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
【其一】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牆頭,感嘆亦歔欷。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其二】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
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
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
賴知禾黍收,已覺糟牀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
【其三】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鬥爭。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
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爲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羌村》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三首五言詩。
這組詩是唐肅宗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杜甫在左拾遺任上因上書援救房琯而觸怒唐肅宗,被放還鄜州羌村(在今陝西富縣南)探家時所作。
三首詩內容各異,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展現了杜甫回家省親時的生活片斷,客觀真實地再現了唐代安史之亂中黎民蒼生飢寒交迫、妻離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況。
這三首詩蟬聯而下,構成了詩人的「還鄉三部曲」,也構成了一幅「唐代亂離圖」。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句:崢嶸,山高峻貌;這裏形容雲峯。
赤雲西,即赤雲之西,因爲太陽在雲的西邊。
古人不知地轉,以爲太陽在走,故有「日腳」的說法。
這兩句是未到時的遠望。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句:因有人來,故宿鳥驚喧。
杜甫是走回來的,所謂「白頭拾遺徒步歸」,他曾向一個官員借馬,沒借到。
「千里至」三字,辛酸中包含着喜悅。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句:妻孥(nú),妻子和兒女。
杜甫的妻子這時以前雖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對於他的突然出現,仍不免驚疑,只是發愣,所以說「怪我在」。
下句說,驚魂既定,心情復常,方信是真,一時悲喜交集,不覺流下淚來。
這兩句寫得極深刻、生動,是一個絕妙的鏡頭。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句:遂,是如願以償。
這兩句是上兩句的說明,下四句的引子。
「偶然」二字含有極豐富的內容,和無限的感慨。
杜甫陷叛軍數月,可以死;脫離叛軍亡歸,可以死;疏救房琯,觸怒肅宗,可以死;即如此次回鄜,一路之上,風霜疾病、盜賊虎豹,也無不可以死。
現在竟得生還,豈不是太偶然了嗎?妻子之怪,又何足怪呢。
「鄰人滿牆頭,感嘆亦歔欷」句:歔(xū)欷(xī),悲泣之聲。
這些感嘆悲泣聲表現了父老們(鄰人)對於這位民族詩人的讚歎。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句:夜闌,深夜。
「更」讀去聲,夜深當去睡,今反高燒蠟燭,所以說「更」。
這是因爲萬死一生,久別初逢,過於興奮,不忍去睡,也不能入睡。
因事太偶然,故雖在燈前,面面相對,仍疑心是在夢中。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句:晚歲,即老年。
迫偷生,指這次奉詔回家。
杜甫心在國家,故直以詔許回家爲偷生苟活。
少歡趣,正因爲杜甫認爲當此萬方多難的時候卻待在家裏是一種可恥的偷生,所以感到「少歡趣」。
「少」字有分寸,不是沒有。
「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句,當在「畏」字讀斷,是上一下四的句法。
這裏的「卻」字,作「即」字講。
「卻去」猶「即去」或「便去」。
是說孩子們怕爸爸回家不幾天就又要走了,因爲他們已發覺爸爸的「少歡趣」。
金聖嘆雲:「嬌兒心孔千靈,眼光百利,早見此歸,不是本意,於是繞膝慰留,畏爺復去。」
憶昔:指上一年六七月間。
追涼:追逐涼爽的地方,即指下句。
「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句:杜甫回來在閏八月,西北早寒,故有此景象。
蕭蕭,兼寫落葉。
撫,撫念。
撫念家事則滿目淒涼,撫念國事則胡騎猖獗,因而憂心如焚。
賴:有全虧它的意思,要是再沒酒,簡直就得愁死。
糟牀:即酒醡。
注:流也,指酒。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句:這是預計的話,因爲酒還沒釀出。
「足斟酌」是說有夠喝的酒。
「且用慰遲暮」,姑且用它(酒)來麻醉自己一下吧。
這只是一句話,並不是真心話。
正:一作「忽」。
鬥爭:爭鬥;搏鬥。
一作「正生」。
柴荊:猶柴門,也有用荊柴、荊扉的。
最初的叩門聲爲雞聲所掩,這時才聽見,所以說「始聞」。
按養雞之法,今古不同,南北亦異。
《詩經》說「雞棲於塒」,漢樂府卻說「雞鳴高樹顛」,又似棲於樹。
石聲漢《齊民要術今釋》謂「黃河流域養雞,到唐代還一直有讓它們棲息在樹上的,所以杜甫詩中還有‘驅雞上樹木’的句子」。
按杜甫《湖城東遇孟雲卿復歸劉顥宅宿宴飲散因爲醉歌》末雲「庭樹雞鳴淚如線」。
湖城在潼關附近,屬黃河流域,詩作於將曉時,而云「庭樹雞鳴」,尤足爲證。
驅雞上樹,等於趕雞回窩,自然就安靜下來。
問:問遺,即帶着禮物去慰問人,以物遙贈也叫做「問」。
父老們帶着酒來看杜甫,所以說「問我」。
榼(kē):酒器。
濁清,指酒的顏色。
苦辭酒味薄:是說苦苦地以酒味劣薄爲辭。
苦辭,就是再三地說,覺得很抱歉似的,寫出父老們的淳厚。
下面並說出酒味薄的緣故。
苦辭、苦憶、苦愛等也都是唐人習慣語,劉叉《答孟東野》詩:「酸寒孟夫子,苦愛老叉詩。」都不含痛苦或傷心的意思。
苦,一作「莫」。
黍(shǔ),黍子,今北方謂之黃米。
兵革:一作「兵戈」,指戰爭。
童:一作「郎」。
請爲父老歌:一來表示感謝,二來寬解父老。
但因爲是強爲歡笑,所以「歌」也就變成了「哭」。
「艱難」句就是歌詞。
「艱難」二字緊對父老所說的苦況。
來處不易,故曰艱難。
惟其出於艱難,故見得情深,不獨令人感,而且令人愧。
從這裏可以看到人民的品質對詩人的感化力量。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句:杜甫是一個「自比稷與契」「窮年憂黎元」的詩人,這時又正作左拾遺,面對着這災難深重的「黎元」,而且自己還喝着他們的酒,不得不嘆,不得不仰天而嘆以至淚流滿面。
【其一】
西天佈滿重巒疊嶂似的紅雲,陽光透過雲腳斜射在地面上。
經過千里跋涉到了家門,目睹蕭瑟的柴門和鳥雀的聒噪,好生蕭條啊!
妻子和孩子們沒想到我還活着,愣了好一會兒才喜極而泣。
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能夠活着回來,確實有些偶然。
鄰居聞訊而來,圍觀的人在矮牆後擠得滿滿的,無不感慨嘆息。
夜很深了,夫妻相對而坐,彷彿在夢中,不敢相信這都是真的。
【其二】
人到晚年了,還感覺是在苟且偷生,但又迫於無奈,終日鬱鬱寡歡。
兒子整日纏在我膝旁,寸步不離,害怕我回家沒幾天又要離開。
閒來繞树漫步,往昔追隨皇帝的情景出現在眼前,可事過境遷,只留下遺憾和嘆息。
一陣涼風吹來,更覺自己報國無門,百感交集,備受煎熬。
幸好知道已經秋收了,新釀的家酒雖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從糟牀汩汩滲出。
現在這些酒已足夠喝的了,姑且用它來麻醉一下自己吧。
【其三】
成羣的雞正在亂叫,客人來時,雞又爭又鬥。
把雞趕上了樹端,這才聽到有人在敲柴門。
四五位村中的年長者,來慰問我由遠地歸來。
手裏都帶着禮物,從榼裏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濁。
一再解釋說:“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於田地沒人去耕耘。
戰爭尚未停息,年輕人全都東征去了。

請讓我爲父老歌唱,在艱難的日子裏,感謝父老攜酒慰問的深情。
吟唱完畢,我不禁仰天長嘆,在座的客人也都熱淚縱橫不絕,悲傷之至。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