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辛平。
主久聋,咳逆,毒气,出刺出汗。
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土蜂,生熊耳及牂柯,或人屋间。
案《说文》云:蠃,蒲卢,细要土蜂也,或作螺蠃,螺蠃也。
《广雅》云:土蜂,蠮螉也,《尔雅》土蜂。
《毛诗》云:螟蛉有子,螺蠃负之,《传》云螺蠃,蒲卢也。
礼记云:夫政也者,蒲卢也。
郑云:蒲卢,果蠃,谓土蜂也。
方言云:其小者谓之蠮螉,或谓之蚴蜕,《说文》无蠮字或当为医。
主久聋,咳逆,毒气,出刺出汗。
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土蜂,生熊耳及牂柯,或人屋间。
案《说文》云:蠃,蒲卢,细要土蜂也,或作螺蠃,螺蠃也。
《广雅》云:土蜂,蠮螉也,《尔雅》土蜂。
《毛诗》云:螟蛉有子,螺蠃负之,《传》云螺蠃,蒲卢也。
礼记云:夫政也者,蒲卢也。
郑云:蒲卢,果蠃,谓土蜂也。
方言云:其小者谓之蠮螉,或谓之蚴蜕,《说文》无蠮字或当为医。
窃恐陛下接王淮南王子,曾不与如臣者孰计之也。
淮南王之悖逆亡道,陛下为顿颡谢罪皇太后之前,淮南王曾不诮让,敷留之罪无加身者。
舍人横制等室之门,追而赦之,吏曾不得捕。
主人于天子国横行,不辜而无谴,乃赐美人,多载黄金而归。
侯邑之在其国者,毕徙之佗所。
陛下于淮南王,不可谓薄矣。
然而淮南王,天子之法咫蹂促而弗用也,皇帝之令,咫批倾而不行,天下孰不知?天子选功臣有职者以为之相吏,王仅不踏蹴而逐耳,无不称病而走者,天下孰弗知?日接持怨言,以诽谤陛下之为,皇太后之馈赐,逆拒而不受,天子使者奉诏而弗得见,僵卧以发诏书,天下孰不知?聚罪人奇狡少年,通栈奇之徒启章之等,而谋为东帝,天下孰弗知?淮南王罪已明,陛下赦其死罪,解之金道,以为之神,其人自病死,陛下何负天下大指?孰能以王之死为不当?陛下无负也。
如是,咫淮南王,罪人之身也,淮南子,罪人之子也,奉尊罪人之子,适足以负谤于天下耳,无解细于前事。
且世人不以肉为心则已,若以肉为心,人之心可知也。
今淮南子,少壮闻父辱状,是立咫泣洽衿,卧咫泣交项,肠至腰肘,如缪维耳,岂能须臾忘哉?是而不如是,非人也。
陛下制天下之命,而淮南王至如此极,其子舍陛下而更安所归其怨尔。
特曰势未便,事未发,含乱而不敢言,若诚其心,岂能忘陛下哉!白公胜所为父报仇者,报大父与诸伯父叔父也,令尹子西司马子綦皆亲群父也,无不尽伤。
昔者白公之为乱也,非欲取国代王也,为发愤快志尔。
故挟匕首以冲仇人之匈,固为要俱靡而已耳,固非冀生也。
今淮南土虽小,黥布尝用之矣,汉存特幸耳。
夫擅仇人足以危汉之资,于策安便?虽割而为四,四子一心也。
豫让为智伯报赵襄子,五起而不取者,无他,资力少也。
子胥之报楚也,有吴之众也;白公成乱也,有白公之众也;阖闾富故,然使专诸刺吴王僚;燕太子丹富故,然使荆轲杀秦王政。
今陛下将尊不亿之人,与之众积之财,此非有白公、子胥之报于广都之中者,即疑有专诸、荆轲起两柱之闲,其策安便哉?此所谓假贼兵、为虎翼者也,愿陛下少留意计。
淮南王之悖逆亡道,陛下为顿颡谢罪皇太后之前,淮南王曾不诮让,敷留之罪无加身者。
舍人横制等室之门,追而赦之,吏曾不得捕。
主人于天子国横行,不辜而无谴,乃赐美人,多载黄金而归。
侯邑之在其国者,毕徙之佗所。
陛下于淮南王,不可谓薄矣。
然而淮南王,天子之法咫蹂促而弗用也,皇帝之令,咫批倾而不行,天下孰不知?天子选功臣有职者以为之相吏,王仅不踏蹴而逐耳,无不称病而走者,天下孰弗知?日接持怨言,以诽谤陛下之为,皇太后之馈赐,逆拒而不受,天子使者奉诏而弗得见,僵卧以发诏书,天下孰不知?聚罪人奇狡少年,通栈奇之徒启章之等,而谋为东帝,天下孰弗知?淮南王罪已明,陛下赦其死罪,解之金道,以为之神,其人自病死,陛下何负天下大指?孰能以王之死为不当?陛下无负也。
如是,咫淮南王,罪人之身也,淮南子,罪人之子也,奉尊罪人之子,适足以负谤于天下耳,无解细于前事。
且世人不以肉为心则已,若以肉为心,人之心可知也。
今淮南子,少壮闻父辱状,是立咫泣洽衿,卧咫泣交项,肠至腰肘,如缪维耳,岂能须臾忘哉?是而不如是,非人也。
陛下制天下之命,而淮南王至如此极,其子舍陛下而更安所归其怨尔。
特曰势未便,事未发,含乱而不敢言,若诚其心,岂能忘陛下哉!白公胜所为父报仇者,报大父与诸伯父叔父也,令尹子西司马子綦皆亲群父也,无不尽伤。
昔者白公之为乱也,非欲取国代王也,为发愤快志尔。
故挟匕首以冲仇人之匈,固为要俱靡而已耳,固非冀生也。
今淮南土虽小,黥布尝用之矣,汉存特幸耳。
夫擅仇人足以危汉之资,于策安便?虽割而为四,四子一心也。
豫让为智伯报赵襄子,五起而不取者,无他,资力少也。
子胥之报楚也,有吴之众也;白公成乱也,有白公之众也;阖闾富故,然使专诸刺吴王僚;燕太子丹富故,然使荆轲杀秦王政。
今陛下将尊不亿之人,与之众积之财,此非有白公、子胥之报于广都之中者,即疑有专诸、荆轲起两柱之闲,其策安便哉?此所谓假贼兵、为虎翼者也,愿陛下少留意计。
陛下即不为千载之治安,如今之势,岂过一传再传哉。
诸侯犹且人恣而不制,豪横而大强也,至其相与,特以纵横之约相亲耳。
汉法令不可得行矣。
今淮阳之比大诸侯,懃过黑子之比于面耳,岂足以为楚御哉?而陛下所恃以为藩捍者,以代淮阳耳。
代北边与强匈奴为邻,懃自完足矣。
唯皇太子之所恃者,亦以之二国耳。
今淮阳之所有,适足以饵大国耳。
方今制在陛下,制国命子,适足以饵大国,岂可谓工哉?人主之行异布。
衣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以自托于乡党邑里。
人主者,天下安社稷固不耳。
故黄帝者,炎帝之兄也,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诛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
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高皇帝以为不可,剽去不义诸侯,空其国,择良日,立诸子洛阳上东门之外,诸子毕王而天下乃安。
故大人者,不怵小廉,不牵小行,故立大便以成大功。
今淮南地远者或数千里,越两诸侯而县属于汉,其苦之甚矣。
其欲有卒也,类良有所至逋走而归诸侯,殆不少矣。
此终非可久以为奉地也。
陛下岂如蚤便其势,且令他人守郡,岂如令子。
臣之愚计,愿陛下举淮南之地以益淮阳。
梁即有后,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与东郡以益梁,即无后患,代可徙而都睢阳。
梁起新郑以北着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则大诸侯之有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
今所恃者,代。
淮阳二国耳,皇太子亦恃之。
如臣计,梁足以捍齐。
赵,淮阳足以禁吴。
楚,则陛下高枕而卧,终无山东之忧矣。
臣窃以为此二世之利也。
若使淮南久县属汉,特以资奸人耳,惟陛下幸少留意。
诸侯犹且人恣而不制,豪横而大强也,至其相与,特以纵横之约相亲耳。
汉法令不可得行矣。
今淮阳之比大诸侯,懃过黑子之比于面耳,岂足以为楚御哉?而陛下所恃以为藩捍者,以代淮阳耳。
代北边与强匈奴为邻,懃自完足矣。
唯皇太子之所恃者,亦以之二国耳。
今淮阳之所有,适足以饵大国耳。
方今制在陛下,制国命子,适足以饵大国,岂可谓工哉?人主之行异布。
衣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以自托于乡党邑里。
人主者,天下安社稷固不耳。
故黄帝者,炎帝之兄也,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诛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
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高皇帝以为不可,剽去不义诸侯,空其国,择良日,立诸子洛阳上东门之外,诸子毕王而天下乃安。
故大人者,不怵小廉,不牵小行,故立大便以成大功。
今淮南地远者或数千里,越两诸侯而县属于汉,其苦之甚矣。
其欲有卒也,类良有所至逋走而归诸侯,殆不少矣。
此终非可久以为奉地也。
陛下岂如蚤便其势,且令他人守郡,岂如令子。
臣之愚计,愿陛下举淮南之地以益淮阳。
梁即有后,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与东郡以益梁,即无后患,代可徙而都睢阳。
梁起新郑以北着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则大诸侯之有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
今所恃者,代。
淮阳二国耳,皇太子亦恃之。
如臣计,梁足以捍齐。
赵,淮阳足以禁吴。
楚,则陛下高枕而卧,终无山东之忧矣。
臣窃以为此二世之利也。
若使淮南久县属汉,特以资奸人耳,惟陛下幸少留意。
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
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与其教治,别其等,正其位。
国有大事,则率国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之。
若有甲兵之事,则授之以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
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卒,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
诸侯燕礼之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大夫皆少进,定位也。
君席阼阶之上,居主位也;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
设宾主,饮酒之礼也。
使宰夫为献主,臣莫敢与君亢礼也。
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明嫌之义也。
宾入中庭,君降一等而揖之,礼之也。
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
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
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于国,君必报之以爵禄,故臣下皆务竭力尽能以立功,是以国安而君宁。
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
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然后取其什一,故上用足而下不匮也,是以上下和亲而不相怨也。
和宁,礼之用也,此君臣上下之大义也。
故曰:“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
”
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
献君,君举旅行酬而后献卿,卿举旅行酬而后献大夫,大夫举旅行酬而后献士,士举旅行酬而后献庶子。
俎豆、牲体、荐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贵贱也。
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与其教治,别其等,正其位。
国有大事,则率国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之。
若有甲兵之事,则授之以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
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卒,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
诸侯燕礼之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大夫皆少进,定位也。
君席阼阶之上,居主位也;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
设宾主,饮酒之礼也。
使宰夫为献主,臣莫敢与君亢礼也。
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明嫌之义也。
宾入中庭,君降一等而揖之,礼之也。
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
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
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于国,君必报之以爵禄,故臣下皆务竭力尽能以立功,是以国安而君宁。
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
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然后取其什一,故上用足而下不匮也,是以上下和亲而不相怨也。
和宁,礼之用也,此君臣上下之大义也。
故曰:“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
”
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
献君,君举旅行酬而后献卿,卿举旅行酬而后献大夫,大夫举旅行酬而后献士,士举旅行酬而后献庶子。
俎豆、牲体、荐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贵贱也。
昔楚灵王问范无宇曰:“我欲大城陈、蔡、叶与不羹,赋车各千乘焉,亦足以当晋矣,又加之以楚,诸侯其来朝乎?”范无宇曰:“不可。
臣闻大都疑国,大臣疑主,乱之媒也;都疑则交争,臣疑则并令,祸之深者也。
今大城陈、蔡、叶与不羹,或不充,不足以威晋。
若充之以资财,实之以重禄之臣,是轻本而重末也。
臣闻‘尾大不掉,末大必折’,此岂不施威诸侯之心哉?然终为楚国大患者,必此四城也。
灵王弗听,果城陈、蔡、叶与不羹,实之以兵车,充之以大臣。
是岁也,诸侯果朝。
居数年,陈、蔡、叶与不羹,或奉公子弃疾内作难,楚国云乱,王遂死于乾溪芋尹申亥之井。
为计若此,岂不可痛也哉?悲夫!本细末大,弛必至心。
时乎!时乎!可痛惜者此也。
天下之势方病大尰,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恶病也,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固无聊也。
失今弗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弗能为已。
此所以窃为陛下患也。
病非徒尰也,又苦⻊炙盭。
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
惠王之子,亲兄之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
亲者或无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专大权,以逼天子。
臣故曰:“非徒病尰也,又苦⻊炙盭”。
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臣闻大都疑国,大臣疑主,乱之媒也;都疑则交争,臣疑则并令,祸之深者也。
今大城陈、蔡、叶与不羹,或不充,不足以威晋。
若充之以资财,实之以重禄之臣,是轻本而重末也。
臣闻‘尾大不掉,末大必折’,此岂不施威诸侯之心哉?然终为楚国大患者,必此四城也。
灵王弗听,果城陈、蔡、叶与不羹,实之以兵车,充之以大臣。
是岁也,诸侯果朝。
居数年,陈、蔡、叶与不羹,或奉公子弃疾内作难,楚国云乱,王遂死于乾溪芋尹申亥之井。
为计若此,岂不可痛也哉?悲夫!本细末大,弛必至心。
时乎!时乎!可痛惜者此也。
天下之势方病大尰,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恶病也,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固无聊也。
失今弗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弗能为已。
此所以窃为陛下患也。
病非徒尰也,又苦⻊炙盭。
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
惠王之子,亲兄之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
亲者或无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专大权,以逼天子。
臣故曰:“非徒病尰也,又苦⻊炙盭”。
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惜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大息者六。
若其它倍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矣。
”臣独曰“未安。
”或者曰“天下已治矣。
”臣独曰“未治。
”恐逆意触死罪,虽然,诚不安、诚不治。
故不敢顾身,敢不昧死以闻。
夫曰“天下安且治”者,非至愚无知,固谀者耳,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㸐,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夫本末舛逆,首尾横决,国制抢攘,非有纪也,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陛下试择焉。
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也?臣闻之,自禹已下五百岁而汤起,自汤已下五百余年而武王起,故圣王之起,大以五百为纪。
自武王已下,过五百岁矣,圣王不起,何慅矣!及秦始皇帝似是而卒非也,终于无状。
及今,天下集于陛下,臣观宽大知通,窃曰足以掺乱业,握危势,若今之贤也,明通以足,天纪又当,天宜请陛下为之矣。
然又未也者,又将谁须也?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驰骋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乐与今同耳,因加以常安,四望无患,因诸侯附亲轨道,致忠而信上耳。
因上不疑其臣,无族罪,兵革不动,民长保首领耳。
因德穷至远,近者匈奴,远者四荒,苟人迹之所能及,皆乡风慕义,乐为臣子耳。
因天下富足,资财有余,人及十年之食耳。
因民素朴,顺而乐从令耳。
因官事甚约,狱讼盗贼可令鲜有耳。
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
晏子曰:“唯以政顺乎神为可以益寿。
”发子曰:“至治之极,父无死子,兄无死弟,涂无襁褓之葬,各以其顺终。
”谷食之法,固百以是,则至尊之寿轻百年耳,古者五帝皆逾百岁。
以此言信之,因生为明帝,没则为明神,名誉之美,垂无穷耳。
礼,祖有功,宗有德,始取天下为功,始治天下为德。
因观成之庙,为天下太宗,承太祖与天下,汉长亡极耳。
因卑不疑尊,贱不逾贵,尊卑贵贱,明若白黑,则天下之众不疑眩耳。
因经纪本于天地,政法倚于四时,后世无变故,无易常,袭迹而长久耳。
臣窃以为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以宰天下,以治群生,神民咸亿,社稷久飨,至仁也;立经陈纪,轻重周得,后可以为万世法,以后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
寿并五帝,泽施至远,于陛下何损哉!以陛下之明通,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治非有难也。
陛下何不一为之?其具可素陈于前,愿幸无忽。
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案之当时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
若其它倍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矣。
”臣独曰“未安。
”或者曰“天下已治矣。
”臣独曰“未治。
”恐逆意触死罪,虽然,诚不安、诚不治。
故不敢顾身,敢不昧死以闻。
夫曰“天下安且治”者,非至愚无知,固谀者耳,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㸐,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夫本末舛逆,首尾横决,国制抢攘,非有纪也,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陛下试择焉。
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也?臣闻之,自禹已下五百岁而汤起,自汤已下五百余年而武王起,故圣王之起,大以五百为纪。
自武王已下,过五百岁矣,圣王不起,何慅矣!及秦始皇帝似是而卒非也,终于无状。
及今,天下集于陛下,臣观宽大知通,窃曰足以掺乱业,握危势,若今之贤也,明通以足,天纪又当,天宜请陛下为之矣。
然又未也者,又将谁须也?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驰骋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乐与今同耳,因加以常安,四望无患,因诸侯附亲轨道,致忠而信上耳。
因上不疑其臣,无族罪,兵革不动,民长保首领耳。
因德穷至远,近者匈奴,远者四荒,苟人迹之所能及,皆乡风慕义,乐为臣子耳。
因天下富足,资财有余,人及十年之食耳。
因民素朴,顺而乐从令耳。
因官事甚约,狱讼盗贼可令鲜有耳。
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
晏子曰:“唯以政顺乎神为可以益寿。
”发子曰:“至治之极,父无死子,兄无死弟,涂无襁褓之葬,各以其顺终。
”谷食之法,固百以是,则至尊之寿轻百年耳,古者五帝皆逾百岁。
以此言信之,因生为明帝,没则为明神,名誉之美,垂无穷耳。
礼,祖有功,宗有德,始取天下为功,始治天下为德。
因观成之庙,为天下太宗,承太祖与天下,汉长亡极耳。
因卑不疑尊,贱不逾贵,尊卑贵贱,明若白黑,则天下之众不疑眩耳。
因经纪本于天地,政法倚于四时,后世无变故,无易常,袭迹而长久耳。
臣窃以为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以宰天下,以治群生,神民咸亿,社稷久飨,至仁也;立经陈纪,轻重周得,后可以为万世法,以后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
寿并五帝,泽施至远,于陛下何损哉!以陛下之明通,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治非有难也。
陛下何不一为之?其具可素陈于前,愿幸无忽。
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案之当时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
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循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
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锄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沛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
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
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二。
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
子婴立,遂不悟。
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
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崄岨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
秦虽小邑,伐并大城,得阨塞而守之。
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
其交未亲,其名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
彼见秦阻之难犯,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弊。
承解诛疲以令国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
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合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天下已乱,奸臣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
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之师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
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锄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沛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
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
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二。
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
子婴立,遂不悟。
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
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崄岨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
秦虽小邑,伐并大城,得阨塞而守之。
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
其交未亲,其名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
彼见秦阻之难犯,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弊。
承解诛疲以令国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
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合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天下已乱,奸臣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
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之师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
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
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王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强,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国比最弱,则最后反。
长沙乃才二万五千户耳,力不足以行逆,则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全骨肉。
时长沙无故者,非独性异人也,其形势然矣。
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令韩信、黥布、彭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
然则天下大计可知已。
欲诸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欲勿令葅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绛、灌;欲天下之治安,天子之无忧,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
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王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强,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国比最弱,则最后反。
长沙乃才二万五千户耳,力不足以行逆,则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全骨肉。
时长沙无故者,非独性异人也,其形势然矣。
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令韩信、黥布、彭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
然则天下大计可知已。
欲诸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欲勿令葅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绛、灌;欲天下之治安,天子之无忧,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