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清〕 1716 - 1797 年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甲辰春,将游庐山。
星子令丁君告余曰[1]:“庐山之胜,黄崖为最。
”余乃先观瀑于开先寺,毕,即往黄崖。
崖仄而高,箯舆升[2],奇峰重累如旗鼓戈甲从天上掷下[3],势将压己,不敢仰视;贪其奇,不肯不仰视。
屏气登颠[4],有舍利台,正对香炉峰。
又见瀑布,如良友再逢,百见不厌也。
旋下行,至三峡桥。
两山夹溪,水从东来,巨石阻之,小石尼之[5],怒号喷薄。
桥下有宋详符年碣[6],谛视良久,至栖贤寺宿焉。
次日闻雷,已而晴,乃往五老峰。
路渐陡,行五里许,回望彭蠡湖[7],帆竿排立,己所坐舟,隐隐可见。
正徘徊间,大雨暴至,云气坌涌,人对面不相识。
舆夫认云作地,踏空欲堕者屡矣。
引路里保,避雨远窜,大声呼,杳无应者。
天渐昏黑,雨愈猛,不审今夜投宿何所。
舆夫触石而颠,余亦仆,幸无所伤。
行李愈沾湿愈重,担夫呼謈[8],家僮互相怨尤,有泣者。
余素豪,至是不能无悸。
踯躅良久,犹临绝壑。
忽树外远远持火者来,如陷黑海见神灯,急前奔赴,则万松庵老僧曳杖迎,唶曰:“相待已久,惜公等误行十馀里矣。
”烧薪燎衣[9],见屋上插柳,方知是日清明也。
次日雪,冰条封山,触履作碎玉声。
望五老峰不得上,转身东下,行十馀里,见三大峰壁立溪上,其下水潺潺然。
余下车投以石,久之寂然,想深极,故尽数十刻尚未至底耶?旁积石础碎瓦砾无万数,疑即古大林寺之旧基。
舆夫曰:“不然,此石门涧耳。
”余笑谓霞裳曰[10]:“考据之学,不可与舆夫争长,姑存其说何害!”乃至天池,观铁瓦,就黄龙寺宿焉。
僧告余曰:“从万松庵到此,已陡下二千丈矣。
”问遇雨最险处何名,曰犁头尖也。
余五年游山皆乐,惟此行也苦,特志之。
一、
江南有客惜年华,三月凭栏日易斜。
春在东风原是梦,生非薄命不为花。
仙云影散留香雨,故国台定胜馆娃。
从古倾城颜色好,几枝零落在天涯。
二、
也曾开向凤凰池,去住无心鸟不知。
扫径适当风定后,卷帘可惜客来时。
肯教香蕊随波尽,尚恋春光堕地迟。
莫讶商人怜玉骨,此身原在最高枝。
三、
风雨潇潇春满林,翠波帘慔影沉沉。
清华曾荷东皇宠,飘泊原非上帝心。
旧日黄鹂浑欲别,天涯绿叶半成阴。
荣衰花是寻常事,转为暗光恨不禁。
四、
小楼一夜听潺潺,十二瑶台解佩环。
有力尚能含细雨,无意独自下春山。
空将西子沈吴沼,谁赎文姬返漠关。
且莫啼烟兼泣露,问渠何事到人间。
五、
不受深闺儿女怜,自开自落自年年。
青天飞处还疑蝶,素月明时欲化烟。
空谷半枝随影坠,栏干一角受风偏。
佳人已换三生骨,拾得花钿更暗然。
六、
后土难埋一辨香,风前零落晓霞妆。
丹心枉自填沟壑,素手曾经捧太阳。
疏雨半帘人意懶,残红三月马头忙。
莫嫌上苑遮留少,宰相由来铁石肠。
七、
似欲翻身入翠微,一番风雨寸心迷。
粗枝大叶无人赏,落叶啼鸟有梦归。
垂钓丝轻浮水面,踏青风小上春衣。
劝君好向瑶台去,十二湘帘莫乱飞。
八、
玉颜如此竟泥中,爭怪骚人唱恼公。
茵溷无心随上下,尹邢避雨各西东。
己舍云雨还三峡,犹抱琵琶泣六宫。
花总一般千样落,人间何处问清风。
九、
不妨身世竟离群,开满香心已十分。
小院來迟烟寂寂,春深坐处雪纷纷。
人间歌舞消清尽,天上神仙葬白云。
飘落满庭波欲冷,一枝玉笛吊湘君。
十、
裁红晕碧意蹉跎,子野闻歌唤奈何?早落琼林惊海内,倦开江国独风波。
汉官群解留仙少,梁苑妆成堕马多。
天女亭亭无赖意,苦将清影试推摩。
十一、
金光瑶草两三莖,吹落红尘我亦惊。
让路忍将香雪踏,开窗权当美人迎。
蛛丝力弱留难住,羊角风狂数不清。
昨夜月明谁唱制?可怜费尽子规声。
十二、
红灯张罢酒杯残,不照笙歌月亦寒。
此去竟成千古恨,好春还待一年看。
金铃系处堤防苦,玉箧开时笑语难。
拟嘱勾风贤令尹,也将修竹报平安。
十三
剪彩随官事莫论,天涯极目总销魂,旗亭酒醒风千里,牧笛歌回水一村。
游子相逢终是别,美人有寿已无恩。
流年几度残春里,潮落空江叶打门。
十四
升沉何必感云泥,到眼风光剪不齐。
爱惜每防莺翅动,飘零只恨粉墙低。
高唐神女朝霞散,故国河山杜宇啼。
最是半生惆怅处,
每逢秋到病经旬,今岁悲秋倍怆神。
天教袁丝亡此日,人知宋玉是前身。
千金良药何须购,一笑凌云便返真。
倘见玉皇先跪奏,他生永不落红尘。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