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唐〕 768 - 824 年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
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
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
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
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
”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司徒北平王家,猫有生子同日者,其一母死焉。
有二子饮于死母,其鸣甚哀。
其一方乳其子,若闻之,起而听之,走而救之。
衔其一置于其栖,又往如之,反而乳之,若其子然。
噫,亦异之大者也。
夫猫,人畜也,非性于仁义者也,其感于所畜者乎哉!北平王牧人以康,罚罪以平。
国事即毕,家道乃行,父父子子,兄兄弟弟,融融如也,视外犹视中,一家犹一人。
夫如是,其所感应召致,其亦可知矣。
愈时获幸于北平王,客有问王之德者,愈以是对。
客曰:“夫禄位贵富人之所大欲也得之之难未若持之之难也得之于功或失于德得之于身或失于子孙今夫功德如是祥祉如是其善持之也可知已。
”既已,因叙之为《猫相乳说》云。
天以唐克肖其德,圣子神孙,继继承承,于千万年,敬戒不怠,全付所覆,四海九州,罔有内外,悉主悉臣。
高祖太宗,既除既治。
高宗中睿,休养生息。
至于玄宗,受报收功,极炽而丰。
物众地大,孽芽其间。
肃宗代宗,德祖顺考,以勤以容。
大慝适去,稂莠不薅,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睿圣文武皇帝既受群臣朝,乃考图数贡曰:“呜呼!天既全付予有家,今传次在予。
予不能事事,其何以见于郊庙?”群臣震慑,奔走率职。
明年平夏,又明年平蜀,又明年平江东,又明年平泽潞,遂定易定,致魏博贝卫澶相,无不从志。
皇帝曰:“不可究武,予其少息。
”九年,蔡将死,蔡人立其子元济以请。
不许,遂烧舞阳、犯叶、襄城,以动东都,放兵四劫。
皇帝历问于朝,一二臣外皆曰:“蔡帅之不庭授,于今五十年,传三姓四将,其树本坚,兵利卒顽,不与他等。
因抚而有,顺且无事。
”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皇帝曰:“惟天惟祖宗所以付任予者,庶其在此。
予何敢不力?况一二臣同,不为无助。
”曰:“光颜!汝为陈许帅,维是河东、魏博、郃阳三军之在行者,汝皆将之。
”曰:“重胤!汝故有河阳、怀,今益以汝。
维是朔方、义成、陕、益、凤翔、延庆七军之在行者,汝皆将之。
”曰:“弘!汝以卒万二千,属而子公武往讨之。
”曰:“文通!汝守寿,维是宣武、淮南、宣歙、浙西四军之行于寿者,汝皆将之。
”曰:“道古!妆其观察鄂岳。
”曰:“愬!汝帅唐、邓、随,各以其兵进战。
”曰:“度!汝长御史,其往视师。
”曰:“广度!惟汝予同,汝遂相矛,以赏罚用命不用命!”曰:“弘!汝其以节都统诸军。
”曰:“守谦!汝出入左右,妆惟近臣,其往抚师。
”曰:“度!汝其往,衣服饮食予士。
无寒无饥,以既厥事。
遂生蔡人,赐汝节斧,通天御带,卫卒三百。
凡兹廷臣,汝择自从。
惟其贤能,无惮大吏。
庚申,予其临门送汝。
”曰:“御史!予悯士大夫战甚苦,自今以往,非郊庙祠祀,其无用乐。

颜、胤、武合攻其北,大战十六,得栅城县二十三,降人卒四万。
道古攻其东南,八战,降万三千。
再入申,破其外城。
文通战其东,十余遇,降万二千。
愬人其西,得贼将,辄释不杀;用其策,战比有功。
十二年八月,丞相度至师,都统弘责战益急,颜、胤、武合战亦用命。
元济尽并其众洄曲以备。
十月壬申,愬用所得贼将,自文城因天大雪,疾驰百二十里,用夜半到蔡,破其门,取元济以献。
尽得其属人卒。
辛巳,丞相度入蔡,以皇帝命赦其人,淮西平,大飨赉功。
吾何归乎!吾将既行而后思。
诚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从之。
出国门而东鹜,触白日之隆景;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
过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
余生命之湮厄,曾二鸟之不如?汩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荣名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昔殷之高宗,得良弼于宵寐;孰左右者为之先?信天同而神比。
及时运之未来,或两求而莫致。
虽家到而户说,只以招尤而速累。
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戏;幸年岁之未暮,庶无羡于斯类。
余取友于天下,将岁行之两周。
下何深之不即,上何高之不求?纷扰扰其既多,咸喜能而好修。
宁安显而独裕,顾厄穷而共愁。
惟知心之难得,斯百一而为收。
岁癸未而迁逐,侣虫蛇于海陬。
遇夫人之来使,辟公馆而罗羞。
索微言于乱志,发孤笑于群忧。
物何深而不镜,理何隐而不抽?始参差以异序,卒烂漫而同流。
何此欢之不可恃,遂驾马而回辀?山磝磝其相轧,树蓊蓊其相摎。
雨浪浪其不止,云浩浩其常浮。
知来者之不可以数,哀去此而无由。
倚郭郛而掩涕,空尽日以迟留。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92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