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
見秋原如掌,槍刀突出,星馳鐵騎,陣勢縱橫。
人在油幢,戎韜總制,羽扇從容裘帶輕。
君知否,是山西將種,曾系詩盟。
龍蛇紙上飛騰,看落筆、四筵風雨驚。
便塵沙出塞,封侯萬里,印金如鬥,未愜平生。
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
歸來晚,聽隨軍鼓吹,已帶邊聲。
見秋原如掌,槍刀突出,星馳鐵騎,陣勢縱橫。
人在油幢,戎韜總制,羽扇從容裘帶輕。
君知否,是山西將種,曾系詩盟。
龍蛇紙上飛騰,看落筆、四筵風雨驚。
便塵沙出塞,封侯萬里,印金如鬥,未愜平生。
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
歸來晚,聽隨軍鼓吹,已帶邊聲。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
何人爲寫悲壯,吹角古城樓。
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
賸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
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
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
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何人爲寫悲壯,吹角古城樓。
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
賸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
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
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
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右《金石錄》三十卷者何?趙侯德父所著書也。
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鍾、鼎、甗、鬲、盤、匜、尊、敦之款識,豐碑大碣、顯人晦士之事蹟,凡見於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僞謬,去取褒貶,上足以合聖人之道,下足以訂史氏之失職者,皆載之,可謂多矣。
嗚呼!自王播、元載之禍,書畫與胡椒無異;長輿、元凱之病,錢癖與傳癖何殊?名雖不同,其惑一也。
餘建中辛巳,始歸趙氏。
時先君作禮部員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
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
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綀,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日就月將,漸益堆積。
丞相居政府,親舊或在館閣,多有亡詩、逸史,魯壁、汲冢所未見之書,遂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
後或見古今名人書畫,三代奇器,亦復脫衣市易。
嘗記崇寧間,有人持徐熙《牡丹圖》,求錢二十萬。
當時雖貴家子弟,求十萬錢豈易得耶?留信宿,計無所出而還之。
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
後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餘。
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
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籤題。
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爲率。
故能紙札精緻,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
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爲飲茶先後。
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收書既成,歸來堂起書庫大櫥,簿甲乙,置書冊。
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聯,或少損污,必懲責揩完塗改,不復向時之坦夷也。
是欲求適意而憀慄。
餘性不耐,始謀食去重肉,衣去重採,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遇書史百家字不刓闕,本不訛謬者,輒市之,儲作副本。
自來家傳《周易》、《左氏傳》,故兩家者流,文字最備。
於是几案羅列,枕蓆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至靖康丙午歲,侯守淄川。
聞金人犯京師,四顧茫然,盈箱溢篋,且戀戀,且悵悵,知其必不爲己物矣。
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喪南來。
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
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青州故第,尚鎖書冊什物,用屋十餘間,期明年春再具舟載之。
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謂十
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鍾、鼎、甗、鬲、盤、匜、尊、敦之款識,豐碑大碣、顯人晦士之事蹟,凡見於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僞謬,去取褒貶,上足以合聖人之道,下足以訂史氏之失職者,皆載之,可謂多矣。
嗚呼!自王播、元載之禍,書畫與胡椒無異;長輿、元凱之病,錢癖與傳癖何殊?名雖不同,其惑一也。
餘建中辛巳,始歸趙氏。
時先君作禮部員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
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
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綀,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日就月將,漸益堆積。
丞相居政府,親舊或在館閣,多有亡詩、逸史,魯壁、汲冢所未見之書,遂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
後或見古今名人書畫,三代奇器,亦復脫衣市易。
嘗記崇寧間,有人持徐熙《牡丹圖》,求錢二十萬。
當時雖貴家子弟,求十萬錢豈易得耶?留信宿,計無所出而還之。
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
後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餘。
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
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籤題。
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爲率。
故能紙札精緻,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
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爲飲茶先後。
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收書既成,歸來堂起書庫大櫥,簿甲乙,置書冊。
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聯,或少損污,必懲責揩完塗改,不復向時之坦夷也。
是欲求適意而憀慄。
餘性不耐,始謀食去重肉,衣去重採,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遇書史百家字不刓闕,本不訛謬者,輒市之,儲作副本。
自來家傳《周易》、《左氏傳》,故兩家者流,文字最備。
於是几案羅列,枕蓆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至靖康丙午歲,侯守淄川。
聞金人犯京師,四顧茫然,盈箱溢篋,且戀戀,且悵悵,知其必不爲己物矣。
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喪南來。
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
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青州故第,尚鎖書冊什物,用屋十餘間,期明年春再具舟載之。
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謂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