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
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子厚有子男二人: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
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子厚有子男二人:
橘之蠹,大如小指,首负特角,身蹙蹙然,类蝤蛴而青。
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或枨触之,辄奋角而怒,气色桀骜。
一旦视之,凝然弗食弗动;明日复往,则蜕为蝴蝶矣!力力拘拘,其翎未舒。
襜黑韝苍,分朱间黄。
腹填而椭,緌纤且长。
如醉方寤,羸枝不扬。
又明日往,则倚薄风露,攀缘草树,耸空翅轻,瞥然而去。
或隐蕙隙,或留篁端,翩旋轩虚,扬曳纷拂,甚可爱也。
须臾犯蝥网而胶之,引丝环缠,牢若桎梏。
人虽甚怜,不可解而纵矣!
噫!秀其外,类有文也;默其中,类有德也;不朋而游,类洁也;无嗜而食,类廉也。
向使前不知为橘之蠹,后不见触蝥之网,人谓之钧天帝居而来,今复还矣!
天下,大橘也;名位,大羽化也;封略,大蕙篁也。
苟灭德忘公,崇浮饰傲,荣其外而枯其内,害其本而窒其源,得不为大蝥网而胶之乎!观吾之《蠹化》者,可以惕惕。
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或枨触之,辄奋角而怒,气色桀骜。
一旦视之,凝然弗食弗动;明日复往,则蜕为蝴蝶矣!力力拘拘,其翎未舒。
襜黑韝苍,分朱间黄。
腹填而椭,緌纤且长。
如醉方寤,羸枝不扬。
又明日往,则倚薄风露,攀缘草树,耸空翅轻,瞥然而去。
或隐蕙隙,或留篁端,翩旋轩虚,扬曳纷拂,甚可爱也。
须臾犯蝥网而胶之,引丝环缠,牢若桎梏。
人虽甚怜,不可解而纵矣!
噫!秀其外,类有文也;默其中,类有德也;不朋而游,类洁也;无嗜而食,类廉也。
向使前不知为橘之蠹,后不见触蝥之网,人谓之钧天帝居而来,今复还矣!
天下,大橘也;名位,大羽化也;封略,大蕙篁也。
苟灭德忘公,崇浮饰傲,荣其外而枯其内,害其本而窒其源,得不为大蝥网而胶之乎!观吾之《蠹化》者,可以惕惕。
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
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慧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
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而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
盘之土,可以稼。
盘之泉,可濯可沿。
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
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
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慧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
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而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
盘之土,可以稼。
盘之泉,可濯可沿。
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
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
不入于老,则入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
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
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
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
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
寒,然后为之衣。
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
为之工,以赡其器用。
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
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
为之礼,以次其先后。
为之乐,以宣其湮郁。
为之政,以率其怠倦。
为之刑,以锄其强梗。
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
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
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
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
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
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
”以求其所谓清静寂灭者。
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
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
不入于老,则入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
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
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
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
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
寒,然后为之衣。
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
为之工,以赡其器用。
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
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
为之礼,以次其先后。
为之乐,以宣其湮郁。
为之政,以率其怠倦。
为之刑,以锄其强梗。
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
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
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
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
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
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
”以求其所谓清静寂灭者。
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
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
”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
《律》曰:“不讳嫌名。
”释之者曰:谓若“禹”与 “雨”,“邱”与“蓲”之类是也。
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
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
“机”也。
惟宦者宫妾,乃不敢言“谕”及 “机”,以为触犯。
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耶,为不可耶?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
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耶?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
”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
《律》曰:“不讳嫌名。
”释之者曰:谓若“禹”与 “雨”,“邱”与“蓲”之类是也。
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
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
“机”也。
惟宦者宫妾,乃不敢言“谕”及 “机”,以为触犯。
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耶,为不可耶?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
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耶?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休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
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休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
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以果子弄物,招送寄寄体魂,归大茔之旁。
哀哉!尔生四年,方复本族。
既复数月,奄然归无。
于鞠育而未深,结悲伤而何极!来也何故,去也何缘?念当稚戏之辰,孰测死生之位?
时吾赴调京下,移家关中。
事故纷纶,光阴迁贸。
寄瘗尔骨,五年于兹。
白草枯荄,荒涂古陌。
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吾有罪矣。
今吾仲姊,返葬有期。
遂迁尔灵,来复先域。
平原卜穴,刊石书铭。
明知过礼之文,何忍深情所属!自尔没后,侄辈数人。
竹马玉环,绣襜文褓。
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争花,纷吾左右。
独尔精诚,不知何之。
况吾别娶已来,嗣绪未立。
犹子之谊,倍切他人。
念往抚存,五情空热。
呜呼!荥水之上,檀山之侧。
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
伯姑仲姑,冢坟相接。
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
华彩衣裳,甘香饮食。
汝来受此,无少无多。
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哀哉!尔生四年,方复本族。
既复数月,奄然归无。
于鞠育而未深,结悲伤而何极!来也何故,去也何缘?念当稚戏之辰,孰测死生之位?
时吾赴调京下,移家关中。
事故纷纶,光阴迁贸。
寄瘗尔骨,五年于兹。
白草枯荄,荒涂古陌。
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吾有罪矣。
今吾仲姊,返葬有期。
遂迁尔灵,来复先域。
平原卜穴,刊石书铭。
明知过礼之文,何忍深情所属!自尔没后,侄辈数人。
竹马玉环,绣襜文褓。
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争花,纷吾左右。
独尔精诚,不知何之。
况吾别娶已来,嗣绪未立。
犹子之谊,倍切他人。
念往抚存,五情空热。
呜呼!荥水之上,檀山之侧。
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
伯姑仲姑,冢坟相接。
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
华彩衣裳,甘香饮食。
汝来受此,无少无多。
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用木。
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
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
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
馀之碑野庙也,非有功德政事可纪,直悲夫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瓯粤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
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曰将军。
有温而愿哲而少者,则曰某郎。
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
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
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室,峻之以陛级。
左右老木,攒植森拱。
茑萝翳于上,枭鹗室其间。
车马徒隶,丛杂怪状,农作之怖之,走畏恐后。
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犬鸡鱼菽之荐。
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
一日懈怠,祸亦随作。
耋孺畜牧,栗栗然疾病死丧,不曰适丁其时耶,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
虽然,若以古言之则戾,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何者?岂不以生能御大灾捍大患,其死也则血食于生人,无名之土木,不当与御灾捍患者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
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
解民之悬,清民之瞎,未尝贮于胸中。
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
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平居无事,指为贤良。
一旦有天下之忧,当报国之日,则恇挠脆怯,颠踬窜踣,乞为囚虏之不暇。
此乃缨弁言语之土木耳,又何责其真土木耶?故曰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既而为诗,以乱其末。
土木其形,窃吾民之酒牲,固无以名。
土木其智,窃吾君之禄位,宜如何可议。
禄位颀颀,酒牲甚微。
神之飨也,孰云其非。
视吾之碑,知斯文之可悲。
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
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
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
馀之碑野庙也,非有功德政事可纪,直悲夫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瓯粤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
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曰将军。
有温而愿哲而少者,则曰某郎。
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
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
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室,峻之以陛级。
左右老木,攒植森拱。
茑萝翳于上,枭鹗室其间。
车马徒隶,丛杂怪状,农作之怖之,走畏恐后。
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犬鸡鱼菽之荐。
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
一日懈怠,祸亦随作。
耋孺畜牧,栗栗然疾病死丧,不曰适丁其时耶,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
虽然,若以古言之则戾,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何者?岂不以生能御大灾捍大患,其死也则血食于生人,无名之土木,不当与御灾捍患者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
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
解民之悬,清民之瞎,未尝贮于胸中。
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
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平居无事,指为贤良。
一旦有天下之忧,当报国之日,则恇挠脆怯,颠踬窜踣,乞为囚虏之不暇。
此乃缨弁言语之土木耳,又何责其真土木耶?故曰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既而为诗,以乱其末。
土木其形,窃吾民之酒牲,固无以名。
土木其智,窃吾君之禄位,宜如何可议。
禄位颀颀,酒牲甚微。
神之飨也,孰云其非。
视吾之碑,知斯文之可悲。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
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
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馀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
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
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馀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