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復毒熱,想足下所苦,並以佳,猶耿耿。
吾至頓劣,冀涼言散,力知問。
王羲之頓首。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暉,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晉安帝時,侯官人謝端,少喪父母,無有親屬,爲鄰人所養。
至年十七八,恭謹自守,不履非法。
始出居,未有妻,鄰人共愍念之,規爲娶婦,未得。
端夜臥早起,躬耕力作,不捨晝夜。
後於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壺。
以爲異物,取以歸,貯甕中。
畜之十數日。
端每早至野還,見其戶中有飯飲湯火,如有人爲者。
端謂鄰人爲之惠也。
數日如此,便往謝鄰人。
鄰人曰:“吾初不爲是,何見謝也。
”端又以鄰人不喻其意,然數爾如此,後更實問,鄰人笑曰:“卿已自取婦,密著室中炊爨,而言吾爲之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後以雞鳴出去,平早潛歸,於籬外竊窺其家中,見一少女,從甕中出,至竈下燃火。
端便入門,徑至甕所視螺,但見女。
乃至竈下問之曰:“新婦從何所來,而相爲炊?”女大惶惑,欲還甕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漢中白水素女也。
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權爲守舍炊烹。
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婦,自當還去。
而卿無故竊相窺掩。
吾形已見,不宜復留,當相委去。
雖然,爾後自當少差。
勤于田作,漁採治生。
留此殼去,以貯米穀,常可不乏。
”端請留,終不肯。
時天忽風雨,翕然而去。
端爲立神座,時節祭祀。
居常饒足,不致大富耳。
於是鄉人以女妻之。
後仕至令長雲。
今道中素女祠是也。
會稽剡縣民袁相、根碩二人獵,經深山重嶺甚多,見一羣山羊六七頭,逐之。
經一石橋,甚狹而峻。
羊去,根等亦隨渡,向絕崖。
崖正赤,壁立,名曰赤城。
上有水流下,廣狹如匹布。
剡人謂之瀑布。
羊徑有山穴如門,豁然而過。
既入,內甚平敞,草木皆香。
有一小屋,二女子住其中,年皆十五六,容色甚美,著青衣。
一名瑩珠,一名□□。
見二人至,欣然雲:“早望汝來。
”遂爲室家。
忽二女出行,雲復有得婿者,往慶之。
曳履於絕巖上行,琅琅然。
二人思歸,潛去歸路。
二女追還已知,乃謂曰:“自可去。
”乃以一腕囊與根等,語曰:“慎勿開也。
”於是乃歸。
後出行,家人開視其囊。
囊如蓮花,一重去,一重複,至五蓋,中有小青鳥,飛去。
根還知此,悵然而已。
後根于田中耕,家依常餉之,見在田中不動,就視,但有殼如蟬蛻也。
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
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
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
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
”遂高上衝天。
今遼東諸丁雲其先世有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其一
邁邁時運,穆穆良朝。
襲我春服,薄言東郊。
山滌餘靄,宇曖微霄。
有風自南,翼彼新苗。
其二
洋洋平潭,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載欣載矚。
人亦有言,稱心易足。
揮茲一觴,陶然自樂。
其三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齊業,閒詠以歸。
我愛其掙,寤寐交揮。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其四
斯晨斯夕,言息其廬。
花葯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橫牀,濁酒半壺。
黃唐莫逮,慨獨在餘。
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峯。
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寒鬆。
逸翮思拂霄,迅足羨遠遊。
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
圭璋雖特達,明月難闇投。
潛穎怨清陽,陵苕哀素秋。
悲來惻丹心,零淚緣纓流。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唯生與位,謂之大寶。
生有脩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鬼神莫能要,聖智弗能豫。
當休明之盛世,託菲薄之陋質。
納旌弓於鉉臺,讚庶績於帝室。
嗟鄙夫之常累,固既得而患失。
無柳季之直道,佐士師而一黜。
武皇忽其升遐,八音遏於四海。
天子寢於諒闇,百官聽於冢宰。
彼負荷之殊重,雖伊、周其猶殆。
窺七貴於漢庭,疇一姓之或在?無危明以安位,祗居逼以示專。
陷亂逆以受戮,匪禍降之自天。
孔隨時以行藏,蘧與國而舒捲。
苟蔽微以繆章,患過闢之未遠。
悟山潛之逸士,卓長往而不返。
陋吾人之拘攣,飄萍浮而蓬轉。
寮位儡其隆替,名節漼以隳落。
危素卵之累殼,甚玄燕之巢幕。
心戰懼以兢悚,如臨深而履薄。
夕獲歸於都外,宵未中而難作。
匪擇木以棲集,尠林焚而鳥存。
遭千載之嘉會,皇合德於乾坤。
弛秋霜之嚴威,流春澤之渥恩。
甄大義以明責,反初服於私門。
皇鑑揆餘之忠誠,俄命餘以末班。
牧疲人於西夏,攜老幼而入關。
丘去魯而顧嘆,季過沛而涕零。
伊故鄉之可懷,疚聖達之幽情。
矧匹夫之安土,邈投身於鎬京。
猶犬馬之戀主,竊託慕於闕庭。
眷鞏、洛而掩涕,思纏緜於墳塋。
爾乃越平樂,過街郵;秣馬皐門,稅駕西周。
遠矣姬德,興自高辛。
思文后稷,厥初生民。
率西水滸,化流岐豳。
祚隆昌、發,舊邦惟新。
旋牧野而歷茲,愈守柔以執競;夜申旦而不寐,憂天保之未定;惟泰山其猶危,祀八百而餘慶。
鑑亡王之驕淫,竄南巢以投命;坐積薪以待然,方指日而比盛。
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遼迥!
考土中於斯邑,成建都而營築;既定鼎於郟鄏,遂鑽龜而啓繇。
平失道而來遷,繄二國而是佑;豈時王之無僻?賴先哲以長懋。
望圉、北之兩門,感虢、鄭之納惠。
討子頹之樂禍,尤闕西之効戾。
重戮帶以定襄,弘大順以霸世。
靈壅川以止鬭,晉演義以獻說。
諮景、悼以迄丐,政陵遲而彌季。
俾庶朝之構逆,歷兩王而幹位。
踰十葉以逮赧,邦分崩而爲二。
竟橫噬於虎口,輸文武之神器。
澡孝水而濯纓,嘉美名之在茲。
夭赤子於新安,坎路側而瘞之。
亭有千秋之號,子無七旬之期。
雖勉勵於延吳,實潛慟乎餘慈。
眄山川以懷古,悵攬轡於中塗。
虐項氏之肆暴,坑降卒之無辜。
激秦人以歸德,成劉後之來蘇。
事回泬而好還,卒宗滅而身屠。
經澠池而長想,停余車而不進。
秦虎狼之強國,趙侵弱之餘燼。
超入險而高會,杖命世之英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