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
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
詩人去洛陽尋訪故人,不料摯友已經被貶江嶺。
詩人的心緒頗爲複雜,不平、感傷、懷念交織在一起,但表現在詩裏的卻含蓄深沉,甚至很飄逸灑脫。
用「才子」二字,表達對袁拾遺的傾慕。
同時「才子」與「流人」的對比,暗喻詩人的不平之氣。
雖然説江嶺梅花開得早,風光美妙,也不如北地家鄉之春好。
詩有收放自如、含蓄不露的美感。
這首詩雖然短短二十個字,但其境界非常大,於情感上雖未着一字,但那種寄予的深情卻在相隔千山萬水的南北之間彌散開來,雖不得不淡,卻至死不滅。
詩人去洛陽尋訪故人,不料摯友已經被貶江嶺。
詩人的心緒頗爲複雜,不平、感傷、懷念交織在一起,但表現在詩裏的卻含蓄深沉,甚至很飄逸灑脫。
用「才子」二字,表達對袁拾遺的傾慕。
同時「才子」與「流人」的對比,暗喻詩人的不平之氣。
雖然説江嶺梅花開得早,風光美妙,也不如北地家鄉之春好。
詩有收放自如、含蓄不露的美感。
這首詩雖然短短二十個字,但其境界非常大,於情感上雖未着一字,但那種寄予的深情卻在相隔千山萬水的南北之間彌散開來,雖不得不淡,卻至死不滅。
洛中:指洛陽。
拾遺:古代官職的名稱。
才子:指袁拾遺。
江嶺:江南嶺外之地。
嶺,這裏指大庾嶺。
唐代時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嶺外。
流人:被流放的人,這裏指袁拾遺。
梅花早:梅花早開。
北:一作「此」。
拾遺:古代官職的名稱。
才子:指袁拾遺。
江嶺:江南嶺外之地。
嶺,這裏指大庾嶺。
唐代時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嶺外。
流人:被流放的人,這裏指袁拾遺。
梅花早:梅花早開。
北:一作「此」。
到洛陽是爲了和才子袁拾遺相聚,沒想到他已成爲江嶺的流放者。
聽說那裏的梅花開得早,可是怎麼能比得上洛陽的春天更美好呢?
聽說那裏的梅花開得早,可是怎麼能比得上洛陽的春天更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