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清〕 1716 - 1797 年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鱼皆去鳞,惟鲥鱼不去。
我道有鳞而鱼形始全。
作《水族有鳞单》
【边鱼】
边鱼活者,加酒、秋油蒸之。
玉色为度。
一作呆白天色,则肉老而味变矣。
并须盖好,不可受锅盖上之水气。
临起加香蕈、笋尖。
或用酒煎亦佳;用酒不用水,号“假鲥鱼”。
【鲫鱼】
鲫鱼先要善买。
择其扁身而带白色者,其肉嫩而松;熟后一提,肉即卸骨而下。
黑脊浑身者,崛强槎枒,鱼中之喇子也,断不可食。
照边鱼蒸法,最佳。
其次煎吃亦妙。
拆肉下可以作羹。
通州人能煨之,骨尾俱酥,号“麻鱼”,利小儿食。
然总不如蒸食之得真味也。
六合龙池出者,愈大愈嫩,亦奇。
蒸时用酒不用水,稍稍用糖以起其鲜。
以鱼之小大,酌情量秋油、酒之多寡。
【白鱼】
白鱼肉最细。
用糟鲥鱼同蒸之,最佳。
或冬日微腌,加酒酿糟二日,亦佳。
余在江中得网起活者,用酒蒸食,美不可言。
糟之最佳,不可太久,久则肉木矣。
【季鱼】
季鱼少骨,炒片最佳。
炒者以片薄为贵。
用秋油细郁后,用纤粉、蛋清搂之,入油锅炒,加作料炒之。
油用素油。
【土步鱼】
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
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
肉最松嫩。
煎之,煮之,蒸之俱可。
加腌芥作汤,作羹,尤鲜。
【鱼松】
用青鱼、[鱼军]鱼蒸熟,将肉拆下,放油锅中灼之,黄色,加盐花、葱、椒、瓜、姜。
冬日封瓶中,可以一月。
【鱼圆】
用白鱼、青鱼活者,剖半钉板上,用刀刮下肉,留剌的板上;将肉斩化,用豆粉、猪油拌,将手搅之;放微微盐水,不用清酱,加葱、姜汁作团,成后,放滚水中煮熟撩起,冷水养之,临吃入鸡汤、紫菜滚。
【鱼片】
取青鱼、季鱼片,秋油郁之,加纤纷、蛋清,起油锅炮炒,用小盘盛起,加葱、椒、瓜、姜,极多不过六两,太多则火气不透。
【连鱼豆腐】
用大连鱼煎熟,加豆腐,喷酱、水、葱、酒滚之,俟汤也半红起锅,其头味尤美。
此杭州菜也。
用酱多少,须相鱼而行。
【醋搂鱼】
用活青鱼切大块,油灼之,加酱、醋、酒喷之,汤多为妙。
俟熟即速起锅。
此物杭州西湖上五柳居有名。
而今则酱臭而鱼败矣。
甚矣!宋嫂鱼羹,徒存虚名。
《梦梁录》不足信也。
鱼不可大,大则味不入;不可小,小则剌多。
【银鱼】
银鱼起水时,名冰鲜。
加鸡汤、火腿汤煨之。
或炒食甚嫩。
干者泡软,用酱水炒亦妙。
【台鲞】
台鲞好丑不一。
出台州松门者为佳,肉软而鲜肥。
生时拆之,便可当作小菜,不必煮食也;用鲜肉同煨,须肉烂时放鲞,否则鲞消化不见矣,冻之即为
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
作《戒单》。
【戒外加油】
俗厨制菜,动熬猪油一锅,临上莱时,勺取而分浇之,以为肥腻。
甚至燕窝至清之物,亦复受此玷污。
而俗人不知,长吞大嚼,以为得油水入腹。
故知前生是饿鬼投来。
【戒同锅熟】
同锅熟之弊,已载前“变换须知”一条中。
【戒耳餐】
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
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
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
余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
尝见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窝四两,丝毫无味,人争夸之。
余笑曰,“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
”可贩不可吃,虽多奚为?若徒夸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则价值万金矣。
其如吃不得何?
【戒目食】
何谓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
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
不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
极名厨之心力,一日之中,所作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就使帮助多人,亦各有意见,全无纪律,愈多愈坏。
余尝过一商家,上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将至四十余种。
主人自觉欣欣得意,而我散席还家,仍煮粥充饥。
可想见其席之丰而不洁矣。
南朝孔琳之曰:“今人好用多品,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资。
”余以为肴馔横陈,熏蒸腥秽,口亦无可悦也。
【戒穿凿】
物有本性,不可穿凿为之。
自成小巧,即如燕窝佳矣,何必捶以为团?海参可矣,何必熬之为酱?西瓜被切,略迟不鲜,竟有制以为糕者。
苹果太熟,上口不脆,竟有蒸之以为脯者。
他如《尊生八笺》之秋藤饼,李笠翁之玉兰糕,都是矫揉造作,以杞柳为杯[木卷],全失大方。
譬如庸德庸行,做到家便是圣人,何必索隐行怪乎?
【戒停顿】
物味取鲜,全在起锅时极锋而试,略为停顿,便如霉过衣裳,虽锦绣绮罗,亦晦闷而旧气可憎矣。
尝见性急主人,每摆菜必一齐搬出。
于是厨人将一席之莱,都放蒸笼中,候主人催取,通行齐上。
此中尚得有佳味哉?在善烹任者,一盘一碗,费尽心思;在吃者,卤莽暴戾,囫囵吞下,真所谓得哀家梨,仍复蒸食者矣。
余到粤东,食杨兰坡明府鳝羹而美,访其故,曰:“不过现杀现烹、现熟现吃,不停顿而已。
”他物皆可类推。
哀家梨:传说汉朝秣陵人哀仲所之梨,实大而味美,入口消释,当时人称为“哀家梨”。
这里是比喻愚人不
鱼无鳞者,其腥加倍,须加意烹饪;以姜、桂胜之。
作《水族无鳞单》
【汤鳗】
鳗鱼最忌出骨。
因此物性本腥重,不可过于摆布,失其天真,犹鲥鱼之不可去鳞也。
清煨者,以河鳗一条,洗去滑涎,斩寸为段,入磁罐中,用酒水煨烂,下秋油起锅,加冬腌新芥菜作汤,重用葱、姜之类,以杀其腥。
常熟顾比部家,用纤粉、山药干煨,亦妙。
或加作料直置盘中蒸之,不用水。
家致华分司蒸鳗最佳。
秋油、酒四六兑,务使汤浮于本身。
起笼时,尤要恰好,迟则皮皱味失。
【红煨鳗】
鳗鱼用酒、水煨烂,加甜酱代秋油,入锅收汤煨干,加茴香大料起锅。
有三病宜戒者:一皮有皱纹,皮便不酥;一肉散碗中,箸夹不起;一早下盐豉,入口不化。
扬州朱分司家制之最精。
大抵红煨者以干为贵,使卤味收入鳗肉中。
【炸鳗】
择鳗鱼大者,去首尾,寸断之。
先用麻油炸熟,取起;另将鲜蒿菜嫩尖入锅中,仍用原油炒透,即以鳗鱼平铺菜上,加作料煨一炷香。
蒿菜分量,较鱼减半。
【生炒甲鱼】
将甲鱼去骨,用麻油炮炒之,加秋油一杯、鸡汁一杯。
此真定魏太守家法也。
【酱炒甲鱼】
将甲鱼煮半熟,去骨,起油锅炮炒,加酱水、葱、椒,收汤成卤,然后起锅。
此杭州法也。
【带骨甲鱼】
要一个半斤重者,斩四块,加脂油三两,起油锅煎两面黄,加水、秋油、酒煨;先武火,后文火,至八分熟加蒜,起锅用葱、姜、糖。
甲鱼宜小不宜大。
俗号“童子脚鱼”才嫩。
【青盐甲鱼】
斩四块,起油锅炮透。
每甲鱼一斤,用酒四两、大茴香三钱、盐一钱半,煨至半好,下脂油二两;切小豆块再煨,加蒜头、笋尖,起时用葱、椒,或用秋油,则不用盐。
此苏州唐静涵家法。
甲鱼大则老,小则腥,须买其中样者。
【汤煨甲鱼】
将甲鱼白煮,去骨拆碎,用鸡汤、秋油、酒煨汤二碗,收至一碗,起锅,用葱、椒、姜末糁之。
吴竹屿制之最佳。
微用纤,才得汤腻。
【全壳甲鱼】
山东杨参将家,制甲鱼去首尾,取肉及裙,加作料煨好,仍以原壳覆之。
每宴客,一客之前以小盘献一甲鱼。
见者悚然,犹虑其动。
惜未传其法。
【鳝丝羹】
鳝鱼煮半熟,划丝去骨,加酒、秋油煨之,微用纤粉,用真金菜、冬瓜、长葱为羹。
南京厨者辄制鳝为炭,殊不可解。
【炒鳝】
拆鳝丝炒之,略焦,如炒肉鸡之法,不可用水。
【段鳝】
切鳝以寸为段,照煨鳗法煨之,或先用油炙,使坚,再以冬瓜、鲜笋、香蕈作配,微用酱水,重用姜汁。
【虾圆】
虾圆照鱼圆法。
鸡汤煨之,干炒亦
菜有荤素,犹衣有表里也。
富贵之人嗜素甚于嗜荤。
作《素菜单》。
【蒋侍郎豆腐】
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用猪油熬清烟起才下豆腐,略洒盐花一撮,翻身后,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先将虾米滚泡一个时辰,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加糖一撮,再滚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缓缓起锅。
【杨中丞豆腐】
用嫩豆腐煮去豆气,入鸡汤,同鳆鱼片滚数刻,加糟油、香蕈起锅。
鸡汁须浓,鱼片要薄。
【张恺豆腐】
将虾米捣碎,入豆腐中,起油锅,加作料干炒。
【庆元豆腐】
将豆豉一茶杯,水泡烂,入豆腐同炒起锅。
【芙蓉豆腐】
用腐脑放井水泡三次,去豆气,入鸡汤中滚,起锅时加紫菜、虾肉。
【王太守八宝豆腐】
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同入浓鸡汁中,炒滚起锅。
用腐脑亦可。
用瓢不用箸。
孟亭太守云:“此圣祖师赐徐健庵尚书方也。
尚书取方时,御膳房费一千两。
”太守之祖楼村先生为尚书门生,故得之。
【程立万豆腐】
乾隆廿三年,同金寿门在扬州程立尤家食煎豆腐,精绝无双。
其腐两面黄干,无丝毫卤汁,微有[虫车][虫敖]鲜味,然盘中并无[虫车][虫敖]及他杂物也。
次日告查宣门,查曰:“我能之!我当特请。
”已而,同杭堇浦同食于查家,则上箸大笑;乃纯是鸡雀脑为之,并非真豆腐,肥腻难耐矣。
其费十倍于程,而味远不及也。
惜其时余以妹丧急归,不及向程求方。
程逾年亡。
至今悔之。
仍存其名,以俟再访。
【冻豆腐】
将豆腐冻一夜,切方块,滚去豆味,加鸡汤汁、火腿汁、肉汁煨之。
上桌时,撤去鸡火腿之类,单留香蕈、冬笋。
豆腐煨久则松,面起蜂窝,如冻腐矣。
故炒腐宜嫩,煨者宜老。
家致华分司,用蘑菇煮豆腐,虽夏月亦照冻腐之法,甚佳。
切不可加荤汤,致失清味。
【虾油豆腐】
取陈虾油,代清酱炒豆腐。
须两面熯黄。
油锅要热,用猪油、葱、椒。
【蓬蒿菜】
取蒿尖用油灼瘪,放鸡汤中滚之,起时加松菌百枚。
【蕨菜】
用蕨菜不可爱惜,须尽去其枝叶,单取直根,洗净煨烂,再用鸡肉汤煨。
必买矮弱者才肥。
【葛仙米】
将米细检淘净,煮米烂,用鸡汤、火腿汤煨。
临上时,要只见米,不见鸡肉、火腿搀和才佳。
此物陶方伯家制之最精。
【石发】
制法与葛仙米同。
夏日用麻油、醋、秋油拌之,亦佳。
【素烧鹅】
煮烂山药,切寸为段,腐皮包,入油煎之,加
粥饭本也,余菜末也。
本立而道生。
作《饭粥单》。
【饭】
王莽云:“盐者,百肴之将。
”余则曰:“饭者,百味之本。
”《诗》称:“释之溲溲,蒸之浮浮。
”是古人亦吃蒸饭。
然终嫌米汁不在饭中。
善煮饭者,虽煮如蒸,依旧颗粒分明,入口软糯。
其诀有四:一要米好,或“香稻”,或“冬霜”,或“晚米”,或“观音籼”,或“桃花籼”,春之极熟,霉天风摊播之,不使惹霉发疹。
一要善淘,淘米时不惜工夫,用手揉擦,使水从箩中淋出,竟成清水,无复米色。
一要用火先武后文,闷起得宜。
一要相米放水,不多不少,燥湿得宜。
往往见富贵人家,讲菜不讲饭,逐末忘本,真为可笑。
余不喜汤浇饭,恶失饭之本味故也。
汤果佳,宁一口吃汤,一口吃饭,分前后食之,方两全其美。
不得已,则用茶、用开水淘之,犹不夺饭之正味。
饭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饭不必用菜。
【粥】
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
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尹文端公曰:“宁人等粥,毋粥等人。
”此真名言,防停顿而味变汤干故也。
近有为鸭粥者,入以荤腥;为八宝粥者,入以果品,俱失粥之正味。
不得已,则夏用绿豆,冬用黍米,以五谷入五谷,尚属不妨。
余常食于某观察家,诸菜尚可,而饭粥粗粝,勉强咽下,归而大病。
尝戏语人曰:“此是五脏神暴落难。
”是故自禁受不得。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4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