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石室,汗簡殺青,悉是傳錄,河間古簡,為法書祖。
張彥遠志在多聞,上列沮蒼,按史發論,世咸不傳,徒欺後人,有識所罪。
至於後愚妄作,組織神鬼,止可發笑。
余但以平生目歷,區別無疑,集曰《書史》,所以提南識者,不點俗目。
劉原父收周鼎篆一器,百字,刻跡煥然,所謂金石刻文,與孔氏上古書相表裡,字法有鳥跡自然之狀。
宗室仲忽、李公麟收購亦多。
余皆嘗賞閱,如楚鐘刻字,則端逸,遠高秦篆,咸可冠方今法書之首;秦漢石刻,塗壁都市,前人已詳。
余閱書白首,無魏遺墨,故斷自西晉。
晉賢十四帖,檢校太師李瑋於侍中王貽永家購得,第一帖張華真楷,鐘法,次王 ,次王戎,次陸機,次郗鑒,次陸 表,晉元帝批答,次謝安,次王衍,次右軍,次謝萬兩帖,次王 ,次臣詹,晉武帝批答,次謝方回,次郗 ,次謝尚,內謝安帖,有開元印,縫兩小璽,建中翰林印。
安及萬帖有王涯永存珍秘印,大卷前有梁秀收閱古書印,後有殷浩印,殷浩以丹,梁秀以赭,是唐末賞鑒之家,其間有太平公主胡書印,王溥之印。
自五代相家寶藏。
侍中,國婿,丞相子也。
太宗皇帝文德化成,靖無他好,留意翰墨,潤色太平。
淳化中嘗借王氏所收書,集人《閣帖》十卷,內郗 兩行《二十四日帖》,乃此卷中者,仍於謝安帖尾御書親跋三字以還王氏,其帖在李瑋家。
余同王渙之飲於李氏園池,閱書畫產竟日,末出此帖:棗木大軸,古青藻花錦作標,破爛,無竹模,晉帖,上反安冠簪樣古玉軸。
余尋制擲棗軸池中,拆玉軸,王渙之加糊,共裝焉。
一坐大笑,要余題跋,乃題曰:「李氏法書第一」(亦天下法書第一也)。
又晉謝奕、桓溫、謝安三帖為一卷,上有竇蒙審定印,謝安帖後以濃墨模榻,遂全暈過,後歸副車王詵家,分為三帖,雲失謝安帖,以墨重暈。
唐人意寶此帖,而反害之也。
後人可以為戒。
李瑋雲:「亦購於王氏。」
又黃素《黃庭經》一卷,是六朝人書。
絹完,並無唐人氣格。
縫有書印字,是曾入鐘紹京家。
黃素縝密,上下是為絲織成欄,期間用未墨界行。
卷末跋台仙二字,有 陳氏圖書字印,及錢氏忠孝之家印。
陶谷跋雲:「山陰道士劉君,以群鵝獻右軍,乞書《黃庭經》,此是也。
此書乃明州刺史李振景福中罷官過浚郊,遺光祿朱卿; 卿名友文,即梁祖之子,後封博王;王薨,余獲於舊邸,時貞明庚辰秋也。
晉都梁苑。
因重背之。
中書捨人陶谷記。」是日降制,以京兆尹安彥威兼副都統。
余跋雲:「書印字,唐越國公鐘紹京印也。
《晉史》載:為寫《道德經》,當舉群鵝相贈。
因李白詩《送
軾啓:新歲未獲展慶,祝頌無窮,稍晴起居何如?數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
昨日得公擇書,過上元乃行,計月末間到此,公亦以此時來,如何?竊計上元起造,尚未畢工。
軾亦自不出,無緣奉陪夜遊也。
沙枋畫籠,旦夕附陳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
此中有一鑄銅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並椎,試令依樣造看兼適有閩中人便。
或令看過,因往彼買一副也。
乞蹔付去人,專愛護便納上。
餘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謹,軾再拜。
季常先生文閣下。
正月二日。
子由亦曾言,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
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伸意。
柳丈昨得書,人還即奉謝次。
知壁畫已壞了,不須怏悵。
但頓着潤筆新屋下,不愁無好畫也。
芾啓。
久違,傾仰。
夏序清和。
起居何如?衰年趨召,不得久留,伏惟珍愛。
米—斛,將微意,輕尠悚仄。
餘惟加愛加愛。
芾頓首。
竇先生侍右。
芾再啓。
賀鑄能道行樂慰人意。
玉筆格十襲收祕,何如兩足其好。
人生幾何,各閼其欲。
即有意,一介的可委者。
同去人付子敬二帖來授,玉格卻付一軸去,足示俗目。
賀見此中本乃雲公所收紙黑,顯僞者。
此理如何,一決無惑。
芾再拜。
天竺辯才法師以智者教傳四十年,學者如歸,四方風靡。
於是晦者明,聰者通大小之機,無不遂者。
不居其功,不宿於名,乃辭其交遊,去其弟子而求於寂寞之濱,得然而不蔽翳,四顧若失,莫知其鄉。
逡巡下危磴行深林,得之於煙雲,彷彿之間,遂造而揖之。
法師引予並席而坐,相視而笑,徐曰,子胡來,予曰,願有觀焉。
法師曰,子固觀矣,而又將奚觀。
予笑曰,然。
法師命予入由照閣經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吾之所以休息乎?此也窺其制,則圓蓋而方址。
予謁之曰,夫釋子之寢,或為方丈,或為圓廬。
而是庵也,胡為而然哉?法師曰,子既得之矣!雖然試為子言之,夫形而上者,渾論周遍非方非圓,而能成方圓者也!形而下者,或得之方,或得之圓,或兼斯斯者,而不能無悖者也,大至於天地,近止乎一身,無不然。
故天得之則運而無積,地得之則靜而無變,是以天圓而地方,人位乎天地之間,則首足具二者之形矣。
蓋宇宙雖大,不離其內,秋毫雖小,待之成躰,故凡有貌象聲色者,無巨細,無古今,皆不能出於方圓之內也。
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雖然此游於方之內者也,至於吾佛亦如之,使吾黨祝發以圓其頂,壞色以方其袍。
乃欲其煩惱盡而理躰圓,定慧修也德相顯也。
蓋溺於理而不達於事,迷於事而不明於理者,皆不可謂之沙門,先王以制禮樂為衣裳,至於舟車器械宮室之為,皆則而象之。
故儒夫冠圓,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
雖能理事一如向無異觀者,其真沙門歟意!人之處乎覆載之內,陶乎教仕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於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為是庵也,然則吾直以是為蘧廬爾,若夫以法性之圓,事相之方,而規矩一切則諸法同體而無自位,萬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之不深。
度而游乎無端之紀,則是庵也,為無相之庵,而吾亦將以無所住焉!當是時也,子奚往而觀乎理圓也,語方也,吾當忘言與之以無所觀而觀之,於是答然隱凡,予出,以法師之說授其門弟子,使記焉。
元豐癸亥四月九日慧日峯守一記。
蘇太簡參政家物,多著,邳公之後四代相印,或用,翰林學士院印。
芾記。
收張僧繇天王,上有薛稷題。
閻二物,樂老處元直取得。
又收景溫《問禮圖》,亦六朝畫。
珊瑚一枝。
三枝朱草出金沙,來自天支節相家。
當日蒙恩預名錶,愧無五色筆頭花。
黻頓首再拜。
後進邂逅長者於此,數廁坐末,款聞議論,下情慰忭慰忭。
屬以登舟,即徑出關,以避交遊出餞,遂末遑祇造舟次。
其爲瞻慕,曷勝下情?謹附便奉啓,不宣。
黻頓首再拜。
知府大夫丈棨下。
高君素收古畫馬,翹舉雄傑,感今無此馬,故賦。
方唐牧之至盛,有天骨之超俊,勒四十万之數,而隨方以分色焉,此馬居其中以為鎮。
目星角以電發,蹄踠踣以風迅。
鬐龍顒而孤起,耳鳳聳以雙峻。
翠華建而出步,閶闔下而輕噴。
低駑群而不嘶,橫秋風以獨韻。
若夫,躍溪舒急,冒絮徵叛。
直突而建德項縶,橫馳則世充領斷。
咸絕材以比德,敢伺蹶而致吝。
豈肯浪逐金粟之堆,蓋當下視八坊之駿。
高標雄跨也獅子攘獰,逸氣下衰而照夜矜穩。
於是,風靡格頺,色妙才駘,入仗不動,終日如杯。
乃得玉為銜飾,繡作鞍儓,㯤秣粟豢,肉脹筋埋,其報德也。
蓋不如,偷盧噬盜,策蹇勝柴。
鑄黃蝸而吐水,畫白澤以除灾。
但覺,駝垂就節,鼠伏防猜。
妬心雖厲,馴號期諧。
誓俛首以畢世,未伏櫪以興懷。
嗟乎!所謂英風頓盡,冗仗長排。
若不市駿骨致龍媒如此馬者,一旦天子,巡朔方,升喬岳,掃四塞之塵,校岐陽之獵,則飛黃騕褭,籋雲追電,何所從而遽來?何所從而遽來?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