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臣奉侍帷幄十余年,陛下许臣以仁义之道,守而不失;俭约朴素,终始弗渝。
德音在耳,不敢忘也。
顷年以来,浸不克终。
谨用条陈,裨万分一。
陛下在贞观初,清净寡欲,化被荒外。
今万里遣使,市索骏马,并访怪珍。
昔汉文帝却千里马,晋武帝焚雉头裘。
陛下居常论议,远希尧、舜,今所为,更欲处汉文、晋武下乎?此不克终一渐也。
子贡问治人。
孔子曰:"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子贡曰:"何畏哉?"对曰:"不以道导之,则吾仇也,若何不畏!"陛下在贞观初,护民之劳,煦之如子,不轻营为。
顷既奢肆,思用人力,乃曰:"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
"自古未有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何有逆畏其骄而为劳役哉?此不克终二渐也。
陛下在贞观初,役己以利物,比来纵欲以劳人。
虽忧人之言不绝于口,而乐身之事实切诸心。
无虑营构,辄曰:"弗为此,不便我身。
"推之人情,谁敢复争?此不克终三渐也。
在贞观初,亲君子,斥小人。
比来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恭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
近之莫见其非,远之莫见其是。
莫见其是,则不待间而疏;莫见其非,则有时而昵。
昵小人,疏君子,而欲致治,非所闻也。
此不克终四渐也。
在贞观初,不贵异物,不作无益。
而今难得之货杂然并进,玩好之作无时而息。
上奢靡而望下朴素,力役广而冀农业兴,不可得已。
此不克终五渐也。
贞观之初,求士如渴,贤者所举,即信而任之,取其所长,常恐不及。
比来由心好恶,以众贤举而用,以一人毁而弃,虽积年任而信,或一朝疑而斥。
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迹,一人之毁未必可信,积年之行不应顿亏。
陛下不察其原,以为臧否,使谗佞得行,守道疏间。
此不克终六渐也。
在贞观初,高居深拱,无田猎毕弋之好。
数年之后,志不克固,鹰犬之贡,远及四夷,晨出夕返,驰骋为乐,变起不测,其及救乎?此不克终七渐也。
在贞观初,遇下有礼,群情上达。
今外官奏事,颜色不接,间因所短,诘其细过,虽有忠款,而不得申。
此不克终八渐也。
在贞观初,孜孜治道,常若不足。
比恃功业之大,负圣智之明,长慠纵欲,无事兴兵,问罪远裔。
亲狎者阿旨不肯谏,疏远者畏威不敢言。
积而不已,所损非细。
此不克终九渐也。
贞观初,频年霜旱,畿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老扶幼,来往数年,卒无一户亡去。
此由陛下矜育抚宁,故死不携贰也。
比者疲于徭役,关中之人,劳弊尤甚。
杂匠当下,顾而不遣。
正兵番上,复别驱任。
市物襁属于廛,递子背望于道。
脱有一谷不收,百姓之心,恐不能
愧尔了然,为吾所视。
高睹古人,有如邻里。
勿分秋毫,分于邦里。
勿视邦禄,视于人纪。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
惟文有华,秀于百卉。
见彼之倨,污甚涂炭。
见彼之贤,绵甚葛藟。
勿顾厉阶,紊吾大志。
勿视怨府,损吾高义。
入吾明者,何人而已?古之忠臣,古之孝子。
上立大业,中光信史。
苟不善是,蚿蝝之类。
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
其先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王,谥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
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
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狭不可依,乃葬荥阳之檀山原。
由大王父已还,一昭一穆如平生。
曾祖凯,官至博州刺史。
祖[金皇],由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岁满,转殿中丞、侍御史,赠尚书祠部郎中。
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末应进士,遂及大乱,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后为浙西从事。
本府就加盐铁副使,遂转殿中,主务於蛹[yǒng]桥。
其后罢归浙右,至扬州,遇疾不讳。
小子承夙训,禀遗教,眇[miǎo,微弱]然一身,奉尊夫人不敢殒灭。
后忝[tiǎn羞辱,愧对;辱]登朝,或领郡,蒙恩泽,先府君累赠至吏部尚书,先太君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赠至范阳郡太夫人。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
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官司间旷,得以请告奉凊[冫青,qìng]。
是时少年,名浮[过也]于实,士林荣之。
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丁]指遇父母之丧。
[先尚书]指刘禹锡的父亲。
)因成痼疾。
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
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
”因白丞相以请,曰:“诺。
”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书记。
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明年冬,擢[zhuō提拔]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
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
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
至是起苏州掾[yuàn,副官],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
翊日[同“翌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
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
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馀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duó]支盐铁等案。
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
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
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
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
(从春到秋的“永贞革新”,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
这是对“永贞革新”的充分肯定。

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
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曰顺宗。
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
宫掖[yè]
文之难而诗尢难,古今之喻多矣。
愚以为辨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酰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
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
中华之人所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宜哉。
诗贯六义,则讽谕抑扬,渟蓄渊雅,皆在其中矣。
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
前辈诸集,亦不专工于此,矧其下者耶?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道学哉?贾阆仙诚有警句,然视其全篇,意思殊馁。
大抵附于蹇涩,方可致才。
亦为体之不备也,矧其下者哉?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
愚窃尝自负,既久而愈觉缺然。
然得于早春,则有“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销”。
又“人家寒食月。
花影午时天”。
(上句云“隔谷见鸡犬,山苗接楚田”)又“雨微吟足思,花落梦无憀”。
又“夜短猿悲减,风和鹊喜灵。
”得于山中,则有“坡暖冬生笋,松凉夏健人。
”又“川明虹照雨,树密乌冲人”。
得于江南,则有“日带潮声晚,烟和楚色秋”。
(一作“戌鼓和潮暗,船灯照岛幽”。
本集同)又“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
得于塞上,则有”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饥。
”得于丧乱,则有“骅骝思故第,婴鹉失佳人”。
又“鲸鲵人海涸,魑魅棘林幽”。
得于道官,则有“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
得于夏景,则有“地凉清鹤梦,林静肃僧仪”。
得于佛寺,则有“松日明金像,苔龛响木鱼”。
又“解吟僧亦俗,爱舞鹤终卑”。
得于郊园,则有“暖景鸡声美,微风蝶影繁”。
又“远陂春草渗,犹有水禽飞”。
(上句云“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得于乐府,则有“晚妆留拜月,春睡更生香”。
得于寂寥,则有“孤萤出荒池,落叶穿破屋”。
得于惬适,则有“客来当意惬,花发遇歌成”。
虽庶几不滨于浅涸,亦未废作者之讥诃也。
七言云:“逃难人多分隙地,放生鹿大出寒林。
”又“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忆良朋”。
又“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又“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上句云“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楼栏槛别人家”)又“殷勤元旦日,欹午又明年”。
(上句云“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皆不拘于一概也。
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
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
岂容易哉?足下之诗,时辈固有难色。
傥复以全美为上,即知味外之旨矣。
勉旃。
司空表圣再拜。
微臣每读经史,见前贤忠孝之事,臣虽小人,窃希大道,未嚐不废卷长想,思履其迹。
臣以不天,早失父母,犬马之养,已无所施。
顾来事之可为者,唯忠义而已。
是以徒步二千裏而自归於陛下,陛下不以臣愚瞽,过垂齿录。
窃自顾瞻,无阶答谢,辄以微躯丹款,惟陛下所择。
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其墙宇门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
臣伏以东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反在城外。
虽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在清俭,陛下重违慈旨,爱惜人力,而蕃夷朝见,及四方观听,有不足者。
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观,务从高显,以称万国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
臣又伏见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宫。
臣窃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视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宫去京三百馀裏,銮舆动轫,严跸经旬日,非可以旦暮至也。
傥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见陛下者,将何以赴之?且车驾今行,本为避暑,然则太上皇尚留热所,而陛下自逐凉处,温清之道,臣窃未安。
然敕书既出,业已成就,愿示速反之期,以开众惑。
臣又见诏书,令宗室功臣悉就蕃国,贻厥子孙,嗣守其政,非有大故,无或黜免。
臣窃惟陛下封植之者,诚爱之重之,欲其继嗣承守而与国无疆也。
臣以为必如诏旨者,陛下宜思所以安存之富贵之,何必使代官也。
何则?以尧舜之父,犹有朱均之子,傥在孩童嗣职,万一骄愚,则兆庶被其殃,而家国蒙其患。
正欲绝之也,则子文之治犹在;正欲存之也。
则欒黶之恶已彰。
与其毒害於见存之百姓,则宁使割恩於已亡之一臣明矣。
然则向所谓爱之者,乃适所以伤之也。
臣谓宜赋以茅土,畴其户邑,必有才行,随器方授。
则虽其翰翮非强,亦可以获免尤累。
昔汉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终全其代者,良得其术也。
愿陛下深思其宜,使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也。
臣又闻圣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为本,故曰:「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又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子亦云:「吾不与祭,如不祭。」是圣人之重祭祀也如此。
伏惟陛下践祚以来,宗庙之享,未曾亲事。
伏缘圣情,独以銮舆一出,劳费必多,所以忍其孝思,以便百姓,遂使一代之史,不书皇帝入庙之事,将何以贻厥孙谟,垂则来叶?臣知大孝诚不在俎豆之间,然则圣人之训人,固有屈已以从时,特愿圣恩,顾省愚款。
臣又闻致化之道,在於求贤审官;为政之基,必自扬清激浊,故孔子曰:「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是言慎举之为重也。
臣伏见王长通白明达,本自乐工,舆早杂类,韦槃提斛斯正,则更无他材,独解调马,纵使术逾侪辈,能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小富小贵易盈,刑灾准有;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桥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待人有地,无端得福更延年。
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已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大才与见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忮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元;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乐处生悲,一生辛苦;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功归人而过归己,侭堪救患扶灾。
处家孝弟无亏,簪缨奕世;与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
曲意周全知有后;任情激搏必凶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名扬海内。
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
自古为文者,多以九、七为题目。
乃有《九歌》、《九辨》、《九章》、《七发》、《七启》,其流不一。
馀以为天有五星,地有五岳,人有五常,礼有五礼,乐有五声。
五者,亦在天地之数。
今造五悲,以伸万物之情,传之好事耳。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
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
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
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只益为愈。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有能知此,道大名播。
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
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4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