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 寄子由
淸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
宦遊處、靑山白浪,萬里千疊。
孤負當年林下意,對牀夜雨聽蕭瑟。
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髮。
一樽酒,黃河側。
無限事,從頭説。
相看怳如夢,許多年月。
衣上舊痕餘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
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宦遊處、靑山白浪,萬里千疊。
孤負當年林下意,對牀夜雨聽蕭瑟。
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髮。
一樽酒,黃河側。
無限事,從頭説。
相看怳如夢,許多年月。
衣上舊痕餘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
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暂无
滿江紅:詞牌名。
調名來源説法不一。
一説調名「詠水草」,爲一種生長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葉内多花靑素,秋冬呈紅色,故稱「滿江紅」。
一説調名詠「江景」。
唐白樂天《憶江南》詞有「日出江花紅勝火」之句,描繪太陽出來光照江水的美麗景象。
一説調名詠曲名。
淸毛稚黃《塡詞名解》和淸馮金伯《詞苑萃編》等書記載,唐朱慶餘志怪小説《冥音録》中載有《上江虹》曲名,後轉易「上」「虹」二字得《滿江紅》調名。
《欽定詞譜·巻二十二》:「此調有仄韻、平韻兩體。
仄韻詞宋人塡者最多,其體不一。
今以柳詞爲正體,其餘各以類列。
《樂章集》注『仙呂調』。
元髙拭詞注『南呂調』。
平韻詞,衹有姜詞一體,宋元人倶如此塡。」姜白石平韻《滿江紅》詞序:「《滿江紅》舊調用仄韻,多不協律。
如末句云『無心撲』三字,歌者將『心』字融入去聲方諧音律。
予欲以平韻爲之。
久不能成。
因泛巢湖,聞遠岸簫鼓聲,問之舟師,云:『居人爲此湖神姥壽也。
』予因祝曰:『得一席風徑至居巢,當以平韻《滿江紅》爲迎送神曲。
』言訖,風與筆倶駛,頃刻而成。
末句云:『聞佩環』,則協律矣。
書以緑牋,沉於白浪。
辛亥正月晦也。
是歳六月,復過祠下,因刻之柱間。
有客來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輒能歌此詞。
』按曹操至潘須口,孫權遺操書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操曰:『孫權不欺孤。
』乃撤軍還。
潘須口與東關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
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歸功於姥云。」賀方回詞名《念良遊》,又名《傷春曲》。
王吉昌詞名《滿江紅慢》。
陳迦陵詞名《悵悵詞》。
此調爲北宋新聲,柳耆卿詞爲創調之作。
柳詞四首,兩首表達市民婦女情感,兩首爲羈旅行役之詞,均屬「仙呂調」,卽「夷則宮」,其基音較髙,故有激越之感。
此調自南宋至淸均可付諸歌喉。
淸《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有《滿江紅》曲數支。
民國九年(西元一九二〇年)年北京大學音樂硏究會發現另一古曲,所配詞爲元代薩天錫之作,聲情悲壯雄渾。
民國十六年(西元一九二五年)由楊蔭瀏將岳武穆詞配此古曲,詞曲契合,藝術效果極佳,自此廣爲傳唱。
武穆詞與柳耆卿「暮雨初收」闋格律相同,爲宋人通用之正體。
《欽定詞譜》於此調列十四體,但實際上僅有仄韻(正體)與平韻(南宋姜白石所創之變體,與正體之字數、句式、韻數皆同)兩體。
正體九十三字,前闋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後闋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自第六句始與前闋相同。
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沉鬱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佳作頗多;另有平韻變體,九十三字,前闋八句四平韻,後闋十句五平韻。
此後詞人趙虛齋、呉夢窗、彭巽吾、張玉田等偶用此體,但聲情效果與正體頗異。
此調基本句式爲奇句,有三箇四字句,一箇五字句,兩箇靈活之八字句,四箇可對偶之七字句,六箇三字句。
三字句與七字句相配,造成奔放與急促之聲情;又由於有三箇平聲句腳與仄聲句腳相配,形成拗怒的聲情;四字句、八字句及對偶句之穿插又使此調和婉而多變化。
故此調之表情旣豐富又具特色,可表達淸新綿邈之情,亦可表達悲壯激越之情。
稼軒三十三闋中如「點火櫻桃」「家住江南」「敲碎離愁」三闋淸新而和婉,宋季宮人王淸惠《題驛壁》一詞悲痛憤激而聲韻諧美。
此調前後闋各兩箇七字句,可不對偶,但以對偶爲佳,如張子野「過雨小桃紅未透,舞煙新柳靑猶弱」,東坡「衣上舊痕餘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周美成「芳草連天迷遠望,寶香薰被成孤宿」。
後闋過變四箇三字句須對偶,但有兩對偶者,如稼軒「佳麗地,文章伯。
金縷唱,紅牙拍」,有單對偶者,如劉須溪「記猶是,卿卿惜;空復見,誰誰摘」;也有一、二句對偶,三、四句不對偶者。
「寄子由」:元延祐本無題。
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龍本作「懷子由作」。
子由:龍楡生箋:「案《年譜》,元祐四年,先生出牧餘杭,子由代先生爲學士。
六年,先生自杭州召還,寓居子由東府數月。
八年九月十四日,先生有《東府雨中別子由》詩,是此時子由當在京師也。」
「愁目斷、孤帆明滅」句:元延祐本、龍本作「愁來送、征鴻去翮」。
宦遊处:元延祐本作「情亂處」。
萬里千疊:元延祐本、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東坡外集》、毛本皆作「萬重千疊」,唯茅維《蘇集》本同傅注本。
「孤負當年林下意,對牀夜雨聽蕭瑟」句:傅子立注:「子由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捨。
旣仕,將遊宦四方。
子由嘗讀韋蘇州詩,有『那知風雨夜,復此對牀眠』,惻然感之。
乃相約早退,爲閑居之樂。」劉尚榮按:「詳見蘇潁濱《欒城集·巻七·逍遙堂會宿二首》詩引。」龍楡生箋引《東坡詩集》施注:「子由《逍遙堂會宿二首並引》云:『轍幼従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捨。
旣壯,將遊宦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復此對牀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爲閑居之樂。
故子瞻始爲鳳翔幕府,留詩爲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其後子瞻通守餘杭,復移守膠西,而轍滯留於淮陽、濟南,不見者七年。
熙寧十年二月,始復會於澶、濮之間,相従來徐,留百餘日。
時宿於逍遙堂,追感前約,爲二小詩記之。
』」
孤負,龍本作「辜負」;林下意,元延祐本作「林下語」,毛本作「林下憶」。
添華髮:元延祐本作「凋華髮」。
怳如夢:沈鈔本、淸鈔本作「怳知夢」,今從珍重閣本改。
又元延祐本、《蘇長公二妙集》本脫「夢」字,明呉訥鈔本、毛本作「怳如昨」。
喜氣:《東坡外集》作「新喜」。
添黃色:元延祐本作「占黃色」。
傅子立注:「《玉管照神書》:『氣靑黃色喜重重。
韓退之:「眉間黃色見歸期。」』」劉尚榮按:「參見《海録碎事·巻十四·〈百工醫技部·相門·氣靑黃色〉》。
韓昌黎詩句出《郾城晚飲奉贈副使馬侍郎及馮(宿)、李(宗閔)二員外(馮李時從裴度東征)》,見《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巻十》,別見《全唐詩·巻三百四十四》。」《太平御覽·巻三百六十四·〈人事部五·額〉》引《相書占氣雜要》曰:「黃氣如帶當額橫,卿之相也。
有卒喜,皆發於色,額上面中年上,是其候也。
黃色最佳。」
花如雪:傅子立注:「落花紛紛如雪也。」
調名來源説法不一。
一説調名「詠水草」,爲一種生長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葉内多花靑素,秋冬呈紅色,故稱「滿江紅」。
一説調名詠「江景」。
唐白樂天《憶江南》詞有「日出江花紅勝火」之句,描繪太陽出來光照江水的美麗景象。
一説調名詠曲名。
淸毛稚黃《塡詞名解》和淸馮金伯《詞苑萃編》等書記載,唐朱慶餘志怪小説《冥音録》中載有《上江虹》曲名,後轉易「上」「虹」二字得《滿江紅》調名。
《欽定詞譜·巻二十二》:「此調有仄韻、平韻兩體。
仄韻詞宋人塡者最多,其體不一。
今以柳詞爲正體,其餘各以類列。
《樂章集》注『仙呂調』。
元髙拭詞注『南呂調』。
平韻詞,衹有姜詞一體,宋元人倶如此塡。」姜白石平韻《滿江紅》詞序:「《滿江紅》舊調用仄韻,多不協律。
如末句云『無心撲』三字,歌者將『心』字融入去聲方諧音律。
予欲以平韻爲之。
久不能成。
因泛巢湖,聞遠岸簫鼓聲,問之舟師,云:『居人爲此湖神姥壽也。
』予因祝曰:『得一席風徑至居巢,當以平韻《滿江紅》爲迎送神曲。
』言訖,風與筆倶駛,頃刻而成。
末句云:『聞佩環』,則協律矣。
書以緑牋,沉於白浪。
辛亥正月晦也。
是歳六月,復過祠下,因刻之柱間。
有客來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輒能歌此詞。
』按曹操至潘須口,孫權遺操書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操曰:『孫權不欺孤。
』乃撤軍還。
潘須口與東關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
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歸功於姥云。」賀方回詞名《念良遊》,又名《傷春曲》。
王吉昌詞名《滿江紅慢》。
陳迦陵詞名《悵悵詞》。
此調爲北宋新聲,柳耆卿詞爲創調之作。
柳詞四首,兩首表達市民婦女情感,兩首爲羈旅行役之詞,均屬「仙呂調」,卽「夷則宮」,其基音較髙,故有激越之感。
此調自南宋至淸均可付諸歌喉。
淸《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有《滿江紅》曲數支。
民國九年(西元一九二〇年)年北京大學音樂硏究會發現另一古曲,所配詞爲元代薩天錫之作,聲情悲壯雄渾。
民國十六年(西元一九二五年)由楊蔭瀏將岳武穆詞配此古曲,詞曲契合,藝術效果極佳,自此廣爲傳唱。
武穆詞與柳耆卿「暮雨初收」闋格律相同,爲宋人通用之正體。
《欽定詞譜》於此調列十四體,但實際上僅有仄韻(正體)與平韻(南宋姜白石所創之變體,與正體之字數、句式、韻數皆同)兩體。
正體九十三字,前闋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後闋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自第六句始與前闋相同。
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沉鬱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佳作頗多;另有平韻變體,九十三字,前闋八句四平韻,後闋十句五平韻。
此後詞人趙虛齋、呉夢窗、彭巽吾、張玉田等偶用此體,但聲情效果與正體頗異。
此調基本句式爲奇句,有三箇四字句,一箇五字句,兩箇靈活之八字句,四箇可對偶之七字句,六箇三字句。
三字句與七字句相配,造成奔放與急促之聲情;又由於有三箇平聲句腳與仄聲句腳相配,形成拗怒的聲情;四字句、八字句及對偶句之穿插又使此調和婉而多變化。
故此調之表情旣豐富又具特色,可表達淸新綿邈之情,亦可表達悲壯激越之情。
稼軒三十三闋中如「點火櫻桃」「家住江南」「敲碎離愁」三闋淸新而和婉,宋季宮人王淸惠《題驛壁》一詞悲痛憤激而聲韻諧美。
此調前後闋各兩箇七字句,可不對偶,但以對偶爲佳,如張子野「過雨小桃紅未透,舞煙新柳靑猶弱」,東坡「衣上舊痕餘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周美成「芳草連天迷遠望,寶香薰被成孤宿」。
後闋過變四箇三字句須對偶,但有兩對偶者,如稼軒「佳麗地,文章伯。
金縷唱,紅牙拍」,有單對偶者,如劉須溪「記猶是,卿卿惜;空復見,誰誰摘」;也有一、二句對偶,三、四句不對偶者。
「寄子由」:元延祐本無題。
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龍本作「懷子由作」。
子由:龍楡生箋:「案《年譜》,元祐四年,先生出牧餘杭,子由代先生爲學士。
六年,先生自杭州召還,寓居子由東府數月。
八年九月十四日,先生有《東府雨中別子由》詩,是此時子由當在京師也。」
「愁目斷、孤帆明滅」句:元延祐本、龍本作「愁來送、征鴻去翮」。
宦遊处:元延祐本作「情亂處」。
萬里千疊:元延祐本、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東坡外集》、毛本皆作「萬重千疊」,唯茅維《蘇集》本同傅注本。
「孤負當年林下意,對牀夜雨聽蕭瑟」句:傅子立注:「子由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捨。
旣仕,將遊宦四方。
子由嘗讀韋蘇州詩,有『那知風雨夜,復此對牀眠』,惻然感之。
乃相約早退,爲閑居之樂。」劉尚榮按:「詳見蘇潁濱《欒城集·巻七·逍遙堂會宿二首》詩引。」龍楡生箋引《東坡詩集》施注:「子由《逍遙堂會宿二首並引》云:『轍幼従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捨。
旣壯,將遊宦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復此對牀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爲閑居之樂。
故子瞻始爲鳳翔幕府,留詩爲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其後子瞻通守餘杭,復移守膠西,而轍滯留於淮陽、濟南,不見者七年。
熙寧十年二月,始復會於澶、濮之間,相従來徐,留百餘日。
時宿於逍遙堂,追感前約,爲二小詩記之。
』」
孤負,龍本作「辜負」;林下意,元延祐本作「林下語」,毛本作「林下憶」。
添華髮:元延祐本作「凋華髮」。
怳如夢:沈鈔本、淸鈔本作「怳知夢」,今從珍重閣本改。
又元延祐本、《蘇長公二妙集》本脫「夢」字,明呉訥鈔本、毛本作「怳如昨」。
喜氣:《東坡外集》作「新喜」。
添黃色:元延祐本作「占黃色」。
傅子立注:「《玉管照神書》:『氣靑黃色喜重重。
韓退之:「眉間黃色見歸期。」』」劉尚榮按:「參見《海録碎事·巻十四·〈百工醫技部·相門·氣靑黃色〉》。
韓昌黎詩句出《郾城晚飲奉贈副使馬侍郎及馮(宿)、李(宗閔)二員外(馮李時從裴度東征)》,見《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巻十》,別見《全唐詩·巻三百四十四》。」《太平御覽·巻三百六十四·〈人事部五·額〉》引《相書占氣雜要》曰:「黃氣如帶當額橫,卿之相也。
有卒喜,皆發於色,額上面中年上,是其候也。
黃色最佳。」
花如雪:傅子立注:「落花紛紛如雪也。」
清澈的潁水向東流淌,我滿懷愁緒地看着江上若隱若現的孤帆遠去。
在這悽清的貶謫之地,青山之下白浪飛翻,你我萬里相隔實難望見。
想到就這樣白白辜負當年的歸隱之約,如今臥牀聽雨也是這般蕭瑟。
唉!深憾此生總與你匆匆相別,這種無奈的感覺不禁讓我白髮虛增。
我在這黃河岸邊祭下一樽美酒,將你我那無盡的過往從頭細數。
你我二人那日相見恍若眼前,但在不知不覺間卻已過去了悠悠歲月。
我衣襟上愁苦的淚痕隱約還在,但眉間喜氣卻已暗示你我重逢在即。
待到重逢日,我定要和你同遊池上,到如雪落花中尋覓春天的痕跡。
在這悽清的貶謫之地,青山之下白浪飛翻,你我萬里相隔實難望見。
想到就這樣白白辜負當年的歸隱之約,如今臥牀聽雨也是這般蕭瑟。
唉!深憾此生總與你匆匆相別,這種無奈的感覺不禁讓我白髮虛增。
我在這黃河岸邊祭下一樽美酒,將你我那無盡的過往從頭細數。
你我二人那日相見恍若眼前,但在不知不覺間卻已過去了悠悠歲月。
我衣襟上愁苦的淚痕隱約還在,但眉間喜氣卻已暗示你我重逢在即。
待到重逢日,我定要和你同遊池上,到如雪落花中尋覓春天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