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
〔明〕 1310 - 1381 年
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
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
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
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
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亦称《宋文宪公全集》或《宋学士文集》)七十五卷。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
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
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
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
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
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
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
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
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
”两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
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
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
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
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
”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
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泰定初,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
阍卒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邓伯翊耶?”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
王令隶人捽入,欲鞭之。
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间者驾海舰,互市于鄞,即不满所欲,出火刀斫柱,杀伤我中国民。
诸将军控弦引矢,追至大洋,且战且却,其亏国体为已甚。
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等,尤志士所同愤。
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
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舌久不能收。
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
”“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
”“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
”王顾左右曰:“姑试之。
”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
”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
王自临观,空一府随之。
暨弼至,众槊进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
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
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由是狂名振一时,至比之王铁枪云。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
弼环视四体,叹曰:“
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
其青云第一峰,雉堞实绕乎峰上,旁支曼衍,蛇幡磬折。
沿城直趋而西,如渴骥欲奔泉者,是为罗家之山。
大姓许氏,世居其下。
其居之后,有地数亩余。
承平之时,有字仲孚者,尝承尊公之命,植竹万竿,而构亭其中。
当积雨初霁,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
浮光闪彩,晶莹连娟,扑人衣袂,皆成碧色。
冲瀜于北南,洋溢乎西东。
莫不绀联绿涵,无有亏欠。
仲孚啸歌亭上,俨若经翠水之阳而待笙凤之临也。
虞文靖公闻而乐之曰:“此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
”乃以“环翠”题其额。
至正壬辰之乱,烽火相连,非惟亭且毁,而万竹亦剪伐无余。
过者为之弹指咏慨。
及逢真人龙飞,六合载清。
仲孚挈妻子自山中归,既完其阖庐,复筑亭以还旧。
贯而竹之,萌蘖亦丛丛然,生三年而成林。
州之寿陵与其有连者,咸诣大仲孚,举觞次第为寿。
且唶曰:江右多名宗右族,昔时甲第相望,而亭榭在在有之。
占幽胜而挹爽垲,非不美也。
兵兴以来,有一偾而不复者矣;有困心衡虑仅脱于震凌者矣;有爬梳不暇迁徙无宁居者矣。
况所谓游观之所哉!是亭虽微,可以卜许氏之有后。
足以克负先志,前承后引,盖未有涯也。
酒同酣,相与歌曰五山拔起兮青蕤蕤;六千君子兮何师师;凤毛褵褷兮啄其腴;秋风吹翠兮实累累;邈千载兮动遐思。
歌已而退寿陵。
中有陈闻先生者,谓不可无以示后人。
乃同仲孚来词林,请予为之记。
呜呼!昔人有题名园记者,言亭榭之兴废,可以占时之盛衰。
余初甚疑之,今征于仲孚,其言似不诬也。
向者仲孕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朝兢暮惕,虽躯命不能自全。
今得以安乎耕凿,崇乎书诗。
而于暇日,恰情景物之表,岂无其故哉。
盖帝力如天,拨乱而反之。
正四海、致太平,已十有余年矣。
观仲孚熙熙以乐其生,则江右诸郡可知;江右诸郡如斯,则天下之广又从可知矣。
是则斯亭之重构。
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实可以卜世道之向。
治三代之盛,诚可期也。
予虽不文,故乐为天下道之,非止记一事而已。
仲孚名仲丽,嗜学而好修,士大夫龛然称之。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
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
狸狌奋掷而出。
噫!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其亦狸狌哉!
杜环,字叔循。
其先庐陵人,传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
一元固善士,所与交皆四方名士。
环尤好学,工书,谨伤,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
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
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彼见母,念允恭故,必不遗弃母。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谭谢不纳。
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
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
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无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于环存。
其家直鹭洲坊中,门内有双桔,可辨识。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
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
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
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
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且环父与允恭交好如兄弟,今母贫困,不归他人,而归环家,此二父导之也。
愿母无他思。
”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
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环令媵女从其行。
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
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
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
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箸;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环为太常赞礼郎,奉诏祀会稽。
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环归半岁,伯章来。
是日,环初度。
母见少子,相持大哭。
环家人以为不祥,止之。
环曰:“此人情也,何不祥之有?”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竞给以他事辞去,不复顾。
环奉母弥谨。
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
后三年,遂卒。
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
”言终而气绝。
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基云。
环后为晋王府录事,有名,与余交。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翟公之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彼非过论也,实有见于人情而云也。
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
而世俗恒谓今人
瑶芳楼者。
常熟虞君子贤燕居之所也。
瑶芳者何?古桐琴之名。
子贤以重金购得之,间一抚弄,其声翏翏①然,如出金石,如闻鸾风鸣。
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子贤乐焉。
则以谓世之名楼者众矣,高骈②之“迎仙”。
谓其溯遐情也,其失也诞;韩建之“齐云”,谓其凌高清也,其失也侈。
吾皆弗敢蹈其非。
欲专斯楼之美者,舍斯琴也。
其孰能当之?遂以瑶芳名其楼。
当风物清朗,白月独照,神情遐冲,夐③出世外。
子贤棕冠鹤氅,自函道④而升,复取琴。
鼓一再,行久之,演而为紫琳之操⑤。
其辞曰:“有坚者,石中含精矣;其石白如肪。
煜有瑛矣;五音繁会,铿然而鸣矣。
”客有与子贤同志者,从而和之。
曰:“艳质兮非华。
阳卉兮非奢,折秋馨兮遗所思,望美人兮天涯。
”歌已,相视而笑。
金华宋濂闻其声,唶曰:“古之人好楼居者,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盖临阴幽之室,则其情敛而聚;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
随境而迁,因物而著,其亦人理之常者乎!况夫宫角之相参。
羽徵之互奏,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其于学问之功,又未必为无所助。
所以先生长者,无故不去之、盖有以也。
虽然,君子盖不物于物。
不物于物,则凡纷然而来前者,皆吾性情之发舒。
或悬崖速壑,或平墅旷林,虽非层构,可以闺辟阳阴,而清风徐来,万籁皆动,曲涧流泉,复助之为声势,五音泠然,惬心而温耳,太和融洽,内外无间,有不啻听子贤之琴于兹楼之上矣!此无他,达人大观,无地不为楼,无声不为琴也。
苟局滞于一室之间,适其意则有之,而蹈道则未也。
有若子贤,盖学道而有所得者,故濂敢以是说告之。

子贤绝出流俗之上,吾友杨君廉夫板称其为人,谓笃于士行而犹孝其亲云。
(有删改)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94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