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
〔明〕 1597 - 1679 年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砎园,水盘据之,而得水之用,又安顿之若无水者。
寿花堂,界以堤,以小眉山,以天问台,以竹径,则曲而长,则水之。
内宅,隔以霞爽轩,以酣漱,以长廊,以小曲桥,以东篱,则深而邃,则水之。
临池,截以鲈香亭、梅花禅,则静而远,则水之。
缘城,护以贞六居,以无漏庵,以菜园,以邻居小户,则閟而安,则水之用尽。
而水之意色指归乎庞公池之水。
庞公池,人弃我取,一意向园,目不他瞩,肠不他回,口不他诺,龙山巙蚭,三摺就之而水不之顾。
人称砎园能用水,而卒得水力焉。
大父在日,园极华缛。
有二老盘旋其中,一老曰:“竟是蓬莱阆苑了也!”一老咈之曰:“个边那有这样!”
越俗扫墓,男女袨服靓妆,画船箫鼓,如杭州人游湖,厚人薄鬼,率以为常。
二十年前,中人之家尚用平水屋帻船,男女分两截坐,不坐船,不鼓吹。
先辈谑之曰:“以结上文两节之意。
”后渐华靡,虽监门小户,男女必用两坐船,必巾,必鼓吹,必欢呼畅饮。
下午必就其路之所近,游庵堂寺院及士夫家花园。
鼓吹近城,必吹《海东青》、《独行千里》,锣鼓错杂。
酒徒沾醉,必岸帻嚣嚎,唱无字曲,或舟中攘臂,与侪列厮打。
自二月朔至夏至,填城溢国,日日如之。
乙酉方兵,划江而守,虽鱼艖菱舠,收拾略尽。
坟垅数十里而遥,子孙数人挑鱼肉楮钱,徒步往返之,妇女不得出城者三岁矣。
萧索凄凉,亦物极必反之一。
木龙出辽海,为风涛漱击,形如巨浪跳蹴,遍体多著波纹,常开平王得之辽东,辇至京。
开平第毁,谓木龙炭矣。
及发瓦砾,见木龙埋入地数尺,火不及,惊异之,遂呼为龙。
不知何缘出易于市,先君子以犀觥十七只售之,进鲁献王,误书“木龙”犯讳,峻辞之,遂留长史署中。
先君子弃世,余载归,传为世宝。
丁丑诗社,恳名公人赐之名,并赋小言咏之。
周墨农字以“木犹龙”,倪鸿宝字以“木寓龙”,祁世培字以“海槎”,王士美字以“槎浪”,张毅儒字以“陆槎”,诗遂盈帙。
木龙体肥痴,重千馀斤,自辽之京、之兖、之济,由陆。
济之杭,由水。
杭之江、之萧山、之山阴、之余舍,水陆错。
前后费至百金,所易价不与焉。
呜呼,木龙可谓遇矣!
余磨其龙脑尺木,勒铭志之,曰:“夜壑风雷,骞槎化石;海立山崩,烟云灭没;谓有龙焉,呼之或出。
”又曰:“扰龙张子,尺木书铭;何以似之?秋涛夏云。
己巳,至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
宫墙上有楼耸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骇异之。
进仪门,看孔子手植桧。
桧历周、秦、汉晋几千年,至晋怀帝永嘉三年而枯。
枯三百有九年,子孙守之不毁,至隋恭帝义宁元年复生。
生五十一年,至唐高宗乾封三年再枯。
枯三百七十有四年,至宋仁宗康定元年再荣。
至金宣宗贞祐三年罹于兵火,枝叶俱焚,仅存其干,高二丈有奇。
后八十一年,元世祖三十一年再发。
至洪武二十二年己巳,发数枝,蓊郁;后十余年又落。
摩其干,滑泽坚润,纹皆左纽,扣之作金石声。
孔氏子孙恒视其荣枯,以占世运焉。
再进一大亭,卧一碑,书“杏坛”二字,党英笔也。
亭界一桥,洙、泗水汇此。
过桥,入大殿,殿壮丽,宣圣及四配、十哲俱塑像冕旒。
案上列铜鼎三、一牺、一象、一辟邪,款制遒古,浑身翡翠,以钉钉案上。
阶下竖历代帝王碑记,独元碑高大,用风磨铜赑屭,高丈余。
左殿三楹,规模略小,为孔氏家庙。
东西两壁,用小木匾书历代帝王祭文。
西壁之隅,高皇帝殿焉。
庙中凡明朝封号,俱置不用,总以见其大也。
孔家人曰:“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
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
陶堰司徒庙,汉会稽太守严助庙也。
岁上元设供,任事者,聚族谋之终岁。
凡山物粗粗(虎、豹、麋鹿、獾猪之类),海物噩噩(江豚、海马、鲟黄、鲨鱼之类),陆物痴痴(猪必三百斤,羊必二百斤,一日一换。
鸡、鹅、凫、鸭之属,不极肥不上贡),水物哈哈(凡虾、鱼、蟹、蚌之类,无不鲜活),羽物毨毨(孔雀、白鹇、锦鸡、白鹦鹉之属,即生供之),毛物毧毧(白鹿、白兔、活貂鼠之属,亦生供之),洎非地(闽鲜荔枝、圆眼、北苹婆果、沙果、文官果之类)、非天(桃、梅、李、杏、杨梅、枇杷、樱桃之属,收藏如新撷)、非制(熊掌、猩唇、豹胎之属)、非性(酒醉、蜜饯之类)、非理(云南蜜唧、峨眉雪蛆之类)、非想(天花龙蜓、雕镂瓜枣、捻塑米面之类)之物,无不集。
庭实之盛,自帝王宗庙社稷坛亹所不能比隆者。
十三日,以大船二十艘载盘軨,以童崽扮故事,无甚文理,以多为胜。
城中及村落人,水逐陆奔,随路兜截,转折看之,谓之“看灯头”。
五夜,夜在庙演剧,梨园必倩越中上三班,或雇自武林者,缠头日数万钱。
唱《伯喈》、《荆钗》,一老者坐台下,对院本,一字脱落,群起噪之,又开场重做。
越中有“全伯喈”、“全荆钗”之名起此。
天启三年,余兄弟携南院王岑、老串杨四、徐孟雅、圆社河南张大来辈往观之。
到庙蹴术,张大来以“一丁泥”“一串珠”名世。
球着足,浑身旋滚,一似粘麰有胶、提掇有线、穿插有孔者,人人叫绝。
剧至半,王岑汾李三娘,杨四扮火工窦老,徐孟雅扮洪一嫂,马小卿十二岁,扮咬脐,串《磨房》、《撇池》、《送子》、《出猎》四出。
科诨曲白,妙入筋髓,又复叫绝。
遂解维归。
戏场气夺,锣不得响,灯不得亮。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8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