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不王不禘。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
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
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
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缪,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
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
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
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
名著,而男女有别。
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
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
六世,亲属竭矣。
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昏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从服有六:有属从,有徒从,有从有服而无服,有从无服而有服,有从重而轻,有从轻而重。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
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
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
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
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
尊祖故敬宗。
敬宗,尊祖之义也。
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
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
绝族无移服,亲者属也。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
是故,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诗》云:「不显不承,无斁于人斯」,此之谓也。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践之节,而不可损益也。
故曰:无易之道也。
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
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苫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
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断之者,岂不送死者有已,复生有节哉?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逾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蹢躅焉,踟蹰焉,然后乃能去之;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故有血气之属者,莫知于人,故人于其亲也,至死不穷。
将由夫患邪淫之人与,则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从之,则是曾鸟兽之不若也,夫焉能相与群居而不乱乎?将由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
故先王焉为之立中制节,壹使足以成文理,则释之矣。
然则何以至期也?曰:至亲以期断。
是何也?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变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
然则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尔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
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及也。
故三年以为隆,缌小功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间。
上取象于天,下取法于地,中取则于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
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
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
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
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
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
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犊。
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
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时也。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有天下者,祭百神。
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
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
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变也。
七代之所以更立者:禘、郊、宗、祖;其余不变也。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
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
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
去祧为坛,去坛为墠。
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
去墠曰鬼。
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
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
去祖为坛,去坛为墠。
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
去墠为鬼。
大夫立三庙二坛,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享尝乃止。
显考祖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
去坛为鬼。
适士二庙一坛,曰考庙,曰王考庙,享尝乃止。
皇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
去坛为鬼。
官师一庙,曰考庙。
王考无庙而祭之,去王考曰鬼。
庶士庶人无庙,死曰鬼。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
王自为立社,曰王社。
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
诸侯自立社,曰侯社。
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
王自为立七祀。
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
诸侯自为立五祀。
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
适士立二祀:曰门,曰行。
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王下祭殇五:适子、适孙、适曾孙、适玄孙、适来孙。
诸侯下祭三,大夫下祭二,适士及庶人,祭子而止。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
共工氏之霸九州岛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岛,故祀以为社。
帝喾能序星辰以着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而野死。
鲧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
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
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
汤以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
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繁》为节。
《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苹》者,乐循法也;《采繁》者,乐不失职也。
是故天子以备官为节;诸侯以时会天子为节;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士以不失职为节。
故明乎其节之志,以不失其事,则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则无暴乱之祸矣。
功成则国安。
故曰:射者,所以观盛德也。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
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
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
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
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
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
数与于祭而君有庆;数不与于祭而君有让。
数有庆而益地;数有让而削地。
故曰:射者,射为诸侯也。
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
夫君臣习礼乐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
故《诗》曰:「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言君臣相与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则安则誉也。
是以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
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而兵不用,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
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
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盖仅有存者。
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
绎者,各绎己之志也。
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
故曰: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
故射者各射己之鹄。
故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
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
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
泽者,所以择士也。
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
射中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
不得与于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
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
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
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
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
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
仁义礼知,人道具矣。
其恩厚者,其服重,故为父斩衰三年,以恩制者也。
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
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贵贵尊尊,义之大者也。
故为君亦斩衰三年,以义制者也。
三日而食,三日而沐,期而练,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也。
丧不过三年,苴衰不补,坟墓不培,祥之日,鼓素琴。
告民有终也,以节制者也。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
天无二日,土无二主,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之地。
故父在,为母齐衰期者,见无二尊也。
杖者何也?爵也。
三日授子杖,五日授大夫杖,七日授士杖。
或曰担主,或曰辅病,妇人童子不杖,不能病也。
百官备,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身自执事而后行者,面垢而已。
秃者不ヮ,伛者不袒,跛者不踊,老病不止酒肉。
凡此八者,以权制者也。
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懈。
期悲哀,三年忧,恩之杀也。
圣人因杀以制节,此丧之所以三年,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此丧之中庸也,王者之所常行也。
《书》曰:“高宗谅ウ,三年不言”,善之也。
王者莫不行此礼。
何以独善之也?曰:高宗者武丁。
武丁者,殷之贤王也。
继世即位而慈良于丧,当此之时,殷衰而复兴,礼废而复起,故善之。
善之,故载之书中而高之,故谓之高宗。
三年之丧,君不言,《书》云:“高宗谅ウ,三年不言”,此之谓也。
然而曰“言不文”者,谓臣下也。
礼斩衰之丧,唯而不对;齐衰之丧,对而不言;大功之丧,言而不议;缌小功之丧,议而不及乐。
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屦,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十三月而练冠,三年而祥。
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
礼以治之,义以正之,孝子弟弟贞妇,皆可得而察焉。
君之适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适长殇,车一乘。
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
君于大夫,将葬,吊于宫;及出,命引之,三步则止。
如是者三,君退;朝亦如之,哀次亦如之。
五十无车者,不越疆而吊人。
季武子寝疾,蟜固不说齐衰而入见,曰:「斯道也,将亡矣;士唯公门说齐衰。」武子曰:「不亦善乎,君子表微。」及其丧也,曾点倚其门而歌。
大夫吊,当事而至,则辞焉。
吊于人,是日不乐。
妇人不越疆而吊人。
行吊之日不饮酒食肉焉。
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丧,公吊之,必有拜者,虽朋友州里舍人可也。
吊曰:「寡君承事。」主人曰:「临。」君遇柩于路,必使人吊之。
大夫之丧,庶子不受吊。
妻之昆弟为父后者死,哭之适室,子为主,袒免哭踊,夫入门右,使人立于门外告来者,狎则入哭;父在,哭于妻之室;非为父后者。
哭诸异室。
有殡,闻远兄弟之丧,哭于侧室;无侧室,哭于门内之右;同国,则往哭之。
子张死,曾子有母之丧;齐衰而往哭之。
或曰:「齐衰不以吊。」曾子曰:「我吊也与哉?」有若之丧,悼公吊焉,子游摈,由左。
齐谷王姬之丧,鲁庄公为之大功。
或曰:「由鲁嫁,故为之服姊妹之服。」或曰:「外祖母也,故为之服。」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
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
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
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帷殡,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
丧礼,哀戚之至也。
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复,尽爱之道也,有祷祠之心焉;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北面,求诸幽之义也。
拜稽颡,哀戚之至隐也;稽颡,隐之甚也。
饭用米贝,弗忍虚也;不以食道,用美焉尔。
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以其旗识之。
爱之,斯录之矣;敬之,斯尽其道焉耳。
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主重彻焉。
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唯祭祀之礼,主人自尽焉尔;岂知神之所飨,亦以主人有齐敬之心也。
辟踊,哀之至也,有算,为之节文也。
袒、括发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酒酣,请鲁君举觞。
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
’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
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郡国相守: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夫非常者,故非常人所拟也。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
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梁、赵;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凌上替,海内寒心。
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
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
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咨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
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蹙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
而操遂承资跋扈,肆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
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后会鸾驾反旆,群虏寇攻。
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
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寮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
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
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义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
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
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
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
罾缴充蹊,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
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
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
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
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
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
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
入宫而不敢哭。
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
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命之哭。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
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曰:「然」。
「子之不使白也丧之。
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
汲则安能?为汲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汲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
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
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
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
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
既哭,进使者而问故。
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子思曰:「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
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
丧三年以为极,亡则弗之忘矣。
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
故忌日不乐。」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
殡于五父之衢。
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
其慎也,盖殡也。
问于郰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
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丧冠不緌。
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墍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翣。
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墍周葬中殇、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
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
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
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骍。
穆公之母卒,使人问于曾子曰:「如之何?」对曰:「申也闻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2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