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夜
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
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
衰鬢久已白,旅懷空自清。
荒園有絡緯,虛織竟何成。
《倦夜》是北宋文學家蘇軾謫居儋耳(今海南島儋縣)時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寫於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時蘇軾已六十四歲。
表達對失意潦倒的生活無限感慨。
據記載,蘇軾於紹聖四年丁丑(公元1097年)被貶滴到昌化軍(屬今海南省),元符元年戊寅移至儋耳謫所。
最初寄居在一所官屋中,後朝廷聽到這箇消息,便派人把他赶出來。
於是他衹好在儋州城南桄榔林下自己籌建一處住宅,名日桄榔庵。
又據蘇轍《欒城集》墓誌銘云:「昌化非人所居,食飲不具,藥石無有。
初僦官屋以庇風雨,有司猶謂不可,則買地築室,昌化士人畚土運甓以助之,爲屋三間,人不堪其優,公食芋飲水,著書以爲樂,時從其父老遊,亦無間也。」由此可知作者當時生活的窘境。
這是一首感寓詩。
首聯是對長夜漫漫的怨恨,盼望天亮而小窗未明。
頷聯由犬吠想到月下行人。
更添孤寂之感。
頸聯由行人轉想到自己的飄零生活,雖無政務之累,卻也鬢髮皆白,感慨不已。
尾聯藉絡緯虛織比喩自己政治上的絶望。
全詩結構緊凑,聯想自然,描寫生動,含意深刻。
倦枕:即對枕頭厭煩,就是失眠。
未明:未見天亮。
殘月:這裏當指天將明的月亮。
衰鬢:人老而頭髮稀少。
旅懷:客居情懷。
清:清苦。
絡緯:即蟋蟀,蟲名,又名莎雞,俗稱紡織娘。
虛織:庾信《奉和賜曹美人》:「絡緯無機織。」孟郊《雜怨三首》:「暗蛩有虛織。」此暗用其意。
長夜厭煩,枕頭上都覺乏人,左顧右盼,小窗外總不見天明。
耳邊傳來孤村的狗吠聲;殘月一下有幾人在行動?我雙鬢早白而衰老,旅途的情思空空胸中靜。
眼前荒園中阡陌縱橫,蟋蟀聲聲叫箇不停。
它不斷虛聲好似紡績,空鳴叫哪能有功成?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