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感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漫感》是作於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作者三十二歲。
當時,西北邊疆以張格爾爲首的分裂祖國的叛亂雖然暫時平息,但他逃亡國外,幷在外國侵略勢力支持下,正醖釀著更大規模的叛亂。
東南沿海,英國派船隻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進行經濟侵略,清政府屢禁不絶。
面對內憂外患日益嚴重的國勢,龔自珍憂心如焚。
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文才武略爲國出力。
然而,這一年春他第四次參加會試落第,連續的失敗使他痛感報國無門便寫了這首詩抒發報國志向,尤其是對東南沿海地區遭遇列強侵凌的深重憂患。
絶域:隔絶的地域,言其遠。
此指我國邊疆。
惘(wǎng)然:失志的樣子。
指從軍的願望未能實現。
東南:指我國東南沿海一帶。
當時英、美、葡等國已開始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廣州、漳州(今屬厦門)、寧波進行經濟掠奪。
詞箋(jiān):寫詩詞的紙,亦可作“詩詞”看。
箋,古代小幅而極精致的紙。
負:辜負。
十五年:詩人於嘉慶十四年十八歲時成人立志,在北京與被目爲“狂士”的著名詩人王曇訂爲忘年交,當時已在社會上小有名氣,從那時到此時,前後正好十五年。
從軍疆場的壯志難酬令人悵惘,東南形勢的憂慮情懷注滿詩行。
賦詩抒懷和仗劍抗敵是我平生志願,十五年來完全辜負了“狂士”聲名。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