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 · 其二
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幹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
這是《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組詩的第二首,寫於蘇軾四十四歲時,其中“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兩句,卻被沈括指爲隱刺皇帝:“皇帝如飛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莫過如此!”指控他“大逆不道”,一埸牽連蘇軾三十九位親友的大案,便因沈括的告密而震驚朝野,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蘇軾在御史臺的死囚牢裏被關押了四個月零十二天,司馬光、蘇轍等三十人也受到株連,蘇軾的文章詩詞被大量毀掉,“比事定,重複尋理,十亡其七八矣!”凡是文字獄橫行之日,即是文化慘遭浩劫之時,這是萬古不廢的歷史教訓。
烏臺詩案已經過了九百餘年,如今看來,這首詩依然是一首好詩。
它希望人們:在明處要正直,在暗處也要正直。
這是人的有價值的精神和品格。
蟄龍:蟄伏的龍。
比喻隱匿的志士。
唐·曹鬆《題甘露寺》詩:“旦暮然燈外,濤頭振蟄龍。
”金·元好問《劉曲龍潭》詩:“蟄龍何年臥,萬國待霖雨。
”明·梁辰魚《浣紗記·定計》:“蟄龍困久夜長吟,欲作甘霖,定作甘霖。
暂无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