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
〔清〕 1692 - 1752 年
清浙江钱塘人,字太鸿,一字雄飞,号樊榭,又号南湖花隐、西溪渔者。
康熙五十九年(西元一七二〇年)举人。
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召试博学鸿词科不遇。
搜奇嗜博,尝馆扬州马嶰谷、马半槎小玲珑山馆数年,尽阅其善本秘籍,多见宋人集。
学殖广博,尤谙辽宋典章人事,因撰《宋诗纪事》。
诗词皆工,诗品清高,而长于用书。
论词崇周美成、姜白石,继朱竹垞之「浙西词派」名家。
有《樊榭山房集》、《辽史拾遗》、《南宋院画录》等,又与查莲坡 同撰《绝妙好词笺》。
杭堇浦曰:「太鸿诗精深华妙,裁断众流,自新城、长水盛行一时,海内操觚者莫不乞灵于两家,太鸿独矫之以孤澹。
用意既超,徵材尤博,吾乡称诗,于宋元之後未之或过也。」沈归愚曰:「樊榭徵士学问淹洽,尤熟精两宋典实,人无敢难者。
诗亦清高,五言在刘慎虚、常建之间。
今浙西谈艺家,专以饤饾(dìng dòu)扫扯(chě)为樊榭流派,失樊榭之真矣。」王兰泉曰:「徵君诗幽新隽妙,刻琢研炼,五言尤胜,大抵取法陶谢及王孟韦柳,而别有自得之趣。
莹然而清,窅(yǎo)然精深貌;深远貌而邃,撷宋诗之精诣而去其疏芜。
时沈文悫方以汉魏盛唐倡吴下,莫能相掩也。」翁覃谿曰:「樊榭以精细之思得韵得味,正亦从书卷中酝酿得来。」生平见《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文苑列传·厉鹗传〉》。
高皇初定江南日,采石矶头功第一。
横行十万常将军,带砺河山永无失。
沧桑抱节有贤孙,钟阜秋青入泪痕。
飘零大树不复见,憔悴故侯安足论。
中山同志深闺妇,曲折天吴移旧绣。
谁知偕隐灌园人,俱为异姓分茅后。
几棱荒畦非赐田,晚菘早韭资寒泉。
可怜一纸锄奸疏,却裹长街卖菜钱。
归来偃仰栖衡宇,犹胜貂蝉舆皂伍。
凤台园里鬼迷化,鸡鸣庙前狐啸雨。
漫向金陵吊夕曛,百年寂寂但孤坟。
篱边尚发东风菜,一任空原野火焚。
绿遍千村叫杜鹃,余寒犹未脱吴绵。
暮云青草夹冈埭,春水小风陵口船。
旧事六朝残梦外,客程十载夜镫前。
白头不奈间愁搅,拟向空门问老禅。
酸风无复一枝新,憔悴翻疑故态真。
叶落纷如汴堤雨,雅栖瘦似灞桥人。
不将浓影遮游胜,犹记斜飘拂舞尘。
留得庆奴罗扇子,烟痕挽住旧时春。
哀牢九隆汉所开,唐代六诏争喧豗。
玉斧画河段氏立,阿𧞔殉节梁王摧。
濠梁真人设郡县,炎徼西南俱革面。
分司古刺始羁縻,贡琛莽怕旋来见。
取宝船回恤远夷,万方辐辏仁宗时。
此香不减芬陀味,此水应超苏合池。
甲煎百和花盈缶,六一泥封篝火后。
班衣染麝锯耳酋,珠络挈瓶马郎妇。
熬成细字镌青铜,进入春风生六宫。
一洒罗衣长不灭,氤氲愿与君恩终。
可怜债帅如香尉,购得朱门媚权贵。
分宜遗臭塞两仪,当时直压龙涎气。
枕顶余芳世庙修,御衣小炷纯皇留。
南都谱记春桥顾,勋戚方传恭顺侯。
华胥旧事无人识,流落江南并江北。
金仙铅泪一函中,梦破香销弹不得。
一峰抱花回,不知凡几里。
迟日落未落,散策从此始。
石梁跨涧空,苔枝皆倒倚。
入寺罢晚参,僧堂寂如水。
诘曲取微径,返景照花里。
弥漫遍岩壑,春透无剩蕊。
乍疑吐佛光,白毫映霞紫。
复讶妙香生,馝馞得禅髓。
盘桓憩松根,结茅拟来此。
何必问通波,远寻光福市。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