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君佩
飘泊东南任所之,江湖波阔寄书迟。
由来刻意伤春者,可有甘心醉酒时。
金火交流天亦变,龙蛇满地岁何知。
买田阳羡无消息,只诵南山种豆诗。
岭外
岭外惟看水北流,客程迢递到汀州。
山如有意遮前路,云本无心入早秋。
肯向天涯怨行役,且将风景恣离愁。
故人千里音尘隔,鼓棹沧江可自由。
西湖于忠肃墓
谁遣宵人夜夺关,南朝天子已生还。
悠悠两代兴亡恨,只葬西湖一处山。
西湖秋女侠墓
见说椎秦愿已酬,那知沧海尚横流。
我来风雨亭边过,不是秋时也欲愁。
读放翁集集曹全碑字寄精卫
十年前拟学要离,万死仍从北伐师。
报国有心常不负,戟茅无地近安之。
平生临水登山处,都是怀人感事时。
幸及岁余归计早,殷殷相望若为辞。
归途
缓缓花开陌上春,卅年人未老风尘。
江山信美非吾土,书剑相从有故人。
未到炎方犹是雪,偶拈诗笔已如神。
寻常不解乘槎意,为报穷搜海外珍。
偕劝勤及陆氏光宇匡文昆弟憩枕江楼
坐对松寥鬓未班,枕江楼上更凭栏。
登临前代多名士,砥柱中流是好山。
人喜鹤铭犹有字,我疑龙隐本无丹,
东坡不住君何住,合趁斜阳载酒还。
得劝勤和作意似伤春仍用师韵答之
北秀南能各一师,解围此际视吾诗。
曾闻越石声非恶,莫信嵇康赖是痴。
明月留教推枕后,朝霞看到着衣时。
最难风雨花时节,一样愁心竟夜期。
飘泊东南任所之,江湖波阔寄书迟。
由来刻意伤春者,可有甘心醉酒时。
金火交流天亦变,龙蛇满地岁何知。
买田阳羡无消息,只诵南山种豆诗。
岭外
岭外惟看水北流,客程迢递到汀州。
山如有意遮前路,云本无心入早秋。
肯向天涯怨行役,且将风景恣离愁。
故人千里音尘隔,鼓棹沧江可自由。
西湖于忠肃墓
谁遣宵人夜夺关,南朝天子已生还。
悠悠两代兴亡恨,只葬西湖一处山。
西湖秋女侠墓
见说椎秦愿已酬,那知沧海尚横流。
我来风雨亭边过,不是秋时也欲愁。
读放翁集集曹全碑字寄精卫
十年前拟学要离,万死仍从北伐师。
报国有心常不负,戟茅无地近安之。
平生临水登山处,都是怀人感事时。
幸及岁余归计早,殷殷相望若为辞。
归途
缓缓花开陌上春,卅年人未老风尘。
江山信美非吾土,书剑相从有故人。
未到炎方犹是雪,偶拈诗笔已如神。
寻常不解乘槎意,为报穷搜海外珍。
偕劝勤及陆氏光宇匡文昆弟憩枕江楼
坐对松寥鬓未班,枕江楼上更凭栏。
登临前代多名士,砥柱中流是好山。
人喜鹤铭犹有字,我疑龙隐本无丹,
东坡不住君何住,合趁斜阳载酒还。
得劝勤和作意似伤春仍用师韵答之
北秀南能各一师,解围此际视吾诗。
曾闻越石声非恶,莫信嵇康赖是痴。
明月留教推枕后,朝霞看到着衣时。
最难风雨花时节,一样愁心竟夜期。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媿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
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
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吾于辽东之事有感。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
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土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
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
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
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
得此意者,郢书燕说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媿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
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
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吾于辽东之事有感。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
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土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
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
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
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
得此意者,郢书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