以报纪。
初,纪之举兵,皆太子圆照之谋也。
圆照时镇巴东,执留使者。
启纪云:“侯景未平,宜急进讨;已闻荆镇为景所破。
”纪信之,趣兵东下。
上甚惧,与魏书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太师泰曰:“取蜀制梁,在兹一举。
”诸将咸难之。
大将军代人尉迟迥,泰之甥也,独以为可克。
泰问以方略,迥曰:“蜀与中国隔绝百有馀年,恃其险远,不虞我至。
若以铁骑兼行袭之,无不克矣。
”泰乃遣迥督开府仪同三司原珍等六军,甲士万二千,骑万匹,自散关伐蜀。
陆纳遣其将吴藏、潘乌黑、李贤明等下据车轮。
王僧辩至巴陵,宜丰侯循让都督于僧辩,僧辩弗受。
上乃以僧辩、循为东、西都督。
夏,四月,丙申,僧辩军于车轮。
吐谷浑可汗夸吕,虽通使于魏而寇抄不息,宇文泰将骑三万逾陇,至姑臧,讨之。
夸吕惧,请服;既而复通使于齐。
凉州刺史史宁觇知其还,袭之于赤泉,获其仆射乞伏触状。
陆纳夹岸为城,以拒王僧辩。
纳士卒皆百战之馀,僧辩惮之,不敢轻进,稍作连城以逼之。
纳以僧辩为怯,不设备;五月,甲子,僧辩命诸军水陆齐进,急攻之,僧辩亲执旗鼓,宜丰侯循身受矢石,拔其二城;纳众大败,步走,保长沙。
乙丑,僧辩进围之。
僧辩坐垄上视筑围垒,吴藏、李贤明帅锐卒千人开门突出,蒙楯直进,趋僧辩。
时杜崱、杜龛并侍左右,甲士卫者
起重光赤奋若,尽昭阳单阏,凡三年。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年(辛丑,公元五八一年)
春,正月,壬午,以晋安王伯恭为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袁宪为右仆射。
宪,枢之弟也。
周改元大定。
二月,甲寅,隋王始受相国、百揆、九锡之命,建台置官。
丙辰,诏进王妃独孤氏为王后,世子勇为太子。
开府仪同大将军庾季才,劝隋王宜以今月甲子应天受命。
太傅李穆、开府仪同大将军卢贲亦劝之。
于是周主下诏,逊居别宫。
甲子,命兼太傅巳公椿奉册,大宗伯赵煚奉皇帝玺绂,禅位于隋。
隋主冠远游冠;受册、玺,改服纱帽、黄袍;入御临光殿,服衮冕,如元会之仪。
大赦,改元开皇。
命有司奉册祀于南郊。
遣少冢宰元孝矩代太子勇镇洛阳。
孝矩名矩,以字行,天赐之孙也;女为太子妃。
少内史崔仲方劝隋主除周六官,依汉、魏之旧,从之。
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御史、都水二台,太常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以分司统职。
又置上柱国至都督十一等勋官,以酬勤劳;特进至朝散大夫七等散官,以加文武官之有德声者。
改侍中为纳言。
以相国司马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京兆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郎李德林为内史令。
乙丑,追尊皇考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吕氏为元明皇后。
丙寅,修庙社。
立王后独孤为皇后,王太子勇为皇太子。
丁卯,以大将军赵煚为尚书右仆射。
己巳,封周静帝为介公。
周氏诸王皆降爵为公。
初,刘、郑矫诏以隋主辅政,杨后虽不预谋,然以嗣子幼冲,恐权在他族,闻之,甚喜。
后知其父有异图,意颇不平,形于言色,及禅位,愤惋逾甚。
隋主内甚愧之,改封乐平公主,久之,欲夺其志。
公主誓不许,乃止。
隋主与周载下大夫北平荣建绪有旧,隋主将受禅,建绪为息州刺史。
将之官,隋主谓曰:“且踌躇,当共取富贵。
”建绪正色曰:“明公此旨,非仆所闻。
”及即位,来朝,帝谓之曰:“卿亦悔不?”建绪稽首曰:“臣位非徐广,情类杨彪。
”帝笑曰:“朕虽不晓书语,亦知卿此言不逊!”
上柱国窦毅之女,闻隋受禅,自投堂下,抚膺太息曰:“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患!”毅及襄阳公主掩其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毅由是奇之。
及长,以适唐公李渊。
渊,昞之子也。
虞庆则劝隋主尽灭宇文氏,高颎、杨惠亦依违从之。
李德林固争,以为不可。
隋主作色曰:“君书生,不足与议此!”于是周太祖孙谯公乾恽、冀公绚,闵帝子纪公湜,明帝子酆公贞、宋公实,高祖子汉公赞、秦公贽、曹公允、道公充、蔡公
起旃蒙大渊献,尽柔兆困敦,凡二年。
敬皇帝绍泰元年(乙亥,公元五五五年)
春,正月,壬午朔,邵陵太守刘棻将兵援江陵,至三百里滩,部曲宋文彻杀之,帅其众还据邵陵。
梁王詧即皇帝位于江陵,改元大定;追尊昭明太子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妃蔡氏为昭德皇后;尊其母龚氏为皇太后,立妻王氏为皇后,子岿为皇太子。
赏刑制度并同王者,唯上疏于魏则称臣,奉其正朔。
至于官爵其下,亦依梁氏之旧,其勋级则兼用柱国等名。
以咨议参军蔡大宝为侍中、尚书令,参掌选事;外兵参军太原王操为五兵尚书。
大宝严整有智谋,雅达政事,文辞赡速,后梁主推心任之,以为谋主,比之诸葛孔明;操亦亚之。
追赠邵陵王纶太宰,谥曰壮武;河东王誉丞相,谥曰武桓。
以莫勇为武州刺史,魏永寿为巴州刺史。
湘州刺史王琳将兵自小桂北下,至蒸城,闻江陵已陷,为世祖发哀,三军缟素,遣别将侯平帅舟师攻后梁。
琳屯兵长沙,传檄州郡,为进取之计。
长沙王韶及上游诸将皆推琳为盟主。
齐主使清河王岳将兵攻魏安州,以救江陵。
岳至义阳,江陵陷,因进军临江,郢州刺史陆法和及仪同三司宋莅举州降之;长史江夏太守王珉不从,杀之。
甲午,齐召岳还,使仪同三司清都慕容俨戍郢州。
王僧辩遣江州刺史侯瑱攻郢州,任约、徐世谱、宜丰侯循皆引兵会之。
辛丑,齐立贞阳侯渊明为梁主,使其上党王涣将兵送之,徐陵、湛海珍等皆听从渊明归。
二月,癸丑,晋安王至自寻阳,入居朝堂,即梁王位,时年十三。
以太尉王僧辩为中书监、录尚书、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加陈霸先征西大将军,以南豫州刺史侯瑱为江州刺史,湘州刺史萧循为太尉,广州刺史萧勃为司徒,镇东将军张彪为郢州刺史。
齐主先使殿中尚书邢子才驰传诣建康,与王僧辩书,以为:“嗣主冲藐,未堪负荷。
彼贞阳侯,梁武犹子,长沙之胤,以年以望,堪保金陵,故置为梁王,纳于彼国。
卿宜部分舟舻,迎接今主,并心一力,善建良图。
”乙卯,贞阳侯渊明亦与僧辩书求迎。
僧辩复书曰:“嗣主体自宸极,受于文祖。
明公倘能入朝,同奖王室,伊、吕之任,佥曰仰归;意在主盟,不敢闻命。
”甲子,齐以陆法和为都督荆、雍等十州诸军事、太尉、大都督、西南道大行台,又以宋莅为郢州刺史,莅弟簉为湘州刺史。
甲戌,上党王涣克谯郡。
己卯,渊明又与僧辩书,僧辩不从。
魏以右仆射申徽为襄州刺史。
侯平攻后梁巴、武二州,故刘棻主帅赵朗杀宋文彻,以邵陵归于王琳。
三月,贞阳侯渊明至东关,散骑常侍裴之横御之。
齐军司尉瑾、仪同三
起玄黓困敦,尽屠维协洽,凡八年。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开皇十二年(壬子,公元五九二年)
春,二月,己巳,以蜀王秀为内史令兼右领军大将军。
国子博士何妥与尚书右仆射邳公苏威争议事,积不相能。
威子夔为太子通事舍人,少敏辩,有盛名,士大夫多附之。
及议乐,夔与妥各有所持;诏百僚署其所同,百僚以威故,同夔者什八九。
妥恚曰:“吾席间函丈四十馀年,反为昨暮儿之所屈邪!”遂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共为朋党。
省中呼弘为世子,同和为叔,言二人如威之子弟也。
”复言威以曲道任其从父弟彻、肃罔冒为官等数事。
上命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案之,事颇有状。
上大怒。
秋,七月,乙巳,威坐免官爵,以开府仪同三司就第;卢恺除名,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馀人。
初,周室以来,选无清浊;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等甄别士流,故涉朋党之谤,以至得罪。
未几,上曰:“苏威德行者,但为人所误耳!”命之通籍。
威好立条章,每岁责民间五品不逊,或答云:“管内无五品之家。
”其不相应领,类多如此。
又为馀粮簿,欲使有无相赡;民部侍郎郎茂以为烦迂不急,皆奏罢之。
茂,基之子也,尝为卫国令。
有民张元预兄弟不睦,丞、尉请加严刑,茂曰:“元预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弥益其仇,非化民之意也。
”乃徐谕之以义。
元预等各感悔,顿首请罪,遂相亲睦,称为友悌。
己巳,上享太庙。
壬申晦,日有食之。
帝以天下用律者多春驳,罪同论异,八月,甲戌,制:诸州死罪,不得辄决,悉移大理按覆,事尽,然后上省奏裁。

冬,十月,壬午,上享太庙。
十一月,辛亥,祀南郊。
己未,新义公韩擒虎卒。
十二月,乙酉,以内史令杨素为尚书右仆射,与高颎专掌朝政。
素性疏辩,高下在心,朝臣之内,颇推高颎,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视苏威蔑如也,自馀朝贵,多被陵轹。
其才艺风调优于颎;至于推诚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识度,不如颎远矣。
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
既而杨素为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坐免官,怨望愈甚。
久之,上下弼狱,谓之曰:“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汝每昌言曰:‘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弼曰:“颎,臣之敌人;素,臣舅子。
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
”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
上曰:“臣下守法不移,公可自求活理。
”弼曰:“臣恃至尊威灵,将八千兵渡江,擒陈叔宝,窃以此望活。
”上曰:“此已格外重赏,何用追论!”弼曰:“臣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