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
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
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啓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
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
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
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壯也,故冒險。
惟苟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
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
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爲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爲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
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戲文。
老年人如鴉片煙,少年人如潑蘭地酒。
老年人如別行星之隕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島。
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亞之鐵路;老年人如秋後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
老年人如死海之瀦爲澤,少年人如長江之初發源。
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任公曰: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梁啓超曰:傷哉,老大也!潯陽江頭琵琶婦,當明月繞船,楓葉瑟瑟,衾寒於鐵,似夢非夢之時,追想洛陽塵中春花秋月之佳趣。
西宮南內,白髮宮娥,一燈如穗,三五對坐,談開元、天寶間遺事,譜《霓裳羽衣曲》。
青門種瓜人,左對孺人,顧弄孺子,憶侯門似海珠履雜遝之盛事。
拿破崙之流於厄蔑,阿剌飛之幽於錫蘭,與三兩監守吏,或過訪之好事者,道當年短刀匹馬馳騁中原,席捲歐洲,血戰海樓,一聲叱吒,萬國震恐之豐功偉烈,初而拍案,繼而撫髀,終而攬鏡。
嗚呼,面皴齒盡,白髮盈把,頹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鬱之外無心事,舍悲慘之外無天地,舍頹唐之外無日月,舍嘆息之外無音聲,舍待死之外無事業。
美人豪傑且然,而況尋常碌碌者耶?生平親友,皆在墟墓;起居飲食,待命於人。
今日且過,遑知他日?今年且過,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氣之事,未有甚於老大者。
於此人也,而慾望以拏雲之手段,迴天之事功,挾山超海之意氣,能乎不能?
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疇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漢武,若何之雄傑;漢唐來之文學,若何之隆盛;康乾間之武功,若何之烜赫
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
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啓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
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
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
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壯也,故冒險。
惟苟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
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
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爲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爲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
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戲文。
老年人如鴉片煙,少年人如潑蘭地酒。
老年人如別行星之隕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島。
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亞之鐵路;老年人如秋後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
老年人如死海之瀦爲澤,少年人如長江之初發源。
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任公曰: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梁啓超曰:傷哉,老大也!潯陽江頭琵琶婦,當明月繞船,楓葉瑟瑟,衾寒於鐵,似夢非夢之時,追想洛陽塵中春花秋月之佳趣。
西宮南內,白髮宮娥,一燈如穗,三五對坐,談開元、天寶間遺事,譜《霓裳羽衣曲》。
青門種瓜人,左對孺人,顧弄孺子,憶侯門似海珠履雜遝之盛事。
拿破崙之流於厄蔑,阿剌飛之幽於錫蘭,與三兩監守吏,或過訪之好事者,道當年短刀匹馬馳騁中原,席捲歐洲,血戰海樓,一聲叱吒,萬國震恐之豐功偉烈,初而拍案,繼而撫髀,終而攬鏡。
嗚呼,面皴齒盡,白髮盈把,頹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鬱之外無心事,舍悲慘之外無天地,舍頹唐之外無日月,舍嘆息之外無音聲,舍待死之外無事業。
美人豪傑且然,而況尋常碌碌者耶?生平親友,皆在墟墓;起居飲食,待命於人。
今日且過,遑知他日?今年且過,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氣之事,未有甚於老大者。
於此人也,而慾望以拏雲之手段,迴天之事功,挾山超海之意氣,能乎不能?
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疇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漢武,若何之雄傑;漢唐來之文學,若何之隆盛;康乾間之武功,若何之烜赫
飛事親至孝,家無姬侍。
吳玠素服飛,願與交歡,飾名姝遺之。
飛曰:“主上宵旰,寧大將安樂時耶!”卻不受。
玠大嘆服。
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師每休舍,課將士注坡跳壕,皆重鎧以習之。
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
卒夜宿,民開門願納,無敢入者。
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卒有疾,親爲調藥。
諸將遠戍,飛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無犯。
善以少擊衆。
凡有所舉,盡召諸統制,謀定而後戰,故所向克捷。
猝遇敵不動。
故敵爲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張俊嘗問用兵之術,飛曰:“仁,信,智,勇,嚴,闕一不可。
”每調軍食,必蹙額曰:“東南民力竭矣!”好賢禮士,雅歌投壺,恂恂如儒生。
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吳玠素服飛,願與交歡,飾名姝遺之。
飛曰:“主上宵旰,寧大將安樂時耶!”卻不受。
玠大嘆服。
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師每休舍,課將士注坡跳壕,皆重鎧以習之。
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
卒夜宿,民開門願納,無敢入者。
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卒有疾,親爲調藥。
諸將遠戍,飛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無犯。
善以少擊衆。
凡有所舉,盡召諸統制,謀定而後戰,故所向克捷。
猝遇敵不動。
故敵爲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張俊嘗問用兵之術,飛曰:“仁,信,智,勇,嚴,闕一不可。
”每調軍食,必蹙額曰:“東南民力竭矣!”好賢禮士,雅歌投壺,恂恂如儒生。
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
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
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最高日觀峯,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
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爲磴,其級七千有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
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
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
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
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
大風揚積雪擊面。
亭東自足下皆雲漫。
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
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採。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
或曰,此東海也。
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
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
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雜樹,多鬆,生石罅,皆平頂。
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
至日觀數裏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
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最高日觀峯,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
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爲磴,其級七千有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
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
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
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
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
大風揚積雪擊面。
亭東自足下皆雲漫。
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
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採。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
或曰,此東海也。
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
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
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雜樹,多鬆,生石罅,皆平頂。
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
至日觀數裏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
歘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數里。
屠懼,示之以刃,則稍卻;既走,又從之。
屠無機,默唸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蚤取之。
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
狼乃止。
屠即竟歸。
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
大駭。
逡巡近之,則死狼也。
仰首審視,見口中含肉,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
時狼革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
緣木求魚,狼則罹之,亦可笑矣。
歘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數里。
屠懼,示之以刃,則稍卻;既走,又從之。
屠無機,默唸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蚤取之。
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
狼乃止。
屠即竟歸。
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
大駭。
逡巡近之,則死狼也。
仰首審視,見口中含肉,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
時狼革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
緣木求魚,狼則罹之,亦可笑矣。
一屠暮行,爲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顧無計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
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
遂負之以歸。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三事皆出於屠;則屠人之殘暴,殺狼亦可用也。
道旁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顧無計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
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
遂負之以歸。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三事皆出於屠;則屠人之殘暴,殺狼亦可用也。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
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
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
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
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黃生允修借書。
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書非借不能讀也。
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非獨書爲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
”若業爲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
有張氏藏書甚富。
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其切如是。
故有所覽輒省記。
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爲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爲一說,使與書俱。
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書非借不能讀也。
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非獨書爲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
”若業爲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
有張氏藏書甚富。
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其切如是。
故有所覽輒省記。
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爲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爲一說,使與書俱。
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怡紅院濁玉,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縠,沁芳之泉,楓露之茗,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乃致祭於白帝宮中撫司秋豔芙蓉女兒之前曰:
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六載。
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於衾枕櫛沐之間,棲息宴遊之夕,親暱狎褻,相與共處者,僅五年八月有奇。
憶女兒曩生之昔,其爲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爲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爲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爲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姊娣悉慕媖嫺,嫗媼鹹仰惠德。
孰料鳩鴆惡其高,鷹鷙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蘭竟被芟鉏!花原自怯,豈奈狂飆;柳本多愁,何禁驟雨!偶遭蠱蠆之讒,遂抱膏肓之疚。
故櫻脣紅褪,韻吐呻吟;杏臉香枯,色陳顑頷。
諑謠謑詬,出自屏幃;荊棘蓬榛,蔓延戶牖。
豈招尤則替,實攘詬而終。
既忳幽沉於不盡,復含罔屈於無窮。
高標見嫉,閨幃恨比長沙;直烈遭危,巾幗慘於羽野。
自蓄辛酸,誰憐夭折?仙雲既散,芳趾難尋。
洲迷聚窟,何來卻死之香?海失靈槎,不獲回生之藥。
眉黛煙青,昨猶我畫;指環玉冷,今倩誰溫?鼎爐之剩藥猶存,襟淚之餘痕尚漬。
鏡分鸞別,愁開麝月之奩;梳化龍飛,哀折檀雲之齒。
委金鈿於草莽,拾翠盒於塵埃。
樓空鳷鵲,徒懸七夕之針;帶斷鴛鴦,誰續五絲之縷?
況乃金天屬節,白帝司時,孤衾有夢,空室無人。
桐階月暗,芳魂與倩影同銷;蓉帳香殘,嬌喘共細言皆絕。
連天衰草,豈獨蒹葭;匝地悲聲,無非蟋蟀。
露階晚砌,穿簾不度寒砧;雨荔秋垣,隔院希聞怨笛。
芳名未泯,檐前鸚鵡猶呼;豔質將亡,檻外海棠預萎。
捉迷屏後,蓮瓣無聲;鬥草庭前,蘭芳枉待。
拋殘繡線,銀箋彩縷誰裁?褶斷冰絲,金斗御香未熨。
昨承嚴命,既趨車而遠涉芳園;今犯慈威,復拄杖而近拋孤柩。
及聞櫘棺被燹,慚違共穴之盟;石槨成災,愧迨同灰之誚。
爾乃西風古寺,淹滯青燐,落日荒丘,零星白骨。
楸榆颯颯,蓬艾蕭蕭。
隔霧壙以啼猿,繞煙塍而泣鬼。
自爲紅綃帳裏,公子情深;始信黃土隴中,女兒命薄!汝南淚血,斑斑灑向西風;梓澤餘衷,默默訴憑冷月。
嗚呼!固鬼蜮之爲災,豈神靈而亦妒?箝詖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在卿之塵緣雖淺,而玉之鄙意尤深。
因蓄惓惓之思,不禁諄諄之問。
始知上帝垂旌,花宮待詔,生儕蘭蕙,死轄芙蓉。
聽小婢之言,似涉無稽;據濁玉之思,則深爲有據。
何也:昔葉法善攝魂以撰碑,李長吉被詔而爲記,事雖殊其理則一也。
故相物以配才,苟
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六載。
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於衾枕櫛沐之間,棲息宴遊之夕,親暱狎褻,相與共處者,僅五年八月有奇。
憶女兒曩生之昔,其爲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爲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爲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爲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姊娣悉慕媖嫺,嫗媼鹹仰惠德。
孰料鳩鴆惡其高,鷹鷙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蘭竟被芟鉏!花原自怯,豈奈狂飆;柳本多愁,何禁驟雨!偶遭蠱蠆之讒,遂抱膏肓之疚。
故櫻脣紅褪,韻吐呻吟;杏臉香枯,色陳顑頷。
諑謠謑詬,出自屏幃;荊棘蓬榛,蔓延戶牖。
豈招尤則替,實攘詬而終。
既忳幽沉於不盡,復含罔屈於無窮。
高標見嫉,閨幃恨比長沙;直烈遭危,巾幗慘於羽野。
自蓄辛酸,誰憐夭折?仙雲既散,芳趾難尋。
洲迷聚窟,何來卻死之香?海失靈槎,不獲回生之藥。
眉黛煙青,昨猶我畫;指環玉冷,今倩誰溫?鼎爐之剩藥猶存,襟淚之餘痕尚漬。
鏡分鸞別,愁開麝月之奩;梳化龍飛,哀折檀雲之齒。
委金鈿於草莽,拾翠盒於塵埃。
樓空鳷鵲,徒懸七夕之針;帶斷鴛鴦,誰續五絲之縷?
況乃金天屬節,白帝司時,孤衾有夢,空室無人。
桐階月暗,芳魂與倩影同銷;蓉帳香殘,嬌喘共細言皆絕。
連天衰草,豈獨蒹葭;匝地悲聲,無非蟋蟀。
露階晚砌,穿簾不度寒砧;雨荔秋垣,隔院希聞怨笛。
芳名未泯,檐前鸚鵡猶呼;豔質將亡,檻外海棠預萎。
捉迷屏後,蓮瓣無聲;鬥草庭前,蘭芳枉待。
拋殘繡線,銀箋彩縷誰裁?褶斷冰絲,金斗御香未熨。
昨承嚴命,既趨車而遠涉芳園;今犯慈威,復拄杖而近拋孤柩。
及聞櫘棺被燹,慚違共穴之盟;石槨成災,愧迨同灰之誚。
爾乃西風古寺,淹滯青燐,落日荒丘,零星白骨。
楸榆颯颯,蓬艾蕭蕭。
隔霧壙以啼猿,繞煙塍而泣鬼。
自爲紅綃帳裏,公子情深;始信黃土隴中,女兒命薄!汝南淚血,斑斑灑向西風;梓澤餘衷,默默訴憑冷月。
嗚呼!固鬼蜮之爲災,豈神靈而亦妒?箝詖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在卿之塵緣雖淺,而玉之鄙意尤深。
因蓄惓惓之思,不禁諄諄之問。
始知上帝垂旌,花宮待詔,生儕蘭蕙,死轄芙蓉。
聽小婢之言,似涉無稽;據濁玉之思,則深爲有據。
何也:昔葉法善攝魂以撰碑,李長吉被詔而爲記,事雖殊其理則一也。
故相物以配才,苟
余年來觀瀑屢矣。
至峽江寺而意難決捨,則飛泉一亭爲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悅,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
天台之瀑,離寺百步;雁蕩瀑旁無寺;他若匡廬,若羅浮,若靑田之石門,瀑未嘗不奇,而遊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從容以觀;如傾蓋交,雖歡易別。
惟粵東峽山高不過里許,而蹬級紆曲,古松張覆,驕陽不炙。
過石橋,有三奇樹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結爲一。
凡樹皆根合而枝分,此獨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飛瀑雷震,從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飛泉亭也。
縱橫丈餘,八窗明淨;閉窗瀑聞,開窗瀑至。
人可坐可臥,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筆硯,可瀹茗置飲,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取九天銀河,置几席間作玩。
當時建此亭者,其僊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與之對枰。
於是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參錯幷奏。
頃之又有曳杖聲從雲中來者,則老僧懷遠抱詩集尺許來索余序。
於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
天籟人籟,合同而化。
不圖觀瀑之娛,一至於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帶玉堂。
正對南山,六樹蓊鬱,中隔長江,風帆往來,妙無一人肯?泊岸來此寺者。
僧告余日:“峽江寺俗名飛來寺。
”余笑日:“寺何能飛!惟他日余之魂夢,或飛來耳!”僧日:“無徵不信。
公愛之,何不記之?”余日:“諾。
”已遂述數行,一以自存,一以與僧。
至峽江寺而意難決捨,則飛泉一亭爲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悅,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
天台之瀑,離寺百步;雁蕩瀑旁無寺;他若匡廬,若羅浮,若靑田之石門,瀑未嘗不奇,而遊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從容以觀;如傾蓋交,雖歡易別。
惟粵東峽山高不過里許,而蹬級紆曲,古松張覆,驕陽不炙。
過石橋,有三奇樹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結爲一。
凡樹皆根合而枝分,此獨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飛瀑雷震,從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飛泉亭也。
縱橫丈餘,八窗明淨;閉窗瀑聞,開窗瀑至。
人可坐可臥,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筆硯,可瀹茗置飲,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取九天銀河,置几席間作玩。
當時建此亭者,其僊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與之對枰。
於是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參錯幷奏。
頃之又有曳杖聲從雲中來者,則老僧懷遠抱詩集尺許來索余序。
於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
天籟人籟,合同而化。
不圖觀瀑之娛,一至於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帶玉堂。
正對南山,六樹蓊鬱,中隔長江,風帆往來,妙無一人肯?泊岸來此寺者。
僧告余日:“峽江寺俗名飛來寺。
”余笑日:“寺何能飛!惟他日余之魂夢,或飛來耳!”僧日:“無徵不信。
公愛之,何不記之?”余日:“諾。
”已遂述數行,一以自存,一以與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