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以凡才,昔受讨逆[1]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
规定巴蜀[2],次取襄阳[3],凭赖威灵,谓若在握。
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
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4]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鲁肃[5]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父〕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
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
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
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父夜行,即杀之。
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太祖与袁绍相拒,绍谋臣许攸来奔,〕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
”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
”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
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
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1],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
”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
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
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斩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首,割得将军淳于仲简鼻,未死,杀士卒千馀人,皆取鼻,牛马割唇舌,以示绍军。
将士皆怛惧。
时有夜得仲简,将以诣麾下,公谓曰:“何为如是?”仲简曰:“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公意欲不杀。
许攸曰:“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
”乃杀之。
〔公将北征三郡乌丸[2],诸将皆谏不可,唯郭嘉劝行。
公遂出兵,败虏众于柳城。
〕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
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
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
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公西征,与马超等夹潼关而军[3]。
公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坂津[4],据河西为营。
公自潼关北渡。
〕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
张郃等见事急,共引公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
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
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
于彼东方恒河沙佛国无量无数诸菩萨众,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听受经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东方诸佛国,其数如恒沙,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一切诸菩萨,各赍天妙华,宝香无价衣,供养无量觉。
  咸然奏天乐,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供养无量觉。
  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
  慧日朗世间,消除生死云,恭敬绕三匝,稽首无上尊。
  见彼严净土,微妙难思议,因发无量心,愿我国亦然。
  应时无量尊,动容发欣笑,口出无数光,遍照十方国。
  回光围绕身,三匝从顶入,一切天人众,踊跃皆欢喜。
  大士观世音,整服稽首问,白佛何缘笑,唯然愿说意。
  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
  十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劫宾那、尊者大住、尊者大净志、尊者摩诃周那、尊者满愿子、尊者离鄣、尊者流灌、尊者坚伏、尊者面王、尊者异乘、尊者仁性、尊者嘉乐、尊者善来、尊者罗云、尊者阿难,皆如斯等上首者也。
又与大乘众菩萨俱:普贤菩萨、妙德菩萨、慈氏菩萨等,此贤劫中一切菩萨。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慧上菩萨、智幢菩萨、寂根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皆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
处兜术天,弘宣正法。
舍彼天宫,降神母胎,从右胁生,现行七步,光明显耀,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举声自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
”释、梵奉侍,天人归仰。
示现算计文艺射御,博综道术,贯练群籍。
游于后园,讲武试艺。
现处宫中色味之间。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
弃国财位,入山学道。
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
舍珍妙衣而著法服,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
现五浊刹,随顺群生。
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
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
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
奋大光明,使魔知之。
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释梵祈劝,请转法轮。
以佛游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光明普照无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
掴裂邪网,消灭诸见。
散诸尘劳,坏诸欲堑,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光融佛法,宣流正化。
入国分卫,获诸丰膳。
贮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现欣笑,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显现道意无量功德。
授菩萨记,成等正觉。
示现灭度,拯济无极。
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难量。
游诸佛国,普现道教。
其所修行,清净无秽。
譬如幻师,现众异像为男为女,无所不变。
本学明了,在意所为。
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学一切法,贯综缕练。
所住安谛,靡不感化无数佛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2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