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後書北臺壁二首
【其一】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
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簷。
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其二】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
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
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簷。
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其二】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
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雪後書北臺壁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東坡的組詩作品。
第一首寫從黃昏到第二天天亮,徹夜雪飄的情景;第二首繼寫在北臺觀雪景的所見所感,隱含著懷才不遇之意。
這兩首詩用韻頗有特色。
「尖」、「叉」二韻屬險韻、窄韻,而作者運用自如,韻與意會,語皆渾成,自然髙妙,毫無牽強拼凑之跡。
第一首寫從黃昏到第二天天亮,徹夜雪飄的情景;第二首繼寫在北臺觀雪景的所見所感,隱含著懷才不遇之意。
這兩首詩用韻頗有特色。
「尖」、「叉」二韻屬險韻、窄韻,而作者運用自如,韻與意會,語皆渾成,自然髙妙,毫無牽強拼凑之跡。
北臺:超然臺,在山東諸城縣北城上。
堆鹽:謝安姪詠雪,有「撒鹽空中差可擬」句。
幌:簾幕。
馬耳:馬耳山,在諸城縣西南。
劉叉:唐代詩人。
生卒年、字號、籍貫等均不詳。
活動在元和年代。
聞韓昌黎善接天下士,慕名前往,賦《冰柱》《雪車》二詩,名出玉川、東野二人之上。
堆鹽:謝安姪詠雪,有「撒鹽空中差可擬」句。
幌:簾幕。
馬耳:馬耳山,在諸城縣西南。
劉叉:唐代詩人。
生卒年、字號、籍貫等均不詳。
活動在元和年代。
聞韓昌黎善接天下士,慕名前往,賦《冰柱》《雪車》二詩,名出玉川、東野二人之上。
【其一】
黃昏時分,雨下得紛紛綿綿,夜裏無風一片寂靜,天氣更加寒冷。
衹覺得被褥沒有絲毫暖意,就像水潑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經堆上雪了。
半夜看到屋簷上的一片寒光,以爲是曙色從簾幕透過來,誤以爲天將五更,其實是屋簷上的冰溜子。
早晨起來掃除積雪登上北臺,衹見一片茫茫,衹有馬耳山露出了雙峰尖。
【其二】
雪後初晴,城頭烏鴉開始上下翻飛,路上融化的積雪車輛輾來壓去,變成了稀泥粘糊在車上。
在陽光照耀下,房屋似玉樓,大地如銀海,人們被凍得皮膚起粟,雪光使人目眩眼花。
大雪滅蝗蟲,覆蓋麥子,來年百姓麥子該會長得很茂盛。
本應歌頌瑞雪,但我已老病,詩力減退,衹能空憶劉叉吟誦他的《冰柱》了。
黃昏時分,雨下得紛紛綿綿,夜裏無風一片寂靜,天氣更加寒冷。
衹覺得被褥沒有絲毫暖意,就像水潑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經堆上雪了。
半夜看到屋簷上的一片寒光,以爲是曙色從簾幕透過來,誤以爲天將五更,其實是屋簷上的冰溜子。
早晨起來掃除積雪登上北臺,衹見一片茫茫,衹有馬耳山露出了雙峰尖。
【其二】
雪後初晴,城頭烏鴉開始上下翻飛,路上融化的積雪車輛輾來壓去,變成了稀泥粘糊在車上。
在陽光照耀下,房屋似玉樓,大地如銀海,人們被凍得皮膚起粟,雪光使人目眩眼花。
大雪滅蝗蟲,覆蓋麥子,來年百姓麥子該會長得很茂盛。
本應歌頌瑞雪,但我已老病,詩力減退,衹能空憶劉叉吟誦他的《冰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