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擱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
街南綠樹春饒絮,雪滿遊春路。
樹頭花豔雜嬌雲,樹底人家朱戶。
北樓閒上,疏簾高卷,直見街南樹。
闌干倚盡猶慵去,幾度黃昏雨。
晚春盤馬踏青苔,曾傍綠陰深駐。
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戸,欣然起行。
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
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至於顛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荊卿爲計,始速禍焉。
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
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洎牧以讒誅,邯鄲爲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嚮,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爲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爲國者無使爲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
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鉤欄下香階畔,醉後不知斜日晚。
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新綠小池塘,風簾動、碎影舞斜陽。
羨金屋去來,舊時巢燕;土花繚繞,前度莓牆。
繡閣裏、鳳幃深幾許?聽得理絲簧。
欲說又休,慮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近清觴。
遙知新妝了,開朱戶、應自待月西廂。
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
問甚時說與,佳音密耗,寄將秦鏡,偷換韓香?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
西城楊柳弄春柔。
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爲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爲少年留。
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憶昔西池池上飲,年年多少歡娛。
別來不寄一行書,尋常相見了,猶道不如初。
安穩錦屏今夜夢,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問定何如?情知春去後,管得落花無。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7.41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