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操
琅然,清圜,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
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時而童巓,水有時而囘川。
思翁無歳年,翁今爲飛仙。
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絃。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
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時而童巓,水有時而囘川。
思翁無歳年,翁今爲飛仙。
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絃。
《醉翁操·琅然》,沈遵創作,東坡爲之填詞。
此作是元豐五年應廬山道人崔閒之請。
作於黃州,是倚聲填詞的佳作,是爲琴曲《醉翁操》所譜寫的一首詞。
此作是元豐五年應廬山道人崔閒之請。
作於黃州,是倚聲填詞的佳作,是爲琴曲《醉翁操》所譜寫的一首詞。
醉翁操:《欽定詞譜·巻二十二》:「琴曲,屬正宮。
沈遵創作,蘇東坡始創爲塡詞。
其序云:『琅邪幽谷,山川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
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
旣去十餘年,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遊,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
節奏疎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爲絶倫。
然有其聲而無其辭。
翁雖爲作歌,而與琴聲不合。
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製曲。
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爲詞所繩約,非天成也。
後三十餘年,翁旣捐館舍,遵亦沒久矣。
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於琴。
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東坡居士以補之云。
』此本琴曲,所以《蘇詞》不載,自辛稼軒編入詞中,復遂沿爲詞調,在宋人中,亦祇有辛詞一首可校。
此詞以『元』、『寒』、『刪』、『先』四韻同用,辛詞以『東』、『冬』、『江』三韻同用,猶遵古韻,填者審之。」九十一字,前片十平韻,後片七平韻,一仄韻。
題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毛本倶未收本首,唯見《東坡後集·巻八》、朱彊邨《彊邨叢書》本《東坡樂府·巻二》。
瑯琊:龍楡生箋引《歐陽文忠集·巻三十九·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遊」:《東坡詩集》作「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遊焉」,義勝。
《醉翁引》:龍楡生箋引《歐陽文忠集·巻十五·醉翁吟》:「余作醉翁亭於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竒之士也,聞而往遊焉。
愛其山水,歸而以琴寫之,作《醉翁吟》三疊。
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㑹余恩、冀之間。
夜闌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聲而無其辭,乃爲之辭以贈之。
其辭曰:『以始翁之來,獸見而深伏,鳥見而髙飛。
翁醒而往兮醉而歸,朝醒暮醉兮無有四時。
鳥鳴樂其林,獸出遊其蹊。
吚嚶啁?於翁前兮醉一作「而醉」不知。
有心不能以無情兮,有合必有離。
水潺潺兮翁忽去而不顧,山岑岑兮翁復來而幾時。
風嫋嫋兮山木落,春年年兮山草菲。
嗟我無徳於其人兮,有情於山禽與野麋。
賢哉沈子兮,能寫我心而慰彼相思。
』」
「雖粗合韻度」:《東坡詩集》作「雖粗合均度」。
「琅然,清圜」:龍楡生箋:「琅然,玉聲。
《楚辭·九歌》:『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杜少陵《舟中》詩:『今朝雲影蕩,昨夜月淸圓。
』」娟娟:龍楡生箋:「杜少陵《狂夫》詩:『風含翠篠娟娟靜,雨裛紅蕖冉冉香。
』」
荷蕢(kuì):龍楡生箋引《論語·憲問》:「子擊磬於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撃磬乎!』旣而曰:『鄙哉,硜(kēng)硜(kēng)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則厲,淺則揭。
』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
童巓:龍楡生箋:「《釋名》:『山無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
』」
飛仙:龍楡生箋引《海内十洲記·蓬丘》:「蓬丘,蓬萊山是也。
對東海之東北岸,周回五千里。
外別有圓海繞山,圓海水正黑,而謂之冥海也。
无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來。
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宮,盖太上眞人所居。
唯飛仙有能到其處耳。」
沈遵創作,蘇東坡始創爲塡詞。
其序云:『琅邪幽谷,山川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
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
旣去十餘年,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遊,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
節奏疎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爲絶倫。
然有其聲而無其辭。
翁雖爲作歌,而與琴聲不合。
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製曲。
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爲詞所繩約,非天成也。
後三十餘年,翁旣捐館舍,遵亦沒久矣。
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於琴。
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東坡居士以補之云。
』此本琴曲,所以《蘇詞》不載,自辛稼軒編入詞中,復遂沿爲詞調,在宋人中,亦祇有辛詞一首可校。
此詞以『元』、『寒』、『刪』、『先』四韻同用,辛詞以『東』、『冬』、『江』三韻同用,猶遵古韻,填者審之。」九十一字,前片十平韻,後片七平韻,一仄韻。
題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毛本倶未收本首,唯見《東坡後集·巻八》、朱彊邨《彊邨叢書》本《東坡樂府·巻二》。
瑯琊:龍楡生箋引《歐陽文忠集·巻三十九·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遊」:《東坡詩集》作「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遊焉」,義勝。
《醉翁引》:龍楡生箋引《歐陽文忠集·巻十五·醉翁吟》:「余作醉翁亭於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竒之士也,聞而往遊焉。
愛其山水,歸而以琴寫之,作《醉翁吟》三疊。
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㑹余恩、冀之間。
夜闌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聲而無其辭,乃爲之辭以贈之。
其辭曰:『以始翁之來,獸見而深伏,鳥見而髙飛。
翁醒而往兮醉而歸,朝醒暮醉兮無有四時。
鳥鳴樂其林,獸出遊其蹊。
吚嚶啁?於翁前兮醉一作「而醉」不知。
有心不能以無情兮,有合必有離。
水潺潺兮翁忽去而不顧,山岑岑兮翁復來而幾時。
風嫋嫋兮山木落,春年年兮山草菲。
嗟我無徳於其人兮,有情於山禽與野麋。
賢哉沈子兮,能寫我心而慰彼相思。
』」
「雖粗合韻度」:《東坡詩集》作「雖粗合均度」。
「琅然,清圜」:龍楡生箋:「琅然,玉聲。
《楚辭·九歌》:『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杜少陵《舟中》詩:『今朝雲影蕩,昨夜月淸圓。
』」娟娟:龍楡生箋:「杜少陵《狂夫》詩:『風含翠篠娟娟靜,雨裛紅蕖冉冉香。
』」
荷蕢(kuì):龍楡生箋引《論語·憲問》:「子擊磬於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撃磬乎!』旣而曰:『鄙哉,硜(kēng)硜(kēng)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則厲,淺則揭。
』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
童巓:龍楡生箋:「《釋名》:『山無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
』」
飛仙:龍楡生箋引《海内十洲記·蓬丘》:「蓬丘,蓬萊山是也。
對東海之東北岸,周回五千里。
外別有圓海繞山,圓海水正黑,而謂之冥海也。
无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來。
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宮,盖太上眞人所居。
唯飛仙有能到其處耳。」
歐陽文忠在滁州遊琅琊幽谷,飛瀑鳴泉,聲若環珮。
美妙動人,樂而忘歸,寫了篇《醉翁亭記》,膾炙人口,當時就刻石立了碑。
沈遵特意跑到滁州探訪,見那琅琊山水确如醉翁妙筆所繪,就動了興致,以琴寄趣,創作了一支宮聲三疊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琅然》)。
沈遵尋了箇機會爲歐陽文忠親自彈奏此曲,歐陽文忠聽了很高興。
幷應沈的請求爲該曲作了詞。
歐詞自是大手筆,「然調不主聲,爲知琴者所惜。」調不主聲就是唱不出來。
沈遵的《醉翁吟》傳開之後,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不但爭傳《醉翁吟》琴曲,連歐陽文忠所作《醉翁吟》歌詞,也有好事者紛紛爲其譜琴曲,但都不理想。
冥冥中似乎在等待著什麽機緣,一晃三十多年過去,歐陽文忠、沈遵相繼去世,廬山玉澗道人崔閑還惦記著這件事。
崔閑精通琴曲,曾拜沈遵爲師。
他非常喜歡此曲,「常恨此曲無詞,乃譜其聲,請於東坡居士。」東坡貶謫黃州期間,崔閑多次從廬山前往拜訪。
一次他揣著《醉翁吟》的曲譜登門,請東坡塡詞。
東坡不但詩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聽明來意,欣然應允。
於是乎,崔閑彈,東坡聽,邊聽邊譜詞,不大一會兒就完成了。
飛瀑似珠玉疊串琅琅鳴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團圓。
我問:是誰?琴弦輕響,優美的旋律,回蕩空山,無人應答,靜寂塞滿廣大空間。
衹有醉翁理解這天上的琴弦。
這是大自然的音籟,美妙呵,難以言傳。
明月中天,清風把琴聲送出很遠,露水似眞珠,眨著笑眼。
此時此刻,誰能安恬入眠?背負草編筐簍的人,走過山前,大聲高呼:有心人纔能如此這般!
醉翁長嘯,吟誦新的詩篇。
餘音裊裊,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
醉翁去了,不再回還。
拋下的衹是,朝的吟詠,夜的哀怨。
山,有時會裸露光禿禿的山巓;水,有時會倒流回環。
然而,醉翁呢?他已不會回到少年。
醉翁呵,已經歸去,幻化成仙。
這美妙的樂曲,卻畱在人間。
不信,請你傾聽,聽呵,聽這流注的奔泉。
手指彈奏以外,還有新的一兩隻和弦,這《醉翁操》便是樂曲中的名篇。
美妙動人,樂而忘歸,寫了篇《醉翁亭記》,膾炙人口,當時就刻石立了碑。
沈遵特意跑到滁州探訪,見那琅琊山水确如醉翁妙筆所繪,就動了興致,以琴寄趣,創作了一支宮聲三疊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琅然》)。
沈遵尋了箇機會爲歐陽文忠親自彈奏此曲,歐陽文忠聽了很高興。
幷應沈的請求爲該曲作了詞。
歐詞自是大手筆,「然調不主聲,爲知琴者所惜。」調不主聲就是唱不出來。
沈遵的《醉翁吟》傳開之後,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不但爭傳《醉翁吟》琴曲,連歐陽文忠所作《醉翁吟》歌詞,也有好事者紛紛爲其譜琴曲,但都不理想。
冥冥中似乎在等待著什麽機緣,一晃三十多年過去,歐陽文忠、沈遵相繼去世,廬山玉澗道人崔閑還惦記著這件事。
崔閑精通琴曲,曾拜沈遵爲師。
他非常喜歡此曲,「常恨此曲無詞,乃譜其聲,請於東坡居士。」東坡貶謫黃州期間,崔閑多次從廬山前往拜訪。
一次他揣著《醉翁吟》的曲譜登門,請東坡塡詞。
東坡不但詩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聽明來意,欣然應允。
於是乎,崔閑彈,東坡聽,邊聽邊譜詞,不大一會兒就完成了。
飛瀑似珠玉疊串琅琅鳴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團圓。
我問:是誰?琴弦輕響,優美的旋律,回蕩空山,無人應答,靜寂塞滿廣大空間。
衹有醉翁理解這天上的琴弦。
這是大自然的音籟,美妙呵,難以言傳。
明月中天,清風把琴聲送出很遠,露水似眞珠,眨著笑眼。
此時此刻,誰能安恬入眠?背負草編筐簍的人,走過山前,大聲高呼:有心人纔能如此這般!
醉翁長嘯,吟誦新的詩篇。
餘音裊裊,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
醉翁去了,不再回還。
拋下的衹是,朝的吟詠,夜的哀怨。
山,有時會裸露光禿禿的山巓;水,有時會倒流回環。
然而,醉翁呢?他已不會回到少年。
醉翁呵,已經歸去,幻化成仙。
這美妙的樂曲,卻畱在人間。
不信,請你傾聽,聽呵,聽這流注的奔泉。
手指彈奏以外,還有新的一兩隻和弦,這《醉翁操》便是樂曲中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