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
三十年來麋鹿蹤,若爲老去入樊籠。
五湖春夢扁舟雨,萬里秋風兩鬢蓬。
遠志出山成小草,神魚失水困沙蟲。
白頭博得公車召,不滿東方一笑中。
《感懷》是明代文學家文徵明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這首詩前四句描寫前半生浪跡江湖的自由生活和爲名爵所累的矛盾;後四句寫做官後悔恨的心情和不稱意的處境。
詩本憤世,但作者從自責出仕切入,謙和溫婉,用典貼切,如同己出。
麋鹿蹤:喻隱居生涯。
“若爲”句:自嘆老來失志出仕爲官,如同入了牢籠。
若爲:爲什麼。
老去:作者出爲翰林待詔時已五十餘歲,故云。
樊籠:喻官場,出自晉陶淵明《歸田園居》:“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五湖”句:謂求歸不得,而歸去之事只在春夢之中。
作者《次韻陸子端祠部懷歸二首》有云“夢裏青山不是歸”,又云“秋來南國多歸夢”,可與此相參看。
五湖:向來說法不一,這裏應泛指吳越一帶湖泊。
扁舟:小船。
春夢:春日之夢,喻作者官居翰林的處境。
宋趙令疇《侯鯖錄》載,蘇軾謫在昌化,有老婦謂日:“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
”此句用典,“五湖”“扁舟”指春秋時范蠡之事,他在滅吳之後,功成身退。
乃乘扁舟,入五湖,隱姓埋名,過着悠閒的生活,事見《史記》及《吳越春秋》。
兩鬢蓬:謂鬢髮稀疏,年華暗老。
此處用典,“萬里秋風”指晉人張翰之事。
他爲官於洛陽,見秋風起,因思家鄉吳中美味,說“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
”遂命駕而歸。
“遠志”句:喻說自己本要做隱居終生有高尚之志的人,一出仕就了低賤的小草。
《世說新語·排調》載,郝隆譏謝安日:“處則爲遠志,出則爲小草。
”遠志,草名,高七、八寸,莖細;小草,中藥名,遠志的苗。
“神魚”句:喻說自己當下爲人所輕的處境。
《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
”沙蟲,水邊草地的小蟲,能入皮膚害人。
“白頭”句:作者正德末方被薦試吏部事,得官甚晚。
公車,漢代官署名,臣民上書或被徵召,皆由公車接待。
“不滿”句:自謂連東方朔的地位也不如。
東方朔曾數言政治得失,但當時的皇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以重用。
我三十年來一直在曾經留下麇鹿蹤的姑蘇一帶,怎麼老了還跑到官場裏受束縛。
我時常夢到雨天去五湖劃小舟,現在卻在秋天離鄉萬里,感嘆衰鬢如蓬。
遠志出了山便成爲小草,神魚失去水便爲沙蟲所困。
我白了頭才博得像東方朔一樣被召,可我並不滿意做他那種以詼諧滑稽博取一笑的角色。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