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碗生风,一杯忘世,非饮用六清不可。
作《茶酒单》。
【茶】
欲治好茶,先藏好水。
水求中泠、惠泉。
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
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
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
然入贡尚不能多,况民间乎?其次,莫如龙井。
清明前者,号“莲心”,太觉味淡,以多用为妙;雨前最好,一旗一枪,绿如碧玉。
收法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石灰,上用纸盖扎住,否则气出而色味又变矣。
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
停滚再泡,则叶浮矣。
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
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
山西裴中丞尝谓人曰:“余昨日过随园,才吃一杯好茶。
”呜呼!公山西人也,能为此言。
而我见士大夫生长杭州,一入宦场便吃熬茶,其苦如药,其色如血。
此不过肠肥脑满之人吃槟榔法也。
俗矣!除吾乡龙井外,余以为可饮者,胪列于后。
【武夷茶】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
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
僧道争以茶献。
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
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
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
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
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龙井茶】
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
每还乡上冢,见管坟人家送一杯茶,水清茶绿,富贵人所不能吃者也。
【常州阳羡茶】
阳羡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
味较龙井略浓。
【洞庭君山茶】
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
叶微宽而绿过之。
采掇最少。
方毓川抚军曾惠两瓶,果然佳绝。
后有送者,俱非真君山物矣。
此外如六安、银针、毛尖、梅片、安化,概行黜落。
【酒】
余性不近酒,故律酒过严,转能深知酒味。
今海内动行绍兴,然沧酒之清,浔酒之洌,川酒之鲜,岂在绍兴下哉!大概酒似耆老宿儒,越陈越贵,以初开坛者为佳,谚所谓“酒头茶脚”是也。
炖法不及则凉,太过则老,近火则味变。
须隔水炖,而谨塞其出气处才佳。
取可饮者,开列于后。
【金坛于酒】
于文襄公家所造,有甜涩二种,以涩者为佳。
一清彻骨,色若松花。
其味略似绍兴,而清洌过之。
【德州卢酒】
卢雅雨转运家所造,色如于酒,而味略厚。
【四川郫筒酒】
郫筒酒,清洌彻底,饮之如梨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