芾烝徒如禁旅嚴肅,過州郡,兩人並行。
寂無聲,功皆省三日先了。
蒙張都大、鮑提倉、呂提舉、壕寨左藏,皆以爲諸邑第一功夫。
想聞左右,若得此十二萬夫自將,可勒賀蘭。
不妄、不妄。
芾皇恐。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
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
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而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
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
”處士笑而然之。
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不可改也。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爲盛。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爲郭,江橫玉繫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爲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髮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溼,以此誇能。
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維元祐六年,歲次辛未,九月丙戊朔,從表侄具位蘇軾,謹以清酌餚果之奠,昭告於故太師袞國文忠公安康郡夫人之靈。
嗚呼!軾自齠齔,以學爲嬉。
童子何知,謂公我師。
晝誦其文,夜夢見之。
十有五年,乃克見公。
公爲拊掌,歡笑改容。
此我輩人,餘子莫羣。
我老將休,付子斯文。
再拜稽首,過矣公言。
雖知其過,不敢不勉。
契闊艱難,見公汝陰。
多士方譁,而我獨南。
公曰子來,實獲我心。
我所謂文,必與道俱。
見利而遷,則非我徒。
又拜稽首,有死無易。
公雖去亡,言如皎日。
元佑之初,起自南遷。
叔季在朝,如見公顏。
入拜夫人,羅列諸孫。
敢以中子,請婚叔氏。
夫人曰然,師友之義。
凡二十年,再升公堂。
深衣廟門,垂涕失聲。
白髮蒼顏,復見潁人。
潁人思公,曰此門生。
雖無以報,不辱其門。
清潁洋洋,東注於淮。
我懷先生,豈有涯哉。
平虜亭記甚佳,可勒諸石。
但過情之譽為多,豈踈拙所宜當?悚仄悚仄。
飛再拜。
凡爲醫者,遇有請召,不擇高下遠近必赴。
陛下已登大寶,黎元有歸,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虜人之謀。
而勤王御營之師日集,兵勢漸盛。
彼方謂我素弱,未必能敵,正宜乘其怠,而擊之。
而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陛下之意,恢復故疆,迎還二聖;奉車駕日益南,又令臨安、維揚、襄陽,準備巡幸。
有苟安之漸,無遠大之略,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
雖使將帥之臣,戮力於外,終亡成功。
爲今之計,莫若請車駕還京,罷三州巡幸之詔,乘二聖蒙塵未久,虜穴未固之際,親帥六軍,迤邐北渡。
則天威所臨,將帥一心,士卒作氣,中原之地,指期可復!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0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