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崔侍御
宛溪霜夜聽猿愁,去國長爲不繫舟。
獨憐一雁飛南海,卻羨雙溪解北流。
高人屢解陳蕃榻,過客難登謝朓樓。
此處別離同落葉,朝朝分散敬亭秋。
《寄崔侍御》是唐代詩人李白於天寶十二年秋在金陵(今江蘇南京)時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這首詩中詩人將感喟身世與抒寫友情交織,前半部分寫詩人離別故鄉而獨行,後半部分寫與崔侍御相見及相離,幷抒發相思之情。
崔侍御:即崔成甫,長安人,開元中進士及第,任祕書省校書郎,轉馮翊縣尉、陝縣尉,後攝監察御史,天寶五年,爲李林甫所排擠,貶黜湘陰,乾元元年卒(見郁賢皓《李白叢考》)。
宛溪:在安徽宣城。
去國:指離開長安。
不繫舟:比喩漂泊不定。
《莊子·列御寇》:“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一雁飛南海:喩崔成甫之返湘陰。
雙溪:在宣城東土山下。
嘉靖《寧國府志》:”城東八里曰土山……由土山北流者爲雙溪。
“此句有思念朝廷之意。
高人:指崔成甫。
陳蕃:指宇文太守。
陳蕃榻:《後漢書·徐穉傳》:“時陳蕃爲太守,以禮請署功曹。
穉不免之,旣謁而退。
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穉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這句是説宇文太守屢次宴請崔成甫。
據郁賢皓《李白叢考》説:“這位宇文太守經常清崔成甫陪同登高賦濤,當是崔成甫遭遇的同情者。

謝脁樓:在宜城縣陵陽山上,爲南齊詩人謝脁任宣城太守時所建。
敬亭:指敬亭山,在宣城縣北,又名昭亭山。
李白有五絶《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衹有敬亭山。
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聽著猿啼內心不盡的憂愁,離開家鄉時間太長我如同一隻失去纜船的小舟四處飄泊。
最爲可憐的是我如孤雁獨自南飛大海,於是羨慕雙溪還知道嚮北而流。
崔侍御您屢次解下陳蕃之榻來招待我,我這匆匆過客卻難以登臨謝脁樓。
此處您我別離就如同落葉飄飛,明朝在秋日的敬亭山下飛散而去。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50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