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古鄴城
下馬登鄴城,城空復何見。
東風吹野火,暮入飛雲殿。
城隅南對望陵臺,漳水東流不復回。
武帝宮中人去盡,年年春色爲誰來。
這首雜言古詩的前四句荒城之破敗蕭森,渲染了一種淒涼慘淡的氣氛,後四句觸景生情,由東流奔逝的漳河、年年不變的春色而生髮山河依舊、古人長已矣的悲慨。
全詩語言素淡自然,朴茂渾涵。
鄴(yè)城:春秋齊邑,戰國魏都,三國時魏置鄴都,與長安、洛陽等合稱五都,北周大象二年遭戰火焚燬,民衆南徙,隋開皇十年復爲鄴縣。
故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
野火:此指焚燒枯草的火。
一說爲磷火,也稱鬼火。
飛雲殿:無考,當爲鄴城宮殿一陳跡。
城隅(yú):城牆角上作爲屏障的女牆。
望陵臺:即銅雀臺,曹操築。
《鄴城故事》:“魏武帝遺命諸子曰:‘吾死後葬於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
吾妾與使人皆著銅雀臺……汝等時登臺,望吾西陵墓田。
’”
漳(zhāng)水:即漳河,流經鄴城。
山西省東部有清漳、濁漳二河,東南流至河北、河南兩省邊境,合爲漳河,今皆湮沒。
武帝:曹操死後被追尊爲魏武帝。
下馬走到鄴城上面,城池空空有何所見?
陣陣東風吹起野火,日幕飄入昔日金殿。
城角與那望陵合遙遙相對,漳水滔滔東流一去不再回;
武帝宮殿成廢墟人已去盡,年年度廢春色來又是爲誰?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