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裏。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裏。
作者生活的時代大約屬於唐玄宗和唐肅宗時期,這首大約作於唐玄宗後期。
那個時候由於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寵幸楊貴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層知識分子無法入仕。
崔九即崔興宗,盛唐詩人,早年與裴迪、王維隱居唱和,後來出仕爲官,官至右補闕,但不久即對官場生活產生厭惡情緒,去官歸隱。
裴迪爲之餞行送別,作此詩以勸勉。
此詩勸勉崔九既要隱居,就必須堅定不移,不要三心兩意,入山復出,不甘久隱。
全詩用語淺淡,近乎口語,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勸,或反諷,喻之以理,曉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蘊涵着濃郁的朋友情誼,含意頗爲深遠。
那個時候由於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寵幸楊貴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層知識分子無法入仕。
崔九即崔興宗,盛唐詩人,早年與裴迪、王維隱居唱和,後來出仕爲官,官至右補闕,但不久即對官場生活產生厭惡情緒,去官歸隱。
裴迪爲之餞行送別,作此詩以勸勉。
此詩勸勉崔九既要隱居,就必須堅定不移,不要三心兩意,入山復出,不甘久隱。
全詩用語淺淡,近乎口語,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勸,或反諷,喻之以理,曉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蘊涵着濃郁的朋友情誼,含意頗爲深遠。
崔九:即崔興宗,嘗與王維、裴迪同居輞川。
南山:即輞川南邊的終南山,故詩中說他「歸山」。
馬上口號:在馬背上順口吟成詩句。
《全唐詩》此詩題下注:一作「留別王維」。
丘壑:既指丘陵川壑,也是暗用典故,含勸友人隱逸山林,莫改初衷之意。
《世說新語·品藻》載:「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
武陵人:指陶潛《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
南山:即輞川南邊的終南山,故詩中說他「歸山」。
馬上口號:在馬背上順口吟成詩句。
《全唐詩》此詩題下注:一作「留別王維」。
丘壑:既指丘陵川壑,也是暗用典故,含勸友人隱逸山林,莫改初衷之意。
《世說新語·品藻》載:「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
武陵人:指陶潛《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
你若要歸山無論深處淺處都要去看看;要盡情地賞玩山巒溝壑的清淨秀美。
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暫時遊了遊就匆匆出山。
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暫時遊了遊就匆匆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