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七節
孟子曰:“欲貴者,人之同心也。
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
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
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
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
’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願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願人之文繡也。
”
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
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
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
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
’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願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願人之文繡也。
”
暂无
趙孟:春秋時晉國正卿趙盾,字孟。
此指代有權勢的人。
[2]詩句見《詩經·大雅·既醉》。
[3]德:今人高亨認爲“德”字當作“食”,古德字作“惪”,與食形近而誤(說見其《詩經今注》)。
此指代有權勢的人。
[2]詩句見《詩經·大雅·既醉》。
[3]德:今人高亨認爲“德”字當作“食”,古德字作“惪”,與食形近而誤(說見其《詩經今注》)。
孟子說:“希求富貴,是人們的共同心理。
每個人自身都有可寶貴的東西,只是不去想它罷了。
別人給予的尊貴,不是真正的尊貴。
趙孟所尊貴的,趙孟也能使他卑賤。
《詩經》說:‘既供奉美酒使他陶醉,又獻上仁德使他滿足。
’說的就是已經飽嘗了仁義之德,因而不羨慕人家肥肉、精米的美味;廣爲人知的好名聲集於一身,因而不羨慕別人的錦繡衣裳。
”
每個人自身都有可寶貴的東西,只是不去想它罷了。
別人給予的尊貴,不是真正的尊貴。
趙孟所尊貴的,趙孟也能使他卑賤。
《詩經》說:‘既供奉美酒使他陶醉,又獻上仁德使他滿足。
’說的就是已經飽嘗了仁義之德,因而不羨慕人家肥肉、精米的美味;廣爲人知的好名聲集於一身,因而不羨慕別人的錦繡衣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