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出暘谷,弭節馳萬里。
經天耀四海,倏忽潛濛汜。
誰言焱炎久,遊沒何行俟。
逝者豈長生,亦去荊與杞。
千歲猶崇朝,一餐聊自已。
是非得失間,焉足相譏理。
計利知術窮,哀情遽能止。
經天耀四海,倏忽潛濛汜。
誰言焱炎久,遊沒何行俟。
逝者豈長生,亦去荊與杞。
千歲猶崇朝,一餐聊自已。
是非得失間,焉足相譏理。
計利知術窮,哀情遽能止。
或問曰:「案《記》:管、蔡流言,叛戾東都。
周公征討,誅以凶逆。
頑惡顯著,流名千里。
且明父聖兄,曾不鑑凶愚於幼稚,覺無良之子弟;而乃使理亂殷之弊民,顯榮爵於藩國;使惡積罪成,終遇禍害。
於理不通,心無所安。
願聞其説。」
答曰:「善哉!子之問也。
昔文武之用管、蔡以實,周公之誅管、蔡以權。
權事顯,實理沈,故令時人全謂管、蔡爲頑凶。
方爲吾子論之。
夫管、蔡皆服教殉義,忠誠自然。
是以文王列而顯之,發旦二聖,舉而任之。
非以情親而相私也。
乃所以崇德禮賢。
濟殷弊民,綏輔武庚,以興頑俗,功業有績,故曠世不廢,名冠當時,列爲藩臣。
逮至武卒,嗣誦幼沖。
周公踐政,率朝諸侯;思光前載,以隆王業。
而管、蔡服教,不達聖權;卒遇大變,不能自通。
忠於乃心,思在王室。
遂乃抗言率眾,欲除國患;翼存天子,甘心毁旦。
斯乃愚誠憤發所以徼禍也。
成王大悟周公顯,復一化齊俗,義以斷恩。
雖內信如心,外體不立。
稱兵叛亂,所惑者廣。
是以隱忍授刑,流涕行誅。
示以賞罰,不避親戚;榮爵所顯,必鍾盛德;戮撻所施,必加有罪,斯乃爲教之正。
體古今之明議也,管、蔡雖懷忠抱誠,要爲罪誅。
罪誅已顯,不得復理。
內必幽伏,罪惡遂章。
幽、章之路大殊,故令奕世未蒙發起。
然論者承名信行,便以管、蔡爲惡,不知管、蔡之惡,乃所以令三聖爲不明也。
若三聖未爲不明,則聖不佑惡而任頑凶也頑凶不容於時世,則管、蔡無取私於父兄;而見任必以忠良,則二叔故爲淑善矣。
今若本三聖之用明,思顯授之實理,推忠賢暗權,論爲國之大紀,則二叔之良乃顯,萬顯三聖之用也有以,流言之故有緣,周公之誅是矣。
且周公居攝,邵公不悅。
推此言則管、蔡懷疑,未爲不賢。
而忠賢可不達權,三聖未爲用惡,而周公不得不誅。
若此,三聖所用信良,周公之誅得宜,管、蔡之心見理,爾乃大義得通,內外兼敍,無相伐負者,則時論亦得釋然而大解也。
周公征討,誅以凶逆。
頑惡顯著,流名千里。
且明父聖兄,曾不鑑凶愚於幼稚,覺無良之子弟;而乃使理亂殷之弊民,顯榮爵於藩國;使惡積罪成,終遇禍害。
於理不通,心無所安。
願聞其説。」
答曰:「善哉!子之問也。
昔文武之用管、蔡以實,周公之誅管、蔡以權。
權事顯,實理沈,故令時人全謂管、蔡爲頑凶。
方爲吾子論之。
夫管、蔡皆服教殉義,忠誠自然。
是以文王列而顯之,發旦二聖,舉而任之。
非以情親而相私也。
乃所以崇德禮賢。
濟殷弊民,綏輔武庚,以興頑俗,功業有績,故曠世不廢,名冠當時,列爲藩臣。
逮至武卒,嗣誦幼沖。
周公踐政,率朝諸侯;思光前載,以隆王業。
而管、蔡服教,不達聖權;卒遇大變,不能自通。
忠於乃心,思在王室。
遂乃抗言率眾,欲除國患;翼存天子,甘心毁旦。
斯乃愚誠憤發所以徼禍也。
成王大悟周公顯,復一化齊俗,義以斷恩。
雖內信如心,外體不立。
稱兵叛亂,所惑者廣。
是以隱忍授刑,流涕行誅。
示以賞罰,不避親戚;榮爵所顯,必鍾盛德;戮撻所施,必加有罪,斯乃爲教之正。
體古今之明議也,管、蔡雖懷忠抱誠,要爲罪誅。
罪誅已顯,不得復理。
內必幽伏,罪惡遂章。
幽、章之路大殊,故令奕世未蒙發起。
然論者承名信行,便以管、蔡爲惡,不知管、蔡之惡,乃所以令三聖爲不明也。
若三聖未爲不明,則聖不佑惡而任頑凶也頑凶不容於時世,則管、蔡無取私於父兄;而見任必以忠良,則二叔故爲淑善矣。
今若本三聖之用明,思顯授之實理,推忠賢暗權,論爲國之大紀,則二叔之良乃顯,萬顯三聖之用也有以,流言之故有緣,周公之誅是矣。
且周公居攝,邵公不悅。
推此言則管、蔡懷疑,未爲不賢。
而忠賢可不達權,三聖未爲用惡,而周公不得不誅。
若此,三聖所用信良,周公之誅得宜,管、蔡之心見理,爾乃大義得通,內外兼敍,無相伐負者,則時論亦得釋然而大解也。
嗟離思之難忘,心慘毒而含哀。
踐南畿之末境,越引領之徘徊。
眷浮雲以太息,願攀登而無階。
匪徇榮而愉樂,信舊都之可懷。
恨時王之謬聽,受奸枉之虛辭。
揚天威以臨下,忽放臣而不疑。
登高陵而反顧,心懷愁而荒悴。
念先寵之既隆,哀後施之不遂。
雖危亡之不豫,亮無遠君之心。
刈桂蘭而秣馬,舍余車於西林。
願接翼於歸鴻,嗟高飛而莫攀。
因流景而寄言,響一絕而不還。
傷時俗之趨險,獨悵望而長愁。
感龍鸞而匿跡,如吾身之不留。
竄江介之曠野,獨眇眇而泛舟。
思孤客之可悲,湣予身之翩翔。
豈天監之孔明,將時運之無常。
謂內思而自策,筭乃昔之愆殃。
以忠言而見黜,信無負於時王。
俗參差而不齊,豈毀譽之可同。
競昏瞀以營私,害予身之奉公。
共朋黨而妒賢,俾予濟乎長江。
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
愁慊慊而繼懷,惟慘慘而情挽。
曠年載而不回,長去君兮悠遠。
禦飛龍之蜿蜿,揚翠霓之華旌。
絕氣霄而高騖,飄弭節於天庭。
披輕雲而下觀,覽九土之殊形。
顧南郢之邦壤,鹹蕪穢而倚傾。
驂盤桓而思服,仰禦驤以悲鳴。
紆予袂而收涕,仆夫感以失聲。
履先王之正路,豈淫徑之可遵。
知犯君之招咎,恥幹媚而求親。
顧旋復之無泬,長自棄於遐濱。
與麋鹿以爲群,宿林藪之葳蓁。
野蕭條而極望,曠千里而無人。
民生期於必死,何自苦以終身。
寧作清水之沈泥,不爲濁路之飛塵。
踐蹊隧之危阻,登岧峣之高岑。
見失群之離獸,覿偏棲之孤禽。
懷憤激以切痛,若回刃之在心。
愁戚戚其無爲,遊綠林而逍遙。
臨白水以悲嘯,猿驚聽而失條。
亮無怨而棄逐,乃余行之所招。
踐南畿之末境,越引領之徘徊。
眷浮雲以太息,願攀登而無階。
匪徇榮而愉樂,信舊都之可懷。
恨時王之謬聽,受奸枉之虛辭。
揚天威以臨下,忽放臣而不疑。
登高陵而反顧,心懷愁而荒悴。
念先寵之既隆,哀後施之不遂。
雖危亡之不豫,亮無遠君之心。
刈桂蘭而秣馬,舍余車於西林。
願接翼於歸鴻,嗟高飛而莫攀。
因流景而寄言,響一絕而不還。
傷時俗之趨險,獨悵望而長愁。
感龍鸞而匿跡,如吾身之不留。
竄江介之曠野,獨眇眇而泛舟。
思孤客之可悲,湣予身之翩翔。
豈天監之孔明,將時運之無常。
謂內思而自策,筭乃昔之愆殃。
以忠言而見黜,信無負於時王。
俗參差而不齊,豈毀譽之可同。
競昏瞀以營私,害予身之奉公。
共朋黨而妒賢,俾予濟乎長江。
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
愁慊慊而繼懷,惟慘慘而情挽。
曠年載而不回,長去君兮悠遠。
禦飛龍之蜿蜿,揚翠霓之華旌。
絕氣霄而高騖,飄弭節於天庭。
披輕雲而下觀,覽九土之殊形。
顧南郢之邦壤,鹹蕪穢而倚傾。
驂盤桓而思服,仰禦驤以悲鳴。
紆予袂而收涕,仆夫感以失聲。
履先王之正路,豈淫徑之可遵。
知犯君之招咎,恥幹媚而求親。
顧旋復之無泬,長自棄於遐濱。
與麋鹿以爲群,宿林藪之葳蓁。
野蕭條而極望,曠千里而無人。
民生期於必死,何自苦以終身。
寧作清水之沈泥,不爲濁路之飛塵。
踐蹊隧之危阻,登岧峣之高岑。
見失群之離獸,覿偏棲之孤禽。
懷憤激以切痛,若回刃之在心。
愁戚戚其無爲,遊綠林而逍遙。
臨白水以悲嘯,猿驚聽而失條。
亮無怨而棄逐,乃余行之所招。
大魏應靈符。
天祿方甫始。
聖德致泰和。
神明爲驅使。
左右宜供養。
中殿宜皇子。
陛下長壽考。
羣臣拜賀咸悅喜。
積善有餘慶。
寵祿固天常。
眾喜填門至。
臣子蒙福祥。
無患及陽遂。
輔翼我聖皇。
眾吉咸集會。
凶邪奸惡並滅亡。
黃鵠遊殿前。
神鼎週四阿。
玉馬充乘輿。
芝蓋樹九華。
白虎戲西除。
含利從辟邪。
騏驥躡足舞。
鳳皇拊翼歌。
豐年大置酒。
玉樽列廣庭。
樂飲過三爵。
朱顏暴己形。
式宴不違禮。
君臣歌鹿鳴。
樂人舞鼙鼓。
百官雷抃讚若驚。
儲禮如江海。
積善若陵山。
皇嗣繁且熾。
孫子列曾玄。
羣臣咸稱萬歲。
陛下長壽樂年。
御酒停未飲。
貴戚跪東廂。
侍人承顏色。
奉進金玉觴。
此酒亦真酒。
福祿當聖皇。
陛下臨軒笑。
左右咸歡康。
杯來一何遲。
羣僚以次行。
賞賜累千億。
百官並富昌。
天祿方甫始。
聖德致泰和。
神明爲驅使。
左右宜供養。
中殿宜皇子。
陛下長壽考。
羣臣拜賀咸悅喜。
積善有餘慶。
寵祿固天常。
眾喜填門至。
臣子蒙福祥。
無患及陽遂。
輔翼我聖皇。
眾吉咸集會。
凶邪奸惡並滅亡。
黃鵠遊殿前。
神鼎週四阿。
玉馬充乘輿。
芝蓋樹九華。
白虎戲西除。
含利從辟邪。
騏驥躡足舞。
鳳皇拊翼歌。
豐年大置酒。
玉樽列廣庭。
樂飲過三爵。
朱顏暴己形。
式宴不違禮。
君臣歌鹿鳴。
樂人舞鼙鼓。
百官雷抃讚若驚。
儲禮如江海。
積善若陵山。
皇嗣繁且熾。
孫子列曾玄。
羣臣咸稱萬歲。
陛下長壽樂年。
御酒停未飲。
貴戚跪東廂。
侍人承顏色。
奉進金玉觴。
此酒亦真酒。
福祿當聖皇。
陛下臨軒笑。
左右咸歡康。
杯來一何遲。
羣僚以次行。
賞賜累千億。
百官並富昌。
精微爛金石,至心動神明。
杞妻哭死夫,梁山爲之傾。
子丹西質秦,烏白馬角生。
鄒衍囚燕市,繁霜爲夏零。
關東有賢女,自字蘇來卿。
壯年報父仇,身沒垂功名。
女休逢赦書,白刃幾在頸。
俱上列仙籍,去死獨就生。
太倉令有罪,遠徵當就拘。
自悲居無男,禍至無與俱。
緹縈痛父言,荷擔西上書。
盤桓北闕下,泣淚何漣如。
乞得幷姊弟,沒身贖父軀。
漢文感其義,肉刑法用除。
其父得以免,辯義在列圖。
多男亦何爲,一女足成居。
簡子南渡河,津吏廢舟船。
執法將加刑,女娟擁棹前。
妾父聞君來,將涉不測淵。
畏懼風波起,禱祝祭名川。
備禮饗神祇,爲君求福先。
不勝釂祀誠,至令犯罰艱。
君必欲加誅,乞使知罪諐。
妾願以身代,至誠感蒼天。
國君高其義,其父用赦原。
河激奏中流,簡子知其賢。
歸聘爲夫人,榮寵超後先。
辯女解父命,何況健少年。
黃初發和氣,明堂德教施。
治道致太平,禮樂風俗移。
刑措民無枉,怨女復何爲。
聖皇長壽考,景福常來儀。
杞妻哭死夫,梁山爲之傾。
子丹西質秦,烏白馬角生。
鄒衍囚燕市,繁霜爲夏零。
關東有賢女,自字蘇來卿。
壯年報父仇,身沒垂功名。
女休逢赦書,白刃幾在頸。
俱上列仙籍,去死獨就生。
太倉令有罪,遠徵當就拘。
自悲居無男,禍至無與俱。
緹縈痛父言,荷擔西上書。
盤桓北闕下,泣淚何漣如。
乞得幷姊弟,沒身贖父軀。
漢文感其義,肉刑法用除。
其父得以免,辯義在列圖。
多男亦何爲,一女足成居。
簡子南渡河,津吏廢舟船。
執法將加刑,女娟擁棹前。
妾父聞君來,將涉不測淵。
畏懼風波起,禱祝祭名川。
備禮饗神祇,爲君求福先。
不勝釂祀誠,至令犯罰艱。
君必欲加誅,乞使知罪諐。
妾願以身代,至誠感蒼天。
國君高其義,其父用赦原。
河激奏中流,簡子知其賢。
歸聘爲夫人,榮寵超後先。
辯女解父命,何況健少年。
黃初發和氣,明堂德教施。
治道致太平,禮樂風俗移。
刑措民無枉,怨女復何爲。
聖皇長壽考,景福常來儀。
孟冬十月,陰氣厲清。
武官誡田,講旅統兵。
元龜襲吉,元光著明。
蚩尤蹕路,風弭雨停。
乘輿啟行,鸞鳴幽軋。
虎賁采騎,飛象珥鶡。
鐘鼓鏗鏘,簫管嘈喝。
萬騎齊鑣,千乘等蓋。
夷山填谷,平林滌藪。
張羅萬里,盡其飛走。
趯趯狡兔,揚白跳翰。
獵以青骹,掩以脩竿。
韓盧宋鵲,呈才騁足。
噬不盡緤,牽麋掎鹿。
魏氏發機,養基撫弦。
都盧尋高,搜索猴猨。
慶忌孟賁,蹈谷超巒。
張目決眥,發怒穿冠。
頓熊扼虎,蹴豹搏貙。
氣有餘勢,負象而趨。
獲車既盈,日側樂終。
罷役解徒,大饗離宮。
亂曰:
聖皇臨飛軒,論功校獵徒。
死禽積如京,流血成溝渠。
明詔大勞賜,大官供有無。
走馬行酒醴,驅車布肉魚。
鳴鼓舉觴爵,擊鐘釂無餘。
絶綱縱麟麑,弛罩出鳳雛。
收功在羽校,威靈振鬼區。
陛下長歡樂,永世合天符。
武官誡田,講旅統兵。
元龜襲吉,元光著明。
蚩尤蹕路,風弭雨停。
乘輿啟行,鸞鳴幽軋。
虎賁采騎,飛象珥鶡。
鐘鼓鏗鏘,簫管嘈喝。
萬騎齊鑣,千乘等蓋。
夷山填谷,平林滌藪。
張羅萬里,盡其飛走。
趯趯狡兔,揚白跳翰。
獵以青骹,掩以脩竿。
韓盧宋鵲,呈才騁足。
噬不盡緤,牽麋掎鹿。
魏氏發機,養基撫弦。
都盧尋高,搜索猴猨。
慶忌孟賁,蹈谷超巒。
張目決眥,發怒穿冠。
頓熊扼虎,蹴豹搏貙。
氣有餘勢,負象而趨。
獲車既盈,日側樂終。
罷役解徒,大饗離宮。
亂曰:
聖皇臨飛軒,論功校獵徒。
死禽積如京,流血成溝渠。
明詔大勞賜,大官供有無。
走馬行酒醴,驅車布肉魚。
鳴鼓舉觴爵,擊鐘釂無餘。
絶綱縱麟麑,弛罩出鳳雛。
收功在羽校,威靈振鬼區。
陛下長歡樂,永世合天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